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油田

大港油田位於津浦鐵路以東,北至唐山以南的柳讚,南達南皮縣的段六撥,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方便。從一九六四年一月起,石油職工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在天津、滄州、唐山等地區進行石油勘探,取得豐碩成果,並在天津市東南郊渤海之濱的堿地、海灘上,建設起了石油礦區。一九八五年,大港油田生產原油365萬噸,天然氣5.69億立方米。從一九六五到一九八五年,累計生產原油5000萬噸,上繳利稅25.1億元,相當於同期國家向大港油田投資的100.97%。同時,建成年加工能力30萬噸的煉油廠一座。大港油田生產的原油絕大部分經管道和鐵路輸往天津煉油廠、滄州煉油廠和其他地區;天然氣經管道輸往滄州化肥廠,加工生產合成氨和尿素,並輸往天津市,供部分工業企業需用和民用。大港油田的開發建設,為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地質構造上,大港油田處於黃驊坳陷。這個坳陷是渤海灣含油、氣盆地的一部分,麵積約1.4萬多平方公裏,其中陸地麵積1.1萬平方公裏,海域麵積3000多平方公裏。坳陷內沉積岩厚達8000餘米,具有多套含油、氣層係,多種類型的油、氣藏,是一個複合油、氣區。由於受多期構造運動的影響,坳陷內形成許多斷塊構造,地質條件比較複雜。

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始,一些地質學家曾先後對河北地區和渤海灣一帶的油、氣苗進行過調查。一九五四年,地質學家謝家榮在全國石油勘探會議上提出,東北的南部和華北在地質上可劃為同一地區,同屬於有含油、氣藏的地區。同年,地質部部長李四光在《從大地構造看我國的石油資源的勘探工作》報告中認為,華北平原是有含油遠景的地區,“應特別進行地球物理普查”。

地質部、石油工業部於一九五五年和一九五六年,先後組建華北石油普查大隊和華北石油勘探大隊,在華北地區開展了石油地質普查和勘探。一九六○年,石油工業部與地質部的地質勘探人員,在分析研究一九五五年以來勘探資料的基礎上,認為渤海灣一帶是很有含油遠景的地區,並提出了6個勘探突破點,其中3個在黃驊坳陷內,即羊三木、北塘和馬頭營。地質部第一普查大隊從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六三年,在黃驊坳陷進行調查研究,發現了大港、孔店、羊三木等局部構造。同時,還進行了構造鑽探。大港構造西部的黃2井,於上第三係鑽遇油浸砂岩,黃5井於奧陶係石灰岩中鑽遇油、氣顯示。羊三木構造上的黃1井、黃3井亦於上第三係鑽遇含油砂岩和油浸砂岩。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三日黃3井試油,噴出工業油流。

據此,石油工業部於一九六三年七月作出決定,調集大慶油田的勘探隊伍到河北地區進行大規模的石油勘探。

一九六四年一月,石油工業部從大慶油田抽調的53個地震隊、17個鑽井隊和23個生產輔助隊,以及一部分機關幹部,共7700餘名職工,由楊文彬帶領到達天津和河北地區,並成立河北石油勘探指揮部,楊文彬任指揮兼黨委書記。這支勘探隊伍從區域勘探入手,在京滬鐵路以東,北起京,津之間的鳳河營,南至滄州,東至唐山以南的廣闊區域內展開了石油勘探。主要是通過地震勘探搞清這個地區的地下構造分布情況,並按5條橫貫河北省東部地區的大剖麵進行鑽探,以全麵了解地下含油情況。

一、初探北大港構造帶

經過十個月的區域勘探,指揮部組織地質人員對地震、鑽探資料進行綜合研究和上萬次的地層對比,發現位於黃驊坳陷中部、麵積100多平方公裏的北大港構造帶,是一個極為有利的勘探地區。

根據這一發現,指揮部調整了勘探部署。集中力量,在天津北大港水庫以東地區(簡稱港東)進行鑽探;同時抽調5個鑽井隊到北大港水庫以西地區(簡稱港西)進行鑽探。一九六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港東地區的港5井鑽遇下第三係油層,發生強烈井噴。在距港5井以東150米處的港7井,於一九六五年二月亦鑽遇下第三係油層,發生井噴。完井試油,日產原油93.3噸。與此同時,港西地區的港3井鑽遇上第三係油層,於同年三月十五日試油,日產原油161噸、天然氣2萬立方米。

港東、港西地區的探井相繼鑽獲工業油流,初步證實北大港構造帶是一個很有前景的油、氣聚集帶。於是指揮部組織力量,對港東、港西地區進行詳探,以期迅速拿下含油麵積。

從港東地區第一口探井出油,各鑽井隊在一年多的時間裏,在這個地區鑽探井18口,初步探明了港東油田,並拿下了25平方公裏可供開發的含油麵積。

一九六五年五月,港西地區港3井噴油後,指揮部調集地震隊在這個地區進行連片詳查,並部署了大井距剖麵探井,繼續進行鑽探。到一九六五年七月,相繼有11口探井鑽遇良好的油、氣顯示,有的噴出工業油、氣流,並控製了20平方公裏的含油麵積。從此,港西油田進入了一個新的勘探階段,並逐步投入了開發。

與此同時,在北大港構造帶還發現了周清莊油田,並在南大港構造帶發現了王徐莊油田。

二、開辟港東油田開發試驗區

為摸索合理開發港東油田的途徑,指揮部決定在這個油田上開辟15平方公裏的開發試驗區,並且調集鑽機,從一九六六年三月起,首先在試驗區內進行詳探,以全麵了解油田地下情況。為取全取準地質資料,擔任長筒取芯的32115鑽井隊和3241鑽井隊共同組成技術攻關小組。他們大膽改革取芯工具,分別於一九六七年三、四月,使用油基泥漿,創長筒取岩芯121.31米和145.42米的新紀錄。大量的第一性地質資料為正確認識和合理開發港東油田提供了重要依據。

指揮部的科技人員根據港東油田開發試驗區的地質特點,劃分開發層係,製定了開發設計方案。經反複論證,於一九六七年四月,按開發設計方案確定的第一套井網,開始在試驗區內鑽生產井,並進行油田地麵建設。一九六八年五月,試驗區的全部油井投產。九月二十四日,試驗區生產的原油經輸油管道輸往天津周李莊火車站。大港油田的原油從此大量外輸。到一九六八年底,港東油田開發試驗區的原油、天然氣年產量已分別達28.16萬噸和4096萬立方米。

開發試驗區的一些油井,經過一段時間的開采,出現了油層壓力下降、油井含水量上升等現象。針對這種情況,指揮部加強了油田注水工作,並采取了堵水、壓裂等技術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港東油田開發試驗區,從一九六六年三月開始進行勘探、開發和建設,到一九六九年底,在兩年多的時間內,就形成了年產原油70萬噸的生產能力。

一九七○年,石油工業部從大港油田抽調5000餘名職工,支援遼河油田的勘探、開發和建設。這一年八月,勘探指揮部召開會議,認真總結六年來石油勘探開發的經驗教訓,分析研究斷陷盆地油、氣分布特點和高產富集規律,決定以黃驊坳陷為主,甩開勘探。除繼續勘探北大港構造帶外,加強了滄州、王官屯、孔店等地區的勘探。同時,組織力量,在冀中和塘沽地區進行勘探,以開辟新的找油、氣領域。

到一九七一年底,大港油田原油年產量達169.23萬噸。累計生產原油387.65萬噸。並且為斷塊油田的勘探開發積累了經驗

一九七二年,燃料化學工業部從江漢油田調集12000餘名職工,加強了大港油田的勘探開發力量。石油職工努力探索在黃驊坳陷找油找氣的規律,繼續開拓前進。到一九七五年,大港油田原油年產量達449.61萬噸,並加強了冀中地區的石油勘探。大港油田職工對冀中地區任丘等油田的勘探、開發和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一九七二至一九七八年的八年中,大港油田共生產原油2366.09萬噸,比一九六四至一九七一年八年中的原油總產量增加了5倍多。大港油田已發展成為中國東部地區一個重要的石油工業基地。

一、詳探北大港構造帶

北大港構造帶斷層比較發育。幾年來的勘探實踐使地質勘探人員逐漸認識到,斷層雖破壞了儲油構造的形態,但主斷層控製著油、氣的聚集和運移,而且主斷層兩側的圈閉可以形成油、氣富集區,並在實踐中發現,隻要在主斷層一側或兩側圈閉好的地帶鑽井,往往可以獲得高產油、氣流。

(一)探明唐家河油田。

在上述認識的基礎上,指揮部在北大港構造帶選擇有利地區,繼續進行勘探,並首先集中力量,鑽探唐家河構造。

唐家河構造位於北大港構造帶東端傾沒部分,是一個被斷層複雜化的鼻狀構造。根據地震資料,這個構造的斷塊和斷塊的高部位都比較明顯,深層、淺層也都有較好的顯示。為探明這個構造的含油、氣情況,迅速拿下含油麵積,指揮部於一九七二年初調集6個鑽井隊,對這個構造進行鑽探。在兩個多月內鑽井15口,均獲得工業油流,發現並初步探明了唐家河油田。這個油田具有多套含油層係,從上第三係到下第三係,均有油層分布,是一個儲量比較豐富、產量比較高的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