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著任家出了宗祠跟前的一塊地,因而這任鶴就掛了一個名譽校董的頭銜。
經著任鶴邀請,顧鈞儒自然便肩負起了教這些孩子打槍練靶的課程,還時不時帶孩子們去田間山頭打麻雀,有時候還能打到一些山雞來,可把孩子們給樂得。
詒雲自與鈞儒搬到祠堂後廂以後,也便開始在這裏洗衣做飯的小日子。這日子一日日的過下來,也很是快。
劉秘書與畢初原本是不便打擾,就在外頭各自租了房子,但是鈞儒覺得不放心他們分散著住,到底是住一塊有個照料。因而就又請他們一塊住到了祠堂裏頭,這樣一來,這裏也就愈加的熱鬧了。
後來詒雲看姨奶奶年紀大了,便主動邀請她來家裏頭一道開夥,也省得她再費心這起灶頭的事情。
姨奶奶自也是臉皮薄的人,因而也時常將自個種的果蔬帶來,有時候又會指點鈞儒去合適的地段裏釣魚摸蝦,有時候還有螺螄什麼的。這河鮮經著詒雲巧手一頓烹飪,這味兒也是鮮美極了的。
姨奶奶總是誇讚詒雲手藝好,還說鈞儒有福氣,能有這樣賢惠的妻子,真不知道是幾輩子修來的。
鈞儒自然樂得聽到這樣的稱讚,每次都得多給姨奶奶多添一碗飯。姨奶奶原本牙口不好,吃的不算多,這會子經著詒雲照料著,到底是健康狀況也跟著好了起來,如今臉上也是漸漸長了肉的。
學校離家裏頭的住處近,因而詒雲從窗口就能看見學校的旗子。有時候鈞儒上課,那打槍聲也是震天的響,外人起初不知道怕還以為是日本人打進來了,日子久了,也便對這槍聲免疫了。
每次鈞儒下課前,詒雲都能清清楚楚地聽到搖鈴的聲響,這個時候她就知道是學生下學了,便要開始生火煮飯了。等到飯菜燒好出鍋,鈞儒正是回家的時候。
有時候還有孩子跟著回家來,大大小小的人擠成一團,這筷子響個不同,三兩下就把詒雲做的飯給吃光了。有時候孩子們還跟詒雲說一些書言在學校裏頭的趣事,聽得詒雲一直抿嘴笑個不停。
有時候湊熱鬧的孩子多了,這姨奶奶也便忍不住搬個板凳在一旁聽著,她原本是聽不清楚什麼話的,可是架不住這孩子們嗓門大,這愣是把事兒都給聽明白了,這也叫她聽得津津有味,一下就多了許多樂趣來。
到了入冬的時候,詒雲卻開始覺得身子倦怠了許多,常常有些起不了床的樣子。鈞儒特意托任鶴疏通關係,讓人從省城給詒雲帶了一條鴨絨被子回來,專就給詒雲墊在床單下頭的,這樣躺著也能暖和許多。
鈞儒曉得詒雲身子有些乏力,早起以後便總是先給詒雲衝一個湯婆子溫手,中午的時候再回家幫她換一次熱水。而屋子裏頭的炭火都是畢初從外頭送來的,輕煙少味,都是上好的炭火,火點染的很是快,屋子裏頭也能跟著暖和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