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
國名
俄羅斯聯邦
主要統計
麵積1707.54萬平方千米。人口1.46億人(其中,13~17歲男591萬人、女569.1萬人;18~22歲男561.8萬人、女546.8萬人;23~32歲男1010.2萬人,女989.3萬人)。國內生產總值11000億美元(1999年)。國防費290億美元(2000年國防預算)。粗鋼3410萬噸(1999年)。原煤2.41噸(2000年)。天然氣5640億立方米(1998年)。發電量8260億度(1998年)。糧食4780萬噸(1998年)。鐵路運輸能力,貨運量10.28億噸千米,客運量2638億人千米(2000年)。海運能力,商船(載重100噸以上)4543艘,總載重量1659.23萬噸(1998年)。空運能力,固定航班機場58處,客運量717億人千米,貨運量18億噸千米(1998年)。
國防政策
2000年1月10日,俄聯邦總統批準了第2版《俄聯邦國家安全構想》。2000年4月21日,俄聯邦總統又批準了第2版《俄聯邦軍事學說》,2000年7月,俄聯邦總統批準了新的《俄聯邦外交政策構想》。2000年9月9日,俄聯邦總統批準了《俄聯邦信息安全學說》。從這四個官方文件的內容看,俄羅斯的國防政策和軍事戰略均發生了重大變化。
(一)俄羅斯對世界軍事政治形勢和國家安全形勢的判斷及其基本結論
俄羅斯認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世界軍事政治形勢的發展變化,集中體現在建立單極世界與多極世界鬥爭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極力主張美國主宰下的單極世界,以武力解決重大國際政治問題。俄羅斯主張建立各國平等、利益平衡、以國際法準則為基礎的多極世界。
俄羅斯認為,當前國際軍事政治形勢的基本特點是:
1.爆發大規模戰爭包括核大戰的威脅在減少;
2.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機製在發展;
3.多個地區力量中心正在形成;
4.民族、種族和宗教極端主義在發展;
5.分立主義盛行;
6.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不斷升級;
7.地區軍備競賽在加劇;
8.大規模毀傷性武器在擴散;
9.信息對抗在加劇;
10.有組織犯罪、恐怖主義、非法倒賣武器和毒品活動規模在擴大;
11.美國建立和部署國家導彈防禦係統的勢頭越來越大,修改和反對修改反導條約的鬥爭越來越激烈。
俄羅斯認為,目前,俄聯邦及其盟國的軍事安全麵臨一係列潛在的外部威脅,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10個:
(1)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加緊削弱俄羅斯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其他領域的地位,加緊削弱俄羅斯在歐洲、中東、外高加索、中亞和亞太地區的地位,阻撓俄羅斯成為多極世界中有影響的一極,在解決重大的國際安全問題時無視俄羅斯的利益;
(2)北約集團還在加強,東擴已邁出重大步伐,它嚴重損害了俄羅斯的國家利益,北約已將不經聯合國安理會的批準,便可在其責任區以外使用武力的戰略理論付諸實踐,北約已把武力行動作為“人道主義幹涉”的手段,北約對俄安全的威脅不斷增大;
(3)在俄邊境附近可能出現外國軍事基地和大型軍事組織;
(4)在俄羅斯國界和獨聯體外部邊界附近發生軍事衝突,而且這種軍事衝突不斷升級;
(5)大規模毀傷性武器及其運載工具在擴散;
(6)一些國家對俄聯邦提出領土要求;
(7)一些國家對俄內部事務進行無理幹涉;
(8)針對俄聯邦及其盟國的國際恐怖主義活動規模迅速擴大;
(9)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信息技術優勢在擴大,試圖將俄羅斯排擠出信息服務市場,他們已製定了信息戰構想,對俄羅斯及其盟國發動信息戰爭的可能性在增加;
(10)外國特工機構及所操縱的組織在俄領土上的活動猖獗。
俄羅斯從對上述威脅的分析中得出的基本結論是,北約本質是一個侵略性、進攻性和冒險性的軍事組織,美國和北約的本意是反對俄羅斯的,他們不希望俄羅斯重新崛起為一個強大的大國,美國和北約不是俄羅斯的盟友和戰備夥伴,而是潛在的主要對手和頭號假想敵,俄羅斯軍事安全的主要外部威脅不是來自南方和東方,而是來自西方。
(二)俄羅斯國防政策的要點
在對國家軍事安全形勢進行判斷並得出基本結論的基礎上,俄羅斯確立了新的國防政策,其要點是:
(1)奉行靈活務實的多極化、多方位的外交戰略,反對美國建立單極世界,反對美國建立和部署國家導彈防禦係統,反對北約東擴,反對北約和美國繞開聯合國單方麵采取行動。放棄帝國奢望,重視國家利益。強調“國內目標高於國外目標”,外交的基本出發點為內政服務,重視國家利益。強調“國內目標高於國外目標”,外交的基本出發點為內政服務,外交政策的核心是“服務於國家利益”,要集中有限的外交資源確保俄國家安全,並為發展經濟創造有利的外部條件。
(2)將獨聯體視為俄外交的“重中之重”和“俄外交的絕對優先方向”,強調與獨聯體國家進行有效的協作,推動獨聯體的一體化進程,加強獨聯體國家範圍內的集體安全體係和軍事合作體係建設,特別是加強俄白聯盟國家的防禦能力,與白俄羅斯推行聯合防禦政策,協調兩國的軍事建設和武裝力量建設。
(3)優先使用政治、外交和其他非軍事手段來防止、限製和化解軍事威脅,認為外交和對外經濟政策在保障俄安全方麵負有特殊任務。
(4)履行在戰略進攻武器與反導防禦方麵的有關義務,強調進一步削減進攻性戰略性武器,但反對修改1972年反導條約。
(5)讚成核不擴散條約,讚成停止和禁止核試驗。
(6)俄聯邦把核武器視為遏製侵略、保障俄及其盟國軍事安全、維護國際穩定與和平的有效因素。
(7)保持核大國地位和核遏製能力,突擊核遏製的有效性,實施核威懾政策,俄聯邦所擁有的核力量應能確保在任何情況下對任何侵略國家造成應有的損失。
(8)發展和使用非戰略核武器,研製靈巧的、低當量高精度的戰術核武器並裝備陸軍部隊,充分發揮戰術核武器的作用。
(9)俄不對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但無核國家與有核國家共同發動對俄聯邦及其盟國的侵略或其他形式的進犯除外。
(10)俄聯邦保留使用核武器的權力,以便回擊對俄聯邦及其盟友使用核武器和其他大規模毀傷性武器的攻擊;當俄聯邦及其盟國遭到使用常規武器的大規模侵略而處境危急時,有權力首先使用核武器進行打擊。
(11)奉行均衡發展各軍兵種的發展戰略和平衡的軍事政策,糾正過去對戰略核力量投入較多,而對常規力量重視不夠的做法。今後,軍事力量要均衡發展,要有全麵遏製能力,核遏製要有效、常規遏製要足夠。
(12)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適度增加軍費,使保障軍事安全所需的兵力兵器和資源保持在夠用的水平上,保證對21世紀可能出現的威脅作出對稱反應。
(13)使國家軍事組織的戰備、訓練和保障水平與保障軍事安全的需要相適應。
(14)製定並貫徹保障軍事安全的統一的國家政策,建立並完善俄聯邦及其盟國的防禦體係。
(15)平時就要做好國土防禦和民防的準備。
(16)完善經濟、工業和國防工業基礎,提高經濟動員準備水平,保持國家國防工業綜合體科學技術和生產核心能力,發展武裝力量和其他軍隊的科學技術、工藝和生產基地,根據軍事安全保障任務建立國家基礎設施。
(17)21世紀初俄羅斯軍事技術政策的主要目的是,為武裝力量和其他軍隊裝備最重要的武裝鬥爭兵器,並使現有武器裝備係統保持戰備狀態。
(18)放棄與最發達國家直接的軍事技術角逐,研製能對敵基礎設施的主要係統和關鍵目標實施毀傷、進而使其軍事技術優勢變得毫無意義的“非對稱”的武裝鬥爭兵器。
(19)未來10年俄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發展的重點是:完成最重要的新式戰略核武器和非核武器的研製並限量生產;發展一體化的偵察、指揮、通信、定位等綜合保障係統;發展戰役戰術和戰術一級的自動化指揮通信係統和器材,使武器和技術裝備實現通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製造小型和微型兵器,實現軍隊指揮和物質技術保障全過程的自動化;發展新一代陸軍多彈頭導彈係統、高精度武器係統;研製新一代坦克、新一代航空航天設備和防空導彈;發展多用途核潛艇和通用型水麵艦艇。
(20)大力推進軍事改革,一是繼續裁減員額,2005年前,武裝力量裁減36.5萬人,總員額由120萬人減到85萬左右;二是繼續優化結構,2006年將實現陸、海、空軍三個軍種和戰略火箭兵、太空兵和空降兵三個獨立兵種的新結構。
軍事戰略
由於俄國防政策發生了重大變化,俄軍事戰略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但俄羅斯與美國不同,不給自己的軍事戰略公開命名。從俄羅斯官方文件和軍政領導人講話中提出的俄奉行“核遏製”政策、“現實遏製原則”、“確保遏製”等戰略概念看,當前俄羅斯軍事戰略的實質是“核遏製”戰略,或“加強核遏製”的戰略。俄軍事戰略的基本觀點如下:
1.關於現代戰爭類型和性質。俄軍認為:按軍事政治,可分為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按使用武器,可分為核戰爭和常規戰爭;按規模,可分為武裝衝突、局部戰爭、地區戰爭和大規模戰爭。武裝衝突是試圖利用武裝鬥爭手段來解決民族、種族、宗教等矛盾的結果,通常不進行戰略展開,鬥爭雙方僅追求具體的軍事政治目的。武裝衝突有可轉變成局部戰爭或內戰。局部戰爭將由部署在衝突地區的軍隊集團實施,必要時可從其他方向增調兵力兵器,並實施部分戰略展開,鬥爭雙方追求有限的軍事政治目的。局部戰爭有可能升級為地區戰爭。地區戰爭可以能由某一地區的兩個或多個國家參加,動用本國的或聯盟的武裝力量,既可能使用常規武器,也可能使用核武器,鬥爭雙方追求重要的軍事政治目的。大規模戰爭可能是武裝衝突、局部戰爭和地區戰爭升級、世界各地區大多數國家被卷入的結果,大規模常規戰爭極有可能轉變成核大戰。無論是大規模常規戰爭還是核大戰,鬥爭各方都將追求極端的軍事政治目的。大規模戰爭要求參戰國全麵動員所有的物質和精神資源。
2.關於現代戰爭的基本特性。俄軍認為:現代戰爭具有聯盟性質和分散、立體、機動的特點;廣泛運用間接的戰略行動;大規模的信息和積極的信息對抗;采用非接觸性戰法,廣泛使用空中機動兵力、空降兵和特種部隊在分散的方向上實施機動行動,實施空中戰局和戰役,實施遠程火力打擊和電子毀傷;破壞國家和軍事指揮係統;使用最新高效武器係統;摧毀動力工廠、化學和其他危險品生產企業、基礎設施、交通和日常生活保障目標,以造成災難性的後果;除正規軍外,非正規部隊也可能參戰。
3.關於戰爭威脅。俄軍認為:俄羅斯麵臨的主要外部威脅包括北約東擴、美國和北約的人道主義幹涉理論、國際恐怖主義和世界軍事競賽。而俄南部境外宗教極端主義武裝勢力的擴張活動,對俄南部戰略穩定和國內安全構成了巨大危害,是最緊迫而現實的威脅。由此得出的結論是:當前俄羅斯麵臨大規模外部侵略的可能性很小,而爆發局部衝突的可能性相當大。
4.關於戰備重點。俄軍認為,俄麵臨的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既可能是以最先進的武器進行的現代戰爭,也可能是使用一般武器進行的戰爭,既可能是正規戰爭,也可能是非正規戰爭,而且局部戰爭和武器衝突有可能發展為更大規模的戰爭。應付局部戰爭也成為首要任務,打贏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已成為俄軍事鬥爭準備的重點。
5.關於作戰對象和作戰地區。俄軍認為,俄武裝力量的主要作戰對象是以美軍為首的北約軍隊,主要作戰地區是歐洲戰區。
6.關於軍隊的任務。俄軍認為,武裝力量的主要任務有2項:一是實施戰略遏製和防止侵略,做好各種準備,反擊任何形式的武裝衝突和侵略;二是2006年前在俄西南和中亞地區建立和部署常備戰略軍隊集團,提高常規遏製能力,應付不斷出現的現實威脅。
7.關於武裝力量及其他軍隊的使用原則。俄軍認為,使用武裝力量及其他軍隊的最重要目的是,保衛俄聯邦及其盟國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反擊或製止侵略,打退侵略者,迫使侵略者在符合俄聯邦及其盟國利益條件下停止軍事行動。使用武裝力量的基本方式有5種:在大規模戰爭和地區戰爭中,實施戰略性戰役、戰役和戰鬥行動;在局部戰爭和國際武裝衝突中實施反恐怖戰役;維和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