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瘟疫作孽 瘋婆降災播瘟疫 周公舍命取神水(2 / 3)

周公解開了夢中的謁語,頓時感到精神振發,渾身輕鬆。高高興興衝著門外深施一禮,說到:“多謝老翁點化。”說罷,立馬準備途中食用的幹糧衣物,找來一個背水用的葫蘆,不等天亮,便破門而出,踏著潔白的月光,急匆匆地向北山出走。

周公一心想早日取回陰陽神水,恨不得腳下生風,兩肋長翅。一路急行,雞叫三遍便已走出三十餘裏,過了姚平村,進了太行山。

當時正值五黃六月,頭上烈日似火,腳下沙石如炭,上烤下燙,天氣熱的如同進入火爐一般。周公忍著炎熱,一路上不肯歇息片刻,渴了喝口山泉,餓了啃口幹糧。他爬山過嶺,涉水穿林,不顧山路坎坷,不怕荊棘刺腳,走了一天一夜,便穿過了黑龍關,轉過了靈霄山。第二天一清早便來到了太行山深處的閻王邊主峰之下。

這閻王邊是太行十八主峰之一,北連不老青,南靠黃榆嶺,蜿蜒逶迤,十分巍峨。山峰下有三個自然形成的洞府:王禪洞,老虎洞,水簾洞。相傳這水簾洞原本是一條數丈寬的暗河,隻因當初二郎擔山趕太陽的時候,用扁擔插透了山崖,暗河水便順著擔子眼向西流去,一直流了二十裏,才從山西磨石溝噴瀉而出。由此便形成了這個水簾罩洞口的天然絕景。

周公站在山峰下,舉目向上仰望,隻見峰崖上,青仞倒掛,古樹參天;向下俯視,溝壑縱橫,怪石林列。忽地一陣山風吹來,山穀中響起滾滾鬆濤吼嘯。周公雖走過許多地方,卻從未見過這樣凶險的大山,今日身臨其境,不禁汗毛豎起,心中也有些發怵。他上下觀看,左右勘察,想尋找一條可以上山的道路。可尋來找去,除了立陡的石崖,就是深不見底的峽溝,別說是人,就是鳥獸也難以飛攀越過。周公想起許多遭瘟待救的鄉親,心中急如火焚,他顧不上山崖險阻,前途艱難,就攀藤踏石直向山上爬去。由於他一路幹渴,體累身乏,沒走幾步,就感到頭重腳輕,渾身就像散了架子一樣,無力抬手邁腳,猛然眼前一黑,跌倒在一片荊條叢中。他剛暈倒在地,就聽到耳邊嗖地一聲,從頭上吹來一股刺骨的冷風,接著又聽見“吱哇、吱哇”幾聲怪叫,那叫聲撕心裂肺,淒慘之極。周公一機靈,打了個冷戰,忙從地上爬起,睜眼一看,眼前不遠的草叢中有一隻紅眼禿鷲,忽扇著一雙蘆席般大的翅膀,撲打著一隻白玉般的小兔。那小兔渾身雪白,毛色光潤,好似一個雪球在荒草中滾來滾去,掙紮逃命。那禿鷲凶狠無比,左扇右擋,堵住小兔,伸出一雙鐵鉤利爪,三撲兩抓就把小白兔按在肚子底下,白兔拚死掙紮,叫聲十分悲慘。周公眼見白兔遭此大難,心中甚是可憐,他順勢彎腰抓起一塊石頭,不顧一切奔了過去,照準禿鷲狠砸下去。正在行凶的禿鷲冷不防挨了一擊,疼得他尖叫一聲,放開白兔,耷拉著翅膀,歪歪斜斜地向對麵山梁飛去。

這小白兔很通人性,得救以後便挺身站立起來,向著周公,前腳合攏,躬身作揖,以表感激之情。周公見小白兔如此通情,十分驚奇,便對白兔說道:“白兔,凶鷲受傷逃走,你也快快離開此地去吧。”可是那小白兔卻仍然跪在他麵前一動不動,周公心想:小白兔不肯離去,莫非要報我救命之恩?便說道:“白兔啊白兔,救難解危是我行醫之人的本份,你若有心報答,就請你領給我一條道登攀這閻王邊的路吧!”

周公話剛出口,白兔便衝他連點了三下頭,扭身一碰一跳,向一片石叢奔去。周公緊緊跟在白兔身後,穿過石林,轉過一個石嘴,在山壁間出現了一條丈把寬的石縫。石縫中間自下而上印著一溜巴掌大的腳印,隱隱遮遮直通山頂,好像一道從天上垂下來的雲梯,甚是險要。周公找到了上山的路徑,立刻來了精神,他誇讚小白兔引路有功,正要道謝,不料小白兔早已無有蹤影,他向空中說了聲“多謝”,然後就大步跑過去,爬上石梯,手攀腳蹬,艱難地向閻王邊頂峰爬去。

周公攀上石梯,扶搖直上,石梯時而左拐,時而右轉,時而入林,時而跨澗,倘若一步登空,就要掉入深穀,粉身碎骨。周公小心翼翼,約莫爬了三個時辰,來到一個孤立的岩石之上,走到這裏,石梯小徑突然在一條山峽邊消失了。周公左右回顧,不見道路,身後是萬丈深淵,兩廂是刀削似的陡壁了;前無進路,後無退身之地。在這進也難,退也難的境地,周公除了尋找可以攀登之處以外,別無他法。他站在岩石之上舉目向前探望;隔著腳下的山穀,前邊是一個簸萁形的山窪,山窪裏生長著一片綠蔥蔥的桃林,在桃林處盡的懸崖下,有一道淡淡的彩雲,護罩著一個約有三四丈高的洞口;洞口上方的石壁上,刻著“水簾洞府”四個大字。

Tip:移动端、PC端使用同一网址,自动适应,极致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