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2
景公稱桓公之封管仲益晏子辭不受
景公謂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予管仲狐與穀,其縣十七,著之於帛,申之以策,通之諸侯,以為其子孫賞邑。寡人不足以辱而先君,今為夫子賞邑,通之子孫。”晏子辭曰:“昔聖王論功而賞賢,賢者得之,不肖者失之,禦德修禮,無有荒怠。今事君而免於罪者,其子孫奚宜與焉?若為齊國大夫者必有賞邑,則齊君何以共其社稷與諸侯幣帛?嬰請辭。”遂不受。
【譯文】
景公對晏子說:“過去我的先君桓公,賞賜狐邑與毅邑給管仲,兩邑有十七個縣,詔命寫在帛上,並用簡策記錄下來,通報諸侯,以作管仲子孫的賞邑。我不夠封賞先生的父親,現為先生頒賞城邑,留傳及您的子孫。”晏子辭謝說:“過去聖明的君王評論功勞大小獎賞賢臣,賢能的人得到它,不賢的人得不到它,增進德行修養禮義,沒有停止懈怠。現在侍奉國君而僅能免於罪過的人,他的子孫怎適宜獎賞呢?如果作齊國大夫的人定要有賞邑,那齊國國君還有什麼來祭祀社稷,用財物來和諸侯打交道?”晏子於是不接受賞邑。
景公使梁丘據致千金之裘晏子固辭不受
景公賜晏子狐之白裘,元豹之茈,其貲千金,使梁丘據致之。晏子辭而不受,三反。公曰:“寡人有此二,將欲服之,今夫子不受,寡人不敢服。與其閉藏之,豈如弊之身乎?”晏子曰:“君就賜,使嬰修百官之政,君服之上,而使嬰服之於下,不可以為教。”固辭而不受。
【譯文】
景公賜給晏子一件白狐皮裘,用大豹的皮攘衣襟,這件皮裘價值千金,派梁丘據送去給晏子,晏子辭謝而不接受,往返三次。景公說:“我有這樣的自狐裘兩件,剛打算穿它,現在先生不接受,我也不敢穿了。與其把它收藏在府庫裏,不如把它穿壞在身上?”晏子說:“國君給我賞賜,是使我主持百官的政事,國君在上麵穿白狐裘衣,而讓我在下邊也穿,這不可用它來教育臣民。”晏子堅持辭謝而不接受賞賜。
晏子衣鹿裘以朝景公嗟其貧景子稱有飾
晏子相景公,布衣鹿裘以朝。公曰:“夫子之家,若此其貧也,是奚衣之惡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罪也。”晏子對曰:“嬰聞之,蓋顧人而後衣食者,不以貪昧為非;蓋顧人而後行者,不以邪僻為累。嬰不肖,嬰之族又不如嬰也,待嬰以祀其先人者五百家,嬰又得布衣鹿裘而朝,於嬰不有飾乎!”再拜而辭。
【譯文】
晏子作景公的丞相,穿著布衣鹿裘入朝。景公說:“先生的家,如此貧困呀,怎麼穿的這些衣服如此之差!我不知道,這是我的罪過了。”晏子說:“我聽說,先看看別人然後穿衣吃飯的人,必以貪圖衣著食物為錯誤;先看看別人然後才行動的人,必定把邪僻的行為看成損害。我不肖,我的家族中的人又不如我,等待我的接濟來祭祀他們祖先的人有五百家,我又能得穿布衣鹿裘入朝,對於我不是已有衣飾嗎?”晏子再拜而辭謝。
仲尼稱晏子行補三君而不有果君子也
仲尼曰:“靈公汙,晏子事之以整齊;莊公壯,晏子事之以宣武;景公奢,晏子事之以恭儉:君子也!相三君而善不通下,晏子細人也。”晏子聞之,見仲尼曰:“嬰聞君子有譏於嬰,是以來見。如嬰者,豈能以道食人者哉!嬰之宗族待嬰而祀其先人者數百家,與齊國之閑士待嬰而舉火者數百家,臣為此仕者也。如臣者,豈能以道食人者哉!”晏子出,仲尼送之以賓客之禮,再拜其辱。反,命門弟子曰:“救民之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