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一個很神奇的年份,整個中國走到哪裏都是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國人們都懷著飽滿的熱情,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著,為了讓家人和自己過得更好而不辭辛勞。走到哪裏都是快節奏的生活,大家都在為自己的事業和家庭生計在忙碌奔波,雖然辛苦但是都是幹勁十足,都在心裏對國家和未來都充滿著希望和無盡的期待,都在為自己生活在這個安定繁榮的時代而心存感激。
這是豫南小鎮,典型的山村小城,整個縣裏就三四十萬人,剛剛進入秋季到處還是一片山清水秀的秀麗風光,在明媚的陽光下一切都顯得那麼美麗動人。
夏一一個人走在熟悉的道路上,心裏五味雜陳,雖然對未來充滿著希望,從學校畢業七八年了,一事無成這次和老板鬧翻了,因為心情不好,就從省會坐車回到老家算是換個心情,也回家見見父母和家裏的老人,眼看著父母頭上的斑白的頭發越來越多,搞得本來放鬆的心情一片沉重。想想自己同學朋友都成家立業,有房有車的也大有人在,或許他們有家庭的支撐,但自己雖然沒有家庭的支持但是父母從來就沒有給過自己壓力,雖然沒有給過自己錢,但是自己的事從來就是自己說的算,每次說自己的時候總是比較委婉,從沒有一句重話。其實越是這樣他的心裏就越是不好受,以至於電話越來越少,這次剛好趕上法定假日,自己也和老板吵翻了,就回家看看老人。
每次回家心情不好,他總要回到山裏去看看,都要到老屋去看看,隻有這樣才會感到心裏會平靜。
順著省級公路一直往西,越往裏走山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密,雖然還是低矮的山地,但是你會有置身萬山叢中的感覺,而且也確實是置身在萬山叢中,如果是個外來人,即便順著主要幹道,不找個本地人帶路或者指路,那還是會迷路的。
還好現在科技發達,隻要手機在手是不會迷路的。但是作為自己熟悉的家鄉,特別是自己熟悉的小山村,一回到這裏他就感覺自己身心放空,所有的煩惱都忘卻了。看著周圍的山巒,還有那已經有些破舊的房子,他坐在門口的台階上一直看著夕陽西下,染紅了山巒後麵的遠天,看著晚霞在夜暮中慢慢消失,才緩緩起身走進院內。
這是一套上世紀90年代典型的豫南小院,院子背靠大山,麵朝河穀,後排是三間房屋中間是正屋,左右兩側各是一間臥室。南邊是門樓和兩間房子,背靠大山的話左手邊是間廚房,久無人住的原因到處是蜘蛛網,已經無法進入,還好下午夏一在外麵找了一個樹棍,進行了清理,並用遺留下來已經快要不行的高粱秸稈做的本地掃把進行了清理,才看著像那麼回事。右手邊是一間起居室,家人日常吃飯看電視,來人接待都在這個屋子裏,無間屋子裏除了正屋其他地麵都沒有用水泥硬化,都是用本地產的石灰和黃土夯實的地麵,地麵結實而又容易清理,且便宜實惠。
中間一個比較寬敞的小院,全部是水泥硬化,正對著廚房的地方是一個磚砌的水泥池子,裏外都是水泥粉刷,並做了防水處理,他一直沒有搞清楚怎麼防的水,而且在靠近左側的地方會預留一個小孔,用於排放裏麵的東西。這個池子主要是用來存放豬食的,每到秋收或者春季萬物返青之後總要去采集山裏麵常用的豬食一些存儲起來,用來和剩飯剩菜一起慢慢喂豬。靠近右邊的牆根,是一個十幾平方大,高出12公分左右的台子,主要用來晾曬東西的。
後排的房屋是要比前排的房屋高出近一米的,這主要是因為背靠山巒,後麵地勢較高的緣故,一般本地人靠山建房都會分兩階去處理,也顯示出中國人重視正屋的傳統,因為祖先昭穆都是要在正屋裏供奉的。屋簷下是整整齊齊的台階,豬窩設在挨著右側臥室的牆根的地方,記得小時候,天涼的時候每天總要去給豬窩換草。
床是現成的木頭床,鋪的是稻草,隻要在上麵鋪上棉質的床單就會很香甜,枕頭就沒有了,他在衣櫃裏找出幾件破衣服塞到枕套裏聊做枕頭使用,想著以前用的菊花枕或者稻穀枕,不由得搖搖頭。準備好一切後他把準備好的方便麵和純淨水拿出來吃了吃,算作是晚餐。
一個人坐在門前的台階上看著夜空,看著夜空中的繁星和還是很圓的月亮,他的心靈一片澄淨,感覺自己似乎受到了洗禮。心裏一片的寧靜,近期以來的煩躁心裏一掃而空,回想從學校走出來的7年多,心裏不由的一陣歎息,心裏一片的迷茫,自己一直朝著自己心裏的想法活著,為什麼會這麼的不成功,得不到上司的認可,得不到社會普遍的認可,其實這不是最重要的感覺到現在越來越迷茫了,什麼是理想,什麼是現實,真的不是很好分清,是該成熟了,不能隻為自己而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