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供應管理研究所的報告,8月份美國製造業指數由7月份的51.8升至54.7。
《朝鮮日報》的報道,上半年韓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26.6億美元,同比下降45%。
獨聯體跨國統計委員會的統計,除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外,前7個月其他獨聯體國家經濟平均增長7%,其中亞美尼亞增長14.9%,阿塞拜疆為10.1%,塔吉克斯坦為8.9%,俄羅斯為7.1%,烏克蘭為5.1%,白俄羅斯為4.4%,吉爾吉斯斯坦為1%。上半年哈薩克斯坦和格魯吉亞分別增長10.2%和8.6%。
美國市場調查公司加特納的報告,第二季度全球手機銷售量達1.15億部,同比增長11.9%,比第一季度增長2%,並預測2003年全球手機銷量將為4.5億至4.6億部。
3日世界銀行的《2004年全球經濟展望》,今年世界經濟將增長2%。
歐盟統計局的報告,7月份歐元區失業率經季節性調整後為8.9%。
美國半導體工業協會的報告,7月份全球半導體芯片銷售額達129億美元,比6月份增長2.9%,同比增長10.5%。
4日日本國土交通省的調查,7月份日本新建住宅開工戶數為9.87萬戶,同比增長2.6%,連續兩個月超過上年同期水平。
歐洲中央銀行宣布,維持現行2%基準利率水平不變。
捷克《經濟報》報道,上半年捷克進口蜂蜜967噸,其中從中國進口超過600噸。由於在進口的中國蜂蜜樣品中檢測出氯黴素,捷克政府決定即日起禁止從中國進口蜂蜜。
美國勞工部的報告,第二季度美國非農業部門勞動生產率以年率計算增長6.8%,高於原先公布的5.7%增幅。
5日美國勞工部的報告,8月份美國企業和政府的裁員總數達9.3萬人。
第10屆APEC財政部長會議的聯合聲明,沒有一種彙率製度適合於所有經濟體,采取適當彙率政策,促進有序、平衡的外部調整至關重要。
8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報告,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將於2004年反彈,恢複增長態勢。2002年進入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外國直接投資為560億美元,比上年下降33%。
第二次中日韓信息通信部長會議在韓國舉行,並簽署了《信息通信領域合作安排》。
美聯儲的報告,7月份美國消費信貸為1.7744萬億美元,以年率計算增長4.1%,明顯高於6月份經調整後的0.1%的增幅。其中,包括信用卡消費在內的周轉性信貸額為7269億美元,比上月增長0.5%;以購買大件商品等為主的非周轉性信貸額為1.0475萬億美元,比上月增長6.6%。
9日日本經濟產業省東亞企業戰略研究會的報告,如果日本和東盟2012年之前簽署FTA,將促進日本經濟增長2萬億日元,創造15萬個就業機會;將促使東盟經濟由2002年的4.3萬億日元增加到2012年的8.1萬億日元。
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預測,2004年世界經濟增長4.25%,中國經濟增長7.75%。
IBM公司宣布,該公司研發人員第一次將"張力矽"和"混合基片"兩種材料同時使用在新研發的芯片上,其最新掌握的芯片製造技術將大大提高芯片的運算速度,該技術可能動搖"摩爾定律"對芯片升級周期的判斷。
10日WTO第五次部長級會議在墨西哥坎昆開幕。
11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報告,1999年和2000年國際民航客運量分別增長5.3%和7.6%,2001年和2002年分別下降3.9%和0.7%,2003年可能損失65億美元。
美國商務部的報告,7月份美國貿易逆差由6月份修正後的400億美元上升到403億美元,增長0.7%。
12日美國商務部的報告,8月份美國商品零售額增長0.6%,低於上月的1.3%。
14日瑞典選舉機構的統計,瑞典多數選民反對加入歐元區,成為繼丹麥之後第二個不加入歐洲經濟與貨幣聯盟的國家。
15日歐盟統計局的報告,7月份除馬耳他和塞浦路斯外,其餘8名歐盟候選國平均失業率14.5%,明顯高於歐元區的8.9%以及歐盟的8.1%。其中,波蘭、斯洛伐克、拉脫維亞、捷克、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亞失業率依次為20%、16%、12.2%、6.9%、5.8%和5.7%。
16日美聯儲決定繼續保持短期利率穩定。
2003福布斯全球行政總裁會議開幕。這次會議以"中國因素為全球經濟提供活力"為主題。
歐盟統計局的報告,7月份歐元區工業生產繼上月微升0.1%之後再次增長0.6%。
17日標準普爾公司的"亞太區政府信用評級"報告,中國、印度、日本、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和地區本土需求增長加快,亞太區大部分經濟體已從非典疫情衝擊中恢複。
美國財政部的報告,截至8月底的本財年前11個月,美國政府財政赤字已突破4000億美元。
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理查德.格拉索被迫辭職。
18日IMF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今年世界經濟增長3.2%,明年為4.1%,今明兩年中國經濟增長均可達7.5%。
美國會議委員會的報告,8月份美國先行經濟綜合指數連續第5個月上升,達到113.3點。
日本貿易振興會會長宮原賢次認為,日本政府有關方麵不應壓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升值對日本沒有意義。
20日西方七國集團承諾將全力推動經濟增長,並通過《增長議程》。
阿根廷總理費爾南德斯發表談話,對IMF批準資助阿根廷重新安排未來三年國際信貸機構到期債務的協議表示歡迎,認為這標誌著阿根廷政府同國際信貸機構關係重新步入正軌。
21日IMF決策機構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舉行第八屆會議,敦促各國采取措施,努力實現全球經濟平衡增長。
22日紐約證券交易所宣布,花旗銀行前董事長裏德將擔任證交所臨時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23日歐洲議會批準法國銀行家克洛德.特裏謝為歐洲中央銀行新任行長。
24日歐佩克部長級會議決定,11月1日起將歐佩克的原油生產配額削減90萬桶至2450萬桶。
26日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的數據,8月香港特區商品出口1512億港元,同比增長7%。
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截至8月底,香港特區外彙基金總資產9630億港元。
美國商務部的報告,第二季度美國經濟以年率計算增長3.3%。
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截至6月底,德國整體國家債務達12859億歐元,同比增長5.1%。
2003年10月世界經濟貿易大事
6日歐盟統計局的報告,7月份歐元區商品零售額比上月增長0.1%。
德國工商大會的預計,今年德國出口增長2%,明年為5%。
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7月份德國對華出口商品18億歐元,同比增長42.6%;對東南亞國家出口12億歐元,增長20.9%。
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數據,至9月底,香港外彙儲備為1121億美元。
日本財務省的報告,至9月底,日本外彙儲備為6048.73億美元,比上個月增加497.85億美元,主要原因是政府和央行投入45000億日元購買美元。
8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恩格爾和英國經濟學家克萊夫.格蘭傑。
《非洲農業》的報道2003年世界小麥產量預計達5.57億噸,比上年減少900萬噸,為1995年以來的最低點。其中,歐盟從去年9300萬噸減至今年8300萬噸,俄羅斯從去年8700萬噸減至今年7000萬噸,美國從去年4400萬噸升至今年6290萬噸。
伊拉克中央銀行宣布,將發行新版鈔票(麵額分別為50、250、1000、5000及25000第納爾)。
9日德國聯邦勞工局的數據,9月份德國失業人數為420.7萬人,比上個月減少10.74萬,失業率從上月的10.7%回落至10.1%。其中,西部地區和東部地區的失業率分別為8.1%和17.8%。
歐盟統計局的報告,第二季度歐元區經濟比上一季度下降0.1%,同比增長0.2%;歐元區個人消費和進口分別增長0.2%,投資和出口分別下降0.2%和0.7%。
歐盟委員會的預計,第三季度歐元區經濟增長在0至0.4%之間,第四季度在0.2%和0.6%之間。
10日日本銀行決定,進一步放鬆銀根,把金融機構決算帳戶餘額從目前27萬億至30萬億日元左右提高到27萬億至32萬億日元左右。
日本銀行的統計,至6月底,日本家庭金融資產餘額為1385.4425萬億日元,同比下降1.6%。其中,股票價值下降7.7%,國債和財政金融債券下降3.8%。
美國財政部長約翰.斯諾表示,美國政府仍然堅持執行強勢美元政策。
法國"生態包裝"集團與法國市長協會聯合發表的統計,80%的法國廢棄包裝類垃圾得到循環處理。其中,63%經再處理後被製成紙板、金屬、玻璃瓶和塑料等材料;17%被轉化成能源。
11日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英國政府將為伊拉克重建工作捐贈5.5億英鎊。
世界銀行的估計,未來4年裏伊拉克需要356億美元重建資金。
12日第12屆世界經濟論壇東亞經濟峰會在新加坡開幕,來自世界32個國家和地區的800多名政界和商界人士出席。
14日法國農業部的預計,今年法國糧食總產量將為5500萬噸,是最近8年來收成最低的一年。其中,主要糧食作物軟小麥的總產量為2930萬噸,同比減產22%;每公頃單產為6400公斤,比去年減少1200公斤,是最近15年來的最低水平。
15日美國商務部的報告,9月份美國商品零售額下降0.2%。
索尼愛立信公司的季度報告,第三季度該公司手機銷量達710萬部,同比增長42%;盈利6200萬歐元,扭轉了公司成立兩年來一直虧損的局麵。
16日世界銀行的報告,第二季度東亞地區經濟增長由第一季度6%下降為3%,全年經濟增長將為5%左右。其中,中國、越南、泰國和菲律賓的經濟增長分別為7.8%、7%、5.8%和4%;2004年東亞地區經濟增長5.7%。
美國勞工部的報告,9月份美國消費物價指數上升0.3%。
歐盟統計局的報告,9月份歐元區年通貨膨脹率為2.1%,與上月持平,繼續超過歐洲中央銀行設定的2%目標。
彙豐銀行宣布,未來三年內將該行在英國的4000個工作崗位轉移到亞洲,新增崗位主要集中在印度、馬來西亞和中國。
17日APEC經濟委員會的報告,今年和明年世界經濟將分別增長2.0%至2.5%和3.5%。
韓國國民健康保險公團的調查,韓國職員的平均月薪為215萬韓元(1美元兌換1150韓元)。
18日俄羅斯通訊部長雷曼預計,到年底俄移動電話用戶將達3500萬人,同比增長近兩倍。
諾基亞公司首席執行官約爾馬.奧利拉預計,今年全球手機銷售量將達4.6億部。
歐盟15國領導人原則通過一項總額2200億歐元的投資計劃,以刺激歐洲經濟增長。
19日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第三財政季度摩托羅拉公司收入為68.3億美元,同比增長5%;利潤1.16億美元,同比增長4.5%。
20日美國白宮預算局宣布,2003財政年度美國政府財政赤字3742億美元,再創曆史最高紀錄。
歐盟統計局的報告,8月份歐元區貿易順差為65億歐元,比上月減少約一半,同比減少22億歐元。
21日APEC第11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發表《領導人宣言》,決定加強夥伴關係,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與便利化,保障民眾和社會免受安全威脅,並能從自由開放的貿易中充分受益。
德國六大經濟研究所的秋季報告,將今年德國經濟增長預測數字下調為零,明年有望達到1.7%。
阿聯酋《海灣時報》的報道,今年海灣合作委員會6國經濟增長可達6%至7%。
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的財務報告,第三季度該公司銷售額為402億美元,同比下降4.68%;公司虧損19.26億美元。
22日IMF研究部副董事戴維.魯濱遜認為,明年中國經濟增長有望超過7.5%。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營運總裁宣布,香港交易所將推出H股指數期貨。
23日德國財政部長艾歇爾首次承認,明年德國財政赤字仍將超過《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3%上限,並將連續第三年超標。
伊士曼.柯達公司的報告,第三季度該公司淨利潤由去年同期的3.34億美元下降為1.22億美元,降幅達63.5%。
24日英國國家統計局的報告,第三季度英國經濟增長0.6%,與第二季度相同。
WTO的新聞通報,上半年有18個成員針對30個國家或單獨關稅區的出口產品發起79起反傾銷調查(發達成員占28起),比去年同期149起顯著減少。
26日二十國集團第五次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年會舉行。
27日歐佩克秘書處宣布,該組織7種市場監督原油一攬子平均價為每桶28.43美元。
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全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的報告,9月份美國新建獨戶住房銷量經季節調整按年率計算為114.5萬套,比8月份略降0.2%。
28日美國會議委員會的報告,10月份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從9月份的77升至81.1。其中,代表消費者對今後6個月經濟前景看法的預期指數從9月份的88.5升至90.7,代表消費者對當前經濟形勢看法的現狀指數從9月份的59.7升至66.8。
台灣"經濟部"的統計,8月份台灣地區對祖國大陸的進出口額分別為9.26億美元和31.4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0.3%和21.8%,創曆年單月最高紀錄。
德意誌聯邦銀行宣布,由於業務轉移,明年該行再次裁員25%。
29日歐盟委員會的報告,預計今年歐元區經濟增長0.4%,歐盟10個準成員國平均經濟增長3.1%。
俄羅斯國家統計委員會的數據,至9月底,俄羅斯經濟自立人口為7180萬,占俄人口總數的50%;共有550萬人失業,占經濟自立人口的7.7%,其中登失業人數150萬。
IMF的專題報告,預計今年法國經濟增長0.3%,2004年將達2%。
30日世界經濟論壇公布2003-2004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芬蘭排名第一,重新成為最具競爭力的國家。美國降為第二,排名第三至第九的國家和地區依次為瑞典、丹麥、台灣、新加坡、瑞士、冰島、挪威。
美國商務部的報告,第三季度美國經濟增長以年率計算達7.2%,是1984年第一季度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個季度。
31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至9月底,香港外彙基金總資產達9799億港元。
歐盟委員會的報告,10月份歐元區商業景氣指數上升0.25個百分點,升至負0.18;經濟敏感指數升至95.6。
美國商務部的報告,9月份美國個人消費開支下跌0.3%。
2003年11月世界經濟貿易大事
2日法新社的報道,今年泰國經濟有望達到6.25%~6.5%。
3日美國國際數據公司的報告,2004年全球信息技術市場規模將達9160億美元,同比增長5%;電信服務業市場規模達1萬億美元,增長4%。
美國供應管理研究所的報告,10月份美國製造業活動指數為57,比9月份上升3.3,達到近4年來的最高點。
美國商務部的報告,9月份美國建築開支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年率計算達到9106億美元,比8月份的修正數字上升1.3%,創該項統計的曆史最高紀錄。
日本中央銀行的報告,2003財年度日本經濟實際增長將達2.3%至2.6%。
俄羅斯尤科斯-莫斯科公司董事會決定,成立由謝苗.庫克斯為董事長的新公司董事會,負責協調處理整個尤科斯石油公司的生產和財務工作。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批準了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證券市場的上市公司治理新規則。
5日美國供應管理研究所的報告,10月份美國服務業活動指數從9月份的63.3升至64.7。
歐盟統計局的報告,9月份歐元區失業率經季節性調整後為8.8%,連續3個月持平。
美國商務部的報告,9月份美國工廠收到的訂單總額為3311億美元,比8月份增加17億美元。其中,耐用品訂貨額為1768億美元,比8月份增長1.1%;非耐用品訂貨額為1542億美元,下降0.2%。
6日日本內閣府的報告,9月份日本景氣現狀一致指數為83.3%,預測今後景氣狀況的先行指數為80%。
英國央行宣布將利率上調25個基點,從3.5%提至3.75%;歐洲央行宣布維持目前的利率水平不變。
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10月底香港外彙儲備資產為1124億美元,比9月底增加3億美元。
美國勞工部的報告,10月份美國失業率由上月的6.1%下降為6%。
9日阿根廷中央銀行的數字,前10個月流出阿根廷的外資達75億美元,相當於其對外貿易順差的70%。
11日美聯儲的報告,9月份美國消費信貸增加額達151億美元,消費信貸總額升至19722億美元,以年率計算增長9.7%,高於8月份修訂後5.5%的增幅。
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宣布一份投資總額620億歐元的大型項目清單,希望以此推動歐洲經濟盡快恢複增長。
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前三季度德國出口4905億歐元,同比增長1.6%。
12日倫敦經濟學家信息中心的預測,2004年和2005年,以糧食、可可、咖啡、糖、油料等15種農產品為基礎計算的倫敦經濟學家信息中心指數將分別上升4.4%和3%。
13日美國商務部的報告,9月份美國商品和服務出口862億美元,比8月份增長2.8%;進口1274億美元,增長3.3%;貿易逆差412億美元,增長4.4%。
14日日本內閣府的統計,第三季度日本經濟比上一季度實際增長0.6%,按年率計算為2.2%。
美聯儲的報告,10月份美國工業生產增長0.2%。
歐盟統計局的報告,第三季度歐元區12國和歐盟15國經濟均比上一個季度增長0.4%。
16日約旦能源部證實,伊拉克已恢複對約旦的石油供應。
17日歐盟統計局的報告,9月份歐元區工業生產繼8月份下滑0.7%之後再降0.6%,同比下降1.8%。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宣布,摩根.斯丹利公司承認在共同基金銷售中存在違規行為,並賠付5000萬美元。
18日韓國中央銀行的統計,截至11月15日,韓國外彙儲備達1471億美元,比10月底增加38億美元。
歐盟統計局的報告,10月份歐元區消費物價從上月的2.2%降至2%。其中,德國和法國的消費物價分別為1.1%和2.3%。
美國政府宣布,決定對中國向美國出口的針織布、袍服和胸罩3種紡織品實施進口配額限製措施。
19日歐盟統計局的報告,9月份歐元區出口901億歐元,與去年同期持平;進口816億歐元,同比增長1%;貿易順差85億歐元,比上月增加10億歐元,但同比減少7億歐元。
美國商務部的報告,10月份美國住房開工量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年率計算達196萬套,比9月份增長2.9%,為17年來最高水平。
20日美洲自由貿易區部長級會議在邁阿密舉行,通過了美洲自由貿易區框架協議。
《日本經濟新聞》的報道,日本290家上市公司的利潤總額為45612億日元(約合422億美元),同比增長25%。
21日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亞當.埃雷利表示,美國重視通過對話解決同中國的貿易爭端問題。
24日日本經濟產業省表示,日本將製定新產業創造戰略,該戰略包括開拓有前途、有市場的產業,實施產業重組,加大產業結構改革力度,以及培育新興產業等方麵。其中燃料電池、機器人、信息家電、生物產業、環境機械設備以及電子動畫等被列入重點項目。
日本國際協力銀行的抽樣調查,73.9%的在海外投資的日本製造業企業認為中國是最佳投資國,並表示要進一步擴大在華投資。
美國全國企業經濟學家協會的預測,2004年美國經濟將增長4.5%。
25日歐盟財政部長理事會決定"暫時中止"法德兩國財政赤字超標的處理程序,表示法國和德國應在2005年之前將其財政赤字占GDP的比例降至3%以下。
美國商務部的報告,第三季度美國經濟增長以年率計算為8.2%。
美國會議委員會的報告,11月份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從10月份的81.7升至91.7,為去年9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在構成消費者信心指數的細項指標中,代表消費者對當前經濟形勢看法的現狀指數從10月份的67.0升至80.1,代表消費者對今後幾個月經濟前景看法的預期指數從91.5升至99.4。
26日歐盟委員會的報告,今年歐元區實際經濟增長將為0.5%。
OECD的秋季世界經濟展望報告,2003年、2004年和2005年,美國經濟增長將分別為2.9%、4.2%和3.8%;歐元區分別為0.5%、1.8%和2.5%;歐盟分別為0.7%、1.9%和2.5%;日本分別為2.7%、1.8%和1.8%。
美國商務部的報告,10月份美國新建住房銷售量經季節性調整後按年率計算為110.5萬套,比9月份下降3.5%。
28日日本經濟產業省的統計,10月份日本工礦業生產指數比上月增長0.8%,預計11月份的製造業生產增長3.1%。
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消息,至10月31日,香港外彙基金總資產達9767億港元。
香港特區政府的報告,第三季度香港經濟強勁反彈,增長4%。
歐盟委員會的月度調查報告,11月份歐元區商業景氣指數升至0.02;經濟敏感指數漲至95.9。
30日法國金融市場監督機構正式成立,其主要任務是保護儲蓄,向投資者提供信息,確保股市的良好運作,以及參與監督控製歐洲和國際股市。
2003年12月世界經濟貿易大事
1日美國波音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辭職。
2日俄羅斯稅務部指責尤科斯石油公司1998年至2003年期間共逃漏稅約1500億盧布(1美元約合29.70盧布)。
3日歐盟委員會預測,歐元區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速度將有所加快。
4日日本內閣府的數據,日本2002財政年度(2002年4月至2003年3月)實際經濟增長1.2%。
美國總統布什宣布取消進口鋼材附加關稅,但同時將繼續實行一項監督計劃,以避免鋼材進口大增。
歐洲中央銀行委員會決定將主導利率維持在現行2%的水平。
5日彙豐銀行預計香港今年經濟增長3%,明年為6.5%。
美國勞工部的報告,11月份美國失業率降至5.9%,為今年3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
美聯儲的報告,10月份美國的消費信貸以年率計算增長0.6%,大大低於9月份修正後10.4%的增幅。
8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截至今年11月底,連同未交收遠期合約在內的香港官方外彙儲備資產為1141億美元。
歐盟外長理事會一致通過一項建議,決定從明年3月份開始對進口的部分美國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以對美國堅持實施《外銷公司法》進行報複。
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價格上漲近4.5%,每桶超過32美元。
9日美聯儲決定將短期利率繼續維持在1%這一45年來的最低水平上。
10日法國經濟數據研究所的公報,11月份法國創立的企業達25621個,比10月增長1.9%。今年前11個月法國國內共有289790家企業產生,其中195777家企業為新企業,39906家企業被轉讓,54107家企業恢複生產。
11日亞洲開發銀行的報告,今年東亞國家和地區的平均經濟增長率將達到6.1%,明年預計為6.6%。
美國國際數據公司預測,全球個人電腦銷量今年將達1.52億台,比去年猛增11.4%,突破2000年創下的1.4億台曆史最高錄,明年可望達到1.699億台。
道-瓊斯30種工業股票的平均價格指數突破1萬點大關,達到10008.16點,為2002年5月24日來首次。
美國商務部的報告,11月份美國商品零售增長0.9%,扭轉了9月份下降0.3%、10月份未出現升降的不利局麵。
美國會議委員會的報告,2004年美國經濟增幅將達5.7%,為20年來最高值。
12日美國財政部的報告,2004財政年度(2003年10月-2004年9月)頭兩個月,美國聯邦政府財政赤字已高達1125億美元。
美國勞工部的報告,11月份美國批發物價下降0.3%,為今年5月份以來首次走低。
13日《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美國IBM公司決定從2004年開始實施一項名為"資源全球化"的計劃,其主要內容是將本土大約4700個軟件工程師崗位遷移至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以節約勞動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