不愧是著名的動物學家,好像就沒有他張凡虎不知道的生物知識,連這種本來就很光怪流離的事情他也能個人一個很好的解釋。“隻是還有兩點奇怪的地方,一個就是這是種數量是不多的魚類,本生活在現代的紅海西邊,而這兒是據現代十萬年的好望角!這個問題比較好解決:誰能保證在十萬年的時間裏,生物不遷徙?生物們都有向著自己適宜的地方遷徙的本能,所以我現在看見的這種光可能就是現代社會閃光魚沒遷徙之前的祖先發的光,畢竟魚類的漂遊是很常見的。”
“但是第二個問題又來了,那就是這些魚怎麼會團結在一起?雖然有點魚類在繁殖季節會聚在一起尋找愛情,但絕對不會聚集成這麼標準的幾團,而且幾團之間沒有絲毫的交集現象,要知道尋找愛情這種偉大的事業在種族數量越多時越好啊,這些閃光魚會這麼守規矩?”張凡虎對自己的猜測產生了懷疑或者說找到了漏洞,也隻有自己給自己找漏洞、自己給自己“過不去”的人才會不斷得到提高,雖然這種人很少,但張凡虎無疑就是這樣的人。
張凡虎突然心中一震,雖然他也不想把自己的無知推向更無知的事物——不可知的高級文明,換句話就是外星人之列。張凡虎本就不是個死板的人,也不是個無知的人,他了解麵也極廣,對許多事情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時他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很多現代社會、現代科學都無法解釋但又的確是真實存在的事。
他清楚地記得多次在各種科普書籍上看過的一些事情,雖然很多的都是胡說八道、混淆視聽,但當中也肯定有真實的事情,其中就少不了關於各種神秘光線的事情:“我在多本資料上看見一條,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日本發生了一次海嘯,當時很多逃離的人都看見在海浪中有數個圓形發光物,也是像現在海麵上這樣的發光體一樣橫排著前進,透過海水的光線色澤青紫,向四周發出強烈的光線,甚至打架都看見了海邊海麵十數米下的礁石與沉船遺跡。而我國的這類事情更是得到更多國人的關注,在七十年代,我國東海一次海麵出現了隨波逐流的亮光,就像水麵燃燒著的火翻騰不息,並且這種現象一直出現了數天。另外我國南海等地帶也出現了多次這種情況,大家都把這種光亮發出物稱為海火,這種現象多出現在海嘯地震前夕,由此很多科學家都推測是地下或者海底下的磷隨著地殼裂縫溢出來自燃而成的,但並不是令人十分信服。”
“我的前輩們,有的生物學家也發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們的理由是在南印度洋海域,有一種被打架形象稱為噴火魚的魚類,因為它們吃的浮遊生物等食物中富含磷,在遇到危險或者體內磷含量過多時,許多的魚就會越出水麵噴出磷的混合物,南印度洋大部分海域本就處於熱帶,氣溫較高而磷的著火點較低,所以噴火魚就會直接噴出一條近三米長的火柱!”張凡虎看見遠處那些還在慢慢遊動的光團,說實話,盡管他也算是見多識廣了,但他也絕對是第一次見到這種有些神秘而又詭異的事情,不管是誰,對未知的事都有一種敬畏心理,受過特訓與生活曆練的張凡虎也不例外。
既然自已完全無法把握的事就不要去自尋煩惱!張凡虎告誡自己一句,“砰!”的一聲響,他跳下吊床來,撿起所有的椰子樹葉,上樹重新躺下來,而且側著身體,把海裏變動的神秘光亮當成表演來欣賞,可能也隻有張凡虎能把自己的神經對折再扭轉成粗線條吧?
海風依舊徐徐地帶著水霧向著岸上吹來,海浪相互抨擊著、搏鬥又像是兄弟在擁抱著,月亮也變得朦朦朧朧,一切都是那麼寧靜,好像沒有什麼能打擾大自然母親的安寧。張凡虎也像個長經風浪的老漁民一樣,聽著海浪聲,枕著海風,蓋著月光被子漸漸睡去了。
(向大家說幾件事,首先感謝書友們了,大神們斷更都不敢奢求月票,但我因為電腦問題原因斷了四天卻依然有細水長流般的推薦票,謝謝了。另外今天終於有編輯找我簽約了,大概在這一兩天就能落實了,在這種雙重支持下,我一定會加倍努力。,從今天的這章就可以看出了,本書絕對不是大家剛看見書名時想到的那種隻是“嗜血茹毛”般的落後野蠻原始人生活,本書涉及的知識麵相當廣泛,所以我對本書的簡介絕對沒有誇大其詞。請大家繼續支持,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