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危險行程(1 / 3)

“各位乘客,第1198次從東海宇航站到天魚空間區瀾語宇航站的航班將在30分鍾後起飛,請各位本次航班的乘客迅速登上飛船”。

聽到侯機廳的廣播,楊雪夜合上手中的書起身,提起行李箱向33號票檢區走去。剛過完地球的傳統節日“元旦”。現在建在各外太空人造空間區的高等學院陸續開學,家住在地球的學生們紛紛急忙回到學校,準備開學考試。

因為每個學期的開學考試的成績與當學期學校派發的研究項目有極大關聯,因此誰也不敢輕視。

明天就是楊雪夜所就讀的學校,太陽係最好的高等學院闌語金融科技學院開學的日子,絕大多數學生前幾天都已趕回了學校,抓緊時間溫習。

楊雪夜卻沒有和別人一樣,因為前幾天是入學流的最高峰,若要出行肯定是萬分艱難。

當然,若是有私人飛船就另當別論。所以,他選擇在開學前一天去學院。以他整個學院排的上號的理論成績,一個開學考試自然不放在眼裏。

舉目望去,人潮如湧,兩萬多平方米的2號侯機廳擠滿了旅客。盡管楊雪夜的心誌極為堅定也不由得哀歎一口氣:真是失算啊,即使拖遲幾天還是擁擠不堪!

地球的交通擁擠在中央星雲團都是極為出名的,地球不過是一顆半徑6400千米的自然星,卻生活著超過300億的常人口和上百億流動人口。

但地球上除了少數特產的水果和海鮮卻早已不出產任何農產品,連工業也變的極少,逐漸變成一個純金融和科研的集積地。

這個極度繁榮的星球的資源早已在開發殆盡,土地更是金貴到以寸計算,不管是曾經人們望而卻步的高山.沙漠還是原始森林,在人類強大的科技麵前都變成了議會政府和星際地產商們的財富,地球上的土地早已不能滿足人們的要求。

由於地球人口職業很多是金融貿易方麵,因業務需要經常穿梭於宇宙各地,再加地球上每天消耗的海量物資,因此地球對航運的需求極大,但偏偏修建宇航站最耗費土地。從600年前議會通過了著名的162776532號議案——〈關於建設宇航站的若幹意見〉,也就是現在人們口中的〈圍海議案〉。

議案規定:禁止再在陸地上修建宇航站,原有的陸地宇航站也將陸續拆遷。由此,地球進入了持續一百年的圍海時代。

這一百年裏,依靠巨型飛船強大的運輸能力,一座座山被機器從陸地上抹平,一座座島嶼崛起於海上。從新星曆16278年到16384年,人造陸地的麵積以達到400萬平方千米。其中包括十幾座城市和數十個宇航站。

到六百年後的今天,陸地宇航站早已絕跡。東海宇航站就是建在距離上海100公裏的東海。總麵積超過5萬平方千米。每天上千萬人經此通往宇宙的各個星域。

地球上像這樣的宇航站有數十個,但還是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雖然也曾有人提出增建宇航站,不過經過專家反複論證,人們悲哀的發現,若是再增建大型宇航站的話,將對地球的氣候產生不可協調性破壞(在大規模改造星球時,必然會對氣候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例如路麵硬化,人工島嶼,沙漠綠化,采集南北極固態淡水等,基於科技的極度發展,一般都可以得到解決。可是當環境的改變過度時,氣候就會產生不可協調性破壞,即使再先進的技術也無能為力。)

楊雪夜隨著人流擠過十米長的安檢通道,將手中的機票劃過檢票機,好不容易出了侯機廳,終於來到安全台上,眼界豁然開朗,吐出一口濁氣,抬頭遠眺,一眼望不到邊的飛船起降坪上,無數不同類型的飛行器起起落落。

大的數千米,小的數百米,每一架飛船都如同一片烏雲,當它降落時就像當麵壓來,雖然明知不會有危險,還是讓人忍不住心跳加速,飛船發動機的轟鳴聲和音障帶來的音爆全都被超聲波消聲器隔絕在站台外。

數不清的站內磁軌懸浮列車穿穿梭梭,一派繁忙景象。西邊是私人飛行器升降坪,大部分都是百米左右,甚至有十幾米長的單人飛行器。這些私人飛船造型漂亮,外表極其華麗,裏麵更始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