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爾丹諾·布魯諾(1548-1600),意大利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少年時代進入神學院學習神學,同時攻讀希臘哲學、羅馬哲學和東方哲學,因為對宗教教義提出批評被革出教門,長期流亡國外。寄居歐洲期間,他發表了許多科學、哲學著作,如《論無限性、宇宙和諸世界》《驅逐趾高氣揚的野獸》《論原因、本原和一》等,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從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存在。布魯諾還用意大利文、拉丁文寫了不少詩歌,歌頌科學力量、斥責宗教迷信。他創作的喜劇《燭台》和對話錄《論英雄激情》等作品,在意大利文學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1600年2月17日淩晨兩點,漆黑的夜色籠罩著羅馬城。全城的居民都已進入夢鄉,呈現出死一般的寂靜。
突然,城中的塔樓上響起一陣悲壯、淒厲的鍾聲。全城立刻騷動起來,因為這是施行火刑的信號。人們紛紛穿衣起床,驚懼地湧向火刑刑場——鮮花廣場的街頭。
大街上,行進著一隊僧侶。為首的兩個神甫,不停地劃著十字,口中念念有詞,正向著一個衣衫襤褸的男子進行規勸:
“上帝是仁慈的,隻要你能放棄異端邪說,即可免刑。”
回答他們的是一個斬釘截鐵的聲音:“我寧可做一個烈士就義,也決不放棄自己的觀點!”
“你不要執迷不悟,熊熊的烈火會把你燒成灰燼的!”一個神甫兩眼露出凶光,威脅著。
“烈火並不能征服我,你們可以把我燒成灰燼,但是,未來的世紀會了解我,知道我的價值的!”
神甫們從牢房一直勸到火刑場,但鐵骨錚錚的男子漢絲毫沒有懺悔的表現。
一束束的火把點上了。一條條血紅的火舌吞噬著黎明前的黑暗。男子漢被帶到火刑場上,一個劊子手扯掉他身上的衣服,把一塊浸滿了硫黃的粗布披在他的身上;另一個劊子手用力掏出男子漢的舌頭,用一個特製的木夾夾住,以防止他再呼喊出什麼,然後把他用鐵鏈捆綁在火刑柱上。即使這樣,凶殘的劊子手們還不滿足,他們用醮濕了的繩子再次將男子漢緊緊地捆起來,等大火點燃時,繩子收縮,便會緊緊勒入肉中,使受刑者更加痛苦。
中世紀的刑法之殘酷,是聞名於世的。劊子手們先把一桶滾燙的油澆在男子漢的身上,用挑釁的口吻問道:“勇士,你現在是否想到高加索的冰川?”
男子漢痛苦地抽搐著,但那堅毅的目光仿佛回答說:“高加索的冰川,也不能冷卻我心頭的火炬!”
天主教會和神甫們徹底絕望了。他們高喊:“快點火,燒死他,燒死他!”
熊熊的烈火燃起來了。圍觀的群眾都把目光盯住最後一個環節:在火焰中,一個刻有耶穌受難像的十字架伸向男子漢的麵前,這是對死者進行的最後一次考驗,考驗他在最後的時刻對宗教的態度:吻它,就意味著和解,意味著屈服。但是,正氣浩然、寧死不屈的男子漢露出輕蔑的、憤慨的目光,唰地將臉扭了過去。
反動的、腐朽的、黑暗的宗教勢力,用罪惡的火,燒死了這個寧死不屈的男子漢。大火熄滅之後,劊子手們把他的屍灰收集起來,投入河中,為的是使這個異端邪說的“狂妄之徒”在人世間不留下任何痕跡。
但是,天主教會和神甫們絕沒有想到,人們沒能忘記這個人,因為他是為科學真理而獻身的。當殺害這個男子漢的劊子手們進入墳墓,變為一抔黃土的時候,就在這個鮮花廣場上,人們卻為這個男子漢樹立了一尊銅像,在銅像的台座上鏤刻著:
獻給喬爾丹諾·布魯諾
——他所預見到的時代的人們
在《西方著名哲學介紹》一書中,作者這樣寫道:“喬爾丹諾·布魯諾,歐洲文藝複興時期卓越的唯物主義哲學家、著名的自然科學家和勇敢的抗逆中世紀天主教黑暗勢力的不屈戰士……”
著名哲學家狄德羅在他的《百科全書》中,專門寫了布魯諾詞條。他稱布魯諾是“稀世之才”,是“哥白尼的地球繞日運動說的擁護者”,他敢於向“經院哲學最崇拜的偶像”進攻,為打破“亞曆士多德的專製”做出了貢獻。
如今,布魯諾的學說已被科學的發展證明為真理,布魯諾的名字已傳遍整個世界,特別是他那種為了科學真理而英勇奮鬥、不屈不撓的獻身精神,留給了後人無限的敬意和懷念。
布魯諾,1548年初出生在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附近諾拉鎮的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其父喬萬尼·布魯諾曾在那不勒斯總督的軍隊裏服過役,當過旗手,平均每年的薪餉是60個杜卡特。當時羅馬的下級官吏每年的薪俸為200~300杜卡特。可見布魯諾當時的家境是相當貧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