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變管理的基本原理1(1 / 3)

“權變”(Contingency)從字麵上理解是因情境的不同而變。在管理中,權變方法即是指通過分析而確定在特定的環境下哪些管理理論和方法是最合適的,權變論者認為在企業經營管理中並不存在一種適應於任何情形的最好的方法,比如,寬鬆的管理並不一定比嚴格的管理效果好,分權也不一定比集權好,專業化經營並不總是比多樣化經營好等等。管理具有多變量性,在某種情境中采用一種管理方法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在另一種情境中這種方法就未必有效,而采用與此相反的方法可能會更有效果。因此權變管理就是企業經營管理者在變化著的條件下和特殊的經營環境中如何實現有效的經營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權變者,權而變也,即根據環境條件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在企業管理中,依據不同的管理環境和管理對象而適宜地選擇和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和方式,這是保證管理工作高效率的重要指導性原則,本篇將對企業管理中所應遵循的權變原則作深入細致地探討。

權變概述

一、權變的內涵與特征

(一)權變的產生

在管理過程中,要保證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在環境條件、管理對象和管理目標三者發生變化時,施加影響和作用的種類和程度也應有所變化,即管理手段和方式也應該發生變化,這就是權變。

在管理對象和管理目標保持不變,環境條件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在原有環境條件下的管理手段和方式已不適應於新的環境條件,這與高效率的管理所要求的“管理手段和方式應與環境條件相適應”的原則相背,因而,管理手段和方式應該發生改變。

在管理目標和環境條件保持不變,管理對象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施加影響和作用的接受者已經發生了變化,這種影響和作用就很難達到預定的管理目標,因而,為達到原來高效率的管理目標,管理方式和手段應跟隨管理對象的不同而發生變化。

在管理對象和環境條件保持不變,管理目標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施加不變影響和作用隻可能達到原來的管理目標,要使管理目標發生變化,施加的影響和作用也應發生變化,即管理手段和方式應隨管理目標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環境條件、管理對象、管理目標、管理方式和手段的相互關係可由下列等式近似地加以描述:

環境條件+管理對象+管理方式和手段=管理目標

從以上等式可以形象地看出:環境條件、管理對象、管理目標三者之一任何發生變化,管理手段和方式都應該跟隨發生變化,這就是企業管理的權變原則。

在通常的企業管理中,管理目標通常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仍以和諧作為企業管理的目標,但環境條件和管理對象卻因企業自身條件和外部條件的不同而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工廠管理與商店管理、跨國公司的管理與生產作坊的管理、高級人材的管理和簡單勞動工人的管理等等顯然都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因而體現在管理方式和手段上也就有著很大的不同,權變原則就是相應於管理對象和環境條件的不同,而在管理手段和方式上所作的變化。

權變也可理解為: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管理方法,即沒有永遠最優的管理方法,任何優秀的管理方法和技巧總是相應於特定的管理對象和外部環境條件,當管理對象和環境條件發生變化時,最優的管理方法也應相應地作出改變。在此企業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企業不一定最有效,在此部門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部門不一定最有效,在此時期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未來的彼時期也不一定最有效,在此國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在彼國也不一定最有效。管理方法的有效性總是與特定的管理對象和環境條件相聯係的。

(二)權變的內涵

權變最通俗的含義是隨機應變。在企業管理中,權變的含義可以從三個方麵來理解:

1.時間上的含義。是指因時代的發展和進步而導致的企業環境條件和管理對象的變化,從而引起管理方式和手段的改變,比如由於時代的發展而產生的政治的民主化、經濟的高速發展、市場競爭的加劇、技術的更新等以及全體勞動者素質的普遍提高,從而企業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也發生相應的變化,如企業內部強調民主管理,加強職工持股,使職工的利益與企業的利益緊密聯係在一起,就是現代企業管理區別於以往企業管理的重大改進。

權變原則在時間上的含義通常表現為新時代的管理方式和手段相比於舊時代的重大革新和改進,以曆史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來分析管理方式的改進比較容易發現權變變在管理上的重要作用。

權變原則在時間上的含義也包含這樣的內容,就是企業管理者隨著自身年齡和閱曆的增長而在管理和領導方式上所作的變化,以及管理者根據管理對象在時間上的漸趨成熟而調整自己的管理和領導方式。

2.空間上的含義。是指管理者由於所處職位的不同以及企業所處環境條件的不同而在管理方法上所作的調整變化。對一個企業而言,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部門經理、項目負責人、車間班組長都是管理者。同屬於管理者,但由於職位的不同,管理方式上肯定有不大一樣的地方,總經理無法與一般企業員工進行密切地接觸,部門經理也不能頻繁地與董事長對話,因而,總經理更難於直接獲得一般企業員工的要求和呼聲,較低層次的管理人員也較缺乏直接與高層管理人員進行麵談的機會。

由於企業所處環境條件的不同,管理者在管理方法上也應作相應的變化,這裏的環境條件包括企業的組織結構、企業的外部環境條件、企業員工的士氣和整體成熟度、原管理人員的風格和方式等等。這些環境條件都會影響管理者實施的管理方法的效果,為了使管理工作達到高效率,管理者應該調整管理方法,使之與企業所處的環境條件相適應,如在企業員工士氣低落時應注重提高員工的士氣和戰鬥力,在企業原管理者領導不力、幹群關係較差的情況下應加強領導,密切同下屬之間的關係。

3.對象上的含義。是指因為管理對象的多樣性和變化性而相應地在管理方式和手段上的改變。由於管理對象在文化素質、觀點成熟度、個性等方麵存在著差異性,管理者除了有一致的作用於整個工作群體的管理方式和手段,還有不一致的影響和作用於群體中每一個人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如針對不同員工的溝通方式、激勵方式、授權方式等。比如某管理者有甲、乙兩個部屬,甲部屬生性好強,敢於冒險,敢於承擔責任;乙部屬性情柔弱,不太願意承擔風險和責任。在同樣的任務分配給甲、乙兩部屬時,對甲應該盡量充分授權,並在其工作過程中提醒未被考慮的地方,對乙應該將工作任務交待清楚,並鼓勵乙發揮創造性。這種因人而異地采取管理方式的原則,就是權變原則。

權變的原則就是變化的原則,即管理方式和手段依據不同的管理條件和管理對象所做的變化。這種管理方式和手段的變化通俗地講是指現在的相比於過去的變化,對此人的相比於彼人的變化,在此部門的相比於在彼部門的變化,對此工作任務相比於對彼工作任務的變化。因而,變化是廣泛的,權變的原則也是應該被廣泛遵循的。

(三)權變的特征

權變原則是管理工作的一項基本原則,它有如下的特征:

1.權變的目的

權變的目的是追求和諧,遵循權變原則所做出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上的變化,其目的是使管理工作更有成效,管理工作的成效是以和諧的程度來衡量的,高效率的管理工作必須有著更高程度的和諧。管理者和企業員工之間有著更密切地配合,各自對勞動成果也很滿意。

企業管理者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遵循權變的原則,采用權變的方法,都以企業管理的高效率為目的。管理方式的改進,因人而異的管理方法,管理者變換自己的管理風格等都無非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為原則,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和諧的程度來衡量。

2.權變的原則

權變的原則要求先有“權”,即權衡、比較,“有比較才有鑒別”,管理者首先應該將不同的管理對象和不同的環境條件進行比較,分清它們的差別,然後才能依據差別選擇合適的管理方法。比如,對不同的部屬應該使用不同的管理方法(溝通方式、激勵方式等),但管理者首先應該分清部屬相互之間的不同,以及現在的部屬與過去自己領導過的部屬的不同,隻有搞清了他們的差異性,才能選擇有差異性的管理方法。

“權”的另一方麵是指比較不同管理方式的效果和施用對象,管理者應該弄清每一種管理方式的優點和缺點,這樣,在采用某種管理方式時才能去避免缺點、發揚優點,沒有對管理方式利弊端的認識,也就無從下手去選擇不同的管理方式。比如,管理者密切同下屬的關係,其優點,就是容易得到下屬的理解和支持;但同時也有缺點,就是降低了自身的權威性,某些情況下會使自己的命令得不到很好地執行。管理者必須認清這兩個方麵的影響,再根據對象的不同而決定是否密切同他的關係。

3.權變的要求

權變的原則要求是“權”之後要“變”,即作出改變。當管理者認識到原有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已不適應於新的管理對象和環境條件時,他應該毅然地作出改變。

權變的要求並不是隻要有差別就要變,而是根據權變的和諧目的,在權衡利弊得失之後所作出的改變。比如,盡管甲部門與乙部門的差別很大,部門經理從甲部門調到乙部門後,要通過對兩個部門工作性質、員工態度和個性等方麵的差異性進行比較,從而決定原來的管理方式在此部門是否合適。如果仍合適,就不改變,如果不合適,就應該改變原有的管理方式和手段,代之以新的管理方法。

權變的方式與原則

(一)權變的方式

權變是指管理手段和方式依據管理對象和環境條件的不同所做的變化,那麼,這種變化是以什麼方式進行的呢?

我們在這裏可以將管理對象和環境條件統稱為管理環境,權變的方式有兩種:管理者適應於管理環境、管理環境適應於管理者。

1.管理者適應於管理環境

是指在管理環境既定的情況下,管理者根據此管理環境的要求采用合適的管理方法,這種權變方式是我們通常所采用的,而且是加以提倡的方式,如新上任的部門經理盡管不習慣於民主式的管理方式。但迫於管理環境的要求,而不得不改掉自己過去獨裁領導的習慣,尊重下屬的意見和要求,調動職工參加民主管理的積極性。

2.管理環境適應於管理者

是指在管理者既定的情況下,管理的手段和方式已基本固定,管理環境,尤其是管理對象改變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使自己適合於現存管理手段和方式的需要。如某公司新換了一名總經理,此總經理的管理方式完全異於前任總經理,他以一種獨特的權威主義嚴格地加強企業的管理,強調上下級分明,下級絕對服從上級的硬派作風。在這種情況下,原來習慣於民主和諧氣氛的各級管理人員和企業員工也不得不遵從現行的企業管理規範開展自己的工作。這種權變的方式就是管理環境適合於管理者的方式。管理環境適合於管理者的方式通常是管理者通過說服或指令管理對象,使管理對象的態度發生轉變,從而使管理方式有效的一種權變方式。因為這種說服和指令也是管理者主動進行的,我們仍然認為是管理者遵循著權變原則的結果。這一結果產生的過程就是權變的方式。

在大多數情況下,企業管理中的權變方式是管理者適合於管理環境和管理環境適合於管理者兩種方式的結合,但管理者適合於管理環境易於實行,因而是我們大加提倡的一種方式,在企業員工素質較高時,管理環境適合於管理者也能順利地執行。權變的原則是要求管理者和管理對象相互作出調整,以使管理效率達到最大化。對於一個管理者而言,努力使自己適應管理環境的要求,有利於管理中權變原則的遵循,也有利於管理工作的高效率進行。

(二)權變行為的原則

權變作為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原則,它本身也有自己的原則,權變行為的原則如下:

1.相對穩定的原則

事物總是發展變化的,但管理方式和手段卻不能朝令夕改,變化不定。管理者不能因為今天部屬士氣較高而給予他們極大的工作自由性,到了明天部屬士氣低落時而成為部屬的“監工”。過於頻繁、變化不定的管理方法一方麵消耗管理者的時間和精力,另一方麵也不利於企業員工適應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和風格,使員工無所適從。

2.考慮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

影響管理者選擇管理方法的因素很多,包括企業外部環境、企業組織結構、企業員工素質、企業員工個性和管理者自身的個性等,多種因素並不一致性地決定管理者該用哪一種方法,不該用哪一種方法,而通常是甲因素影響管理者選擇A方法,而乙因素影響管理者選擇B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如果A方法和B方法是矛盾的,管理者在抉擇時應分析甲因素和乙因素的影響效果孰大。如果甲因素影響大,則選擇A方法,如果乙因素影響大,則選擇B方法。

3.試驗性原則

在管理者選擇管理方法時,有時很難判斷孰優孰劣,最好的辦法是試驗,即通過實際的管理工作去檢驗管理方式的效果。管理者在試驗管理方式的優劣時,不可忽視的是與部屬之間的溝通,借助於與企業員工的交心談心,管理者可以獲得企業員工對管理工作的建議和意見,以便於管理者判斷管理方式的好壞,當然,管理方式效果的檢驗也應從工作績效等方麵來作評價。

有經驗的管理人員通常接觸到各種管理對象和環境條件,他們對於管理方式的選擇更依賴於自己的經驗而不是試驗。但他們也可能陷入錯誤的固執己見,無法改變原有的管理方式,這時候,必要的試驗也是有利於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的。

權變的原因

任何變化都是有原因的,管理者在選擇管理方式上的變化也是有原因的。通常,影響管理方法改變的因素有企業的環境條件、企業目標、企業員工及企業管理者自身,以下分析引起權變的各種因素:

一、權變的基本原由

(一)變化的環境

企業的環境包括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外部環境是指國際的和國內的影響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因素;內部環境是指企業的組織結構。企業內外環境對企業的管理工作都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

1.人類在經曆了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兩次文明的浪潮之後,一個依靠全新的技術,開發新的能源和新的材料的“第三次浪潮”,將衝擊舊的生產方式和社會係統。在本世紀末、下世紀初,已經和將要突破的新技術運用於生產,將帶來社會生產力的新發展,相應地會帶來社會生活的新變化。以下是正在發生而且還會繼續下去的新世界的變化特征,這些特征會對企業的管理工作有以下重大影響:

(1)整個世界的緊張局勢、整個社會的不安定連同發達的通訊設備和強大的生產能力,將使各方麵頻繁變化的速度得以持續下去。對工商企業來說,能夠適應就能生存下去,取得成功的關鍵是能夠預測未來的變化。

(2)高精尖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新產品問世的步伐加快。高精尖的技術,如微電子學、生物技術及超導的研究等等,正在導致傳統工業界限的崩潰以及新形式競爭的出現。

(3)隨著資源匱乏的日愈加劇,各國對外國供給的依賴性增大,這就必然導致一些公司因為占有資源而興旺,而另一些公司因為受資源的製約而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