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草莽少年
清朝道光二十七年(公元一八四七年),上距鴉片戰爭七年,下離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四年。莽莽神州,風雲激蕩,沉沉睡獅,猶在酣眠,這是一個中華民族開始沉淪,仁人誌士奮起圖強的時代;一個民不聊生,天怒人怨,積薪傍火,一觸即發的時代。天雷轟轟,天火熔熔,一場山崩海嘯,一場地裂火噴,席卷大半個中國,改變華夏神州命運的大風暴就在眼前。
貧瘠的廣西山區,星火點點,是這場大風暴的風眼。雖然有一些草莽好漢,千百成群,抗拒官府,學那梁山英雄,幹些劫富濟貧、打家劫舍的勾當,究竟不成氣候。誰也不知道,真正掀起這場翻天覆地大風暴的英雄人物之一,這時僅是一位十六七歲的少年。他就是廣西貴縣的石達開,未來的太平天國翼王,太平天國革命中最為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廣西萬山叢簇,聽那十萬大山、九萬大山的名稱,便仿佛領略到群山鑽天,巍峨驚人的氣勢,惟有省內東南部稍有丘陵平野夾雜在群山之中。這中間有個潯州府,因為境內有條潯江而得名,管下四縣,從北到南,乃是武宣、平南、桂平和貴縣。太平天國起義聖地金田村,便在府城桂平縣之北約五十裏的地方。貴縣西北部有一塊號稱“北山裏”的地方,是潯州、柳州、南寧、思恩四府交界的山窩窩,青山綿翠,峻嶺斧削,乃是大瑤山的餘脈,就中最高峰鎮龍山海拔1140米,因此這一種地方稱為龍山地區。幸虧南北平行的兩山之間有一座平壩,一條清清的龍山河橫穿壩間,澆灌若幹田畝,養育了一方百姓。沿河稀稀落落分布著十多個村莊,就中有個那幫村,東南距縣城近百裏,離最近的墟集奇石墟也有二十多裏,真正是個窮鄉僻壤。恰恰就在這個窮山村,出了個舉世聞名的奇才——石達開。
石達開出生於道光十一年(公元一八三一年),小名亞達,長得身材高大,氣宇非凡,白淨的長臉上突出一雙明亮有神的眸子,高顴骨,方下巴,顯出他的剛強性格。究竟讀過書,也能寫詩,豪獷之中不乏儒雅之氣,因此被鄉親戲稱為“白麵書生”。他家祖上是從廣東惠州府和平縣遷來的客家人,祖父和父親都給地主家放過牛,做過雇工,後來販牛積了錢,在山坡下蓋了一座四合院,買了三十多畝田,還雇了長工,儼然是個小地主了。當地僮族居多,母親周氏便是僮家姑娘,達開是獨養子,還有三個姐姐,二姐也嫁給了僮族。父親石昌榮望子成龍,讓達開搭在奇石墟大地主劉大先生劉垂道家塾中讀書,希望他能應試中舉,光大家門。可是達開識字之後,隻愛讀兵書史籍,騎馬擊劍,弄槍使刀,偏不喜八股文章。一次童子試都不曾參加過,老父大失所望。父母相繼去世之後,更沒人管束他了。他雖年輕,卻因識得字,生性豪爽,仗義疏財,又常常外出經商,結交江湖好漢,見多識廣,往往幫助窮哥兒們抗租抗糧,反對財主家霸占渠水,因此成為一方的人望,被尊稱為“相公”,而地主們卻討厭他惹事生非,隻為他年紀還輕,不把他放在心上。
達開的三個姐姐都出嫁了。重陽後的一天,嫁在三十裏外五山鎮的大姐跨了一頭小毛驢,挽了一個藍花布包袱來探望小弟。恰巧達開上奇石墟趕集去了,大姐閑不住,把老屋裏裏外外收拾了一番。不多一會,隻聽得戶外有人喊:“石相公回來了!”大姐急步出屋,隻見達開一馬雙馱,身後坐著一個圓圓臉、穿了花花襖的年輕姑娘,濃眉黑眸,光采亮麗,雙手攀住達開束在灰布長衫外麵的淺藍布腰帶,臉上紅撲撲地似羞卻喜,未到家門口就一躍而下,朝大姐含笑一瞥,羞答答地向人叢裏一閃,回家去了。
達開下了馬,一名長工出來牽了馬去馬棚中飲水,達開笑著大踏步過來喊道:“大姐,好久沒見到你了,正思念著哩,等久了吧?”
“我也才來。”大姐笑著和兄弟進大門,穿越過道,進了客堂間,解開方桌上的包袱,說道:“你看,大姐給你帶來了一雙新布鞋,兩雙布襪,你還在長高,鞋樣又放大了些,穿上試試看合腳不?”
達開穿上新鞋,正好一腳,開心笑道:“大姐做的鞋,還能有錯?媽不在了,全靠大姐照應我了。”
大姐歎了口氣,作古正經地說道:“亞達,你坐下來,大姐今天特地來跟你說件正經事。你都十六足歲了,至今光棍一個,誰來照管你的生活衣著?你瞧屋裏亂糟糟的,東西到處亂放,大姐一到就給你收拾了一下,人家一眼就料定這裏缺少一個當家主婦,大姐今天就是特地來給你提親的。”
達開感動地說道:“大姐,你真好,可我已有了心上人,不必再給我提親了。”
大姐道:“剛才我已看到了,和你一塊兒騎馬回來的不是本村黃玉昆家的閨女黃春娥嗎?上回我就跟你說過了,亞春家太窮,黃玉昆種劉家幾畝地,養不活一家人,還要時時出外打短工,門不當戶不對,何況那亞春性子太野,姑娘家不會針黹生活,卻好使槍弄棒,哪會侍候男人?”
達開道:“大姐,你不知道,自從你上回說過之後,亞春也在學著織布,織的僮錦好看得很,人人都誇她心靈手巧,剛才就是陪了她去墟裏賣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