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實、種子類
八角茴香
【來源】
本品為木蘭科植物八角茴香 Illicium vefum Hook.f.的幹燥成熟果實。
【炮製方法】
一、淨製 篩去泥屑及種子,揀去果柄及雜質。
二、炮炙 炒製 取原藥材,於熱鍋中,用文火微炒,取出,放涼。
巴豆
【來源】
本品為大戟科植物巴豆 Croton tiglium L.的幹燥成熟果實。
【炮製方法】
一、淨製 去皮取淨仁。
二、炮炙
1.製霜
(1)取淨巴豆仁,研碎如泥狀,經微熱後,壓去部分油脂,製成符合一定要求的鬆散粉末。或取仁研細後,照含量測定項下的方法,測定脂肪油含量,加適量的澱粉,使脂肪油含量符合規定、混勻,即得。本品含脂肪油量應為18%-20%。
(2)取淨巴豆仁,研碎,用多層吸油紙包裹,加熱微炕,壓榨去油後,研細,過篩即得。
2.製仁 揀淨雜質,用粘稠的米湯或麵湯浸拌,置日光下曝曬或烘裂,搓去皮,簸取淨仁即得。
【現代研究】
1.比較研究了紙吸法和蒸壓法對巴豆霜中巴豆油含量的影響,結果表明:其巴豆油的含量,紙吸法為18.4%,蒸壓法為23.5%。
2.比較研究了保赤萬應散、小兒臍風散、七珍丹等三種兒科中成藥在服用量裏巴豆霜中巴豆油的含量,結果表明,巴豆霜中巴豆油的含量在15%左右是適宜的。
3.比較研究了天津地區不同製藥單位傳統炮製巴豆露中巴豆油的含量,結果表明:該地區巴豆霜中巴豆油的含量在18%-42%之間,根據老藥工的經驗,初步決定其含脂肪油應在20%左右。為此,擬改進工藝為:取巴豆仁100g,加澱粉160g,拌勻,研磨,再過10目篩即成。
4.巴豆霜、巴豆仁與巴豆油的製劑。按含油量比例計算LD50與ED50,結果說明三種製劑均具有導瀉作用,但在相同的含油量時,其作用或強度為油>仁>霜,而毒性則為霜>仁>油,因此認為以仁代霜較為合理,通過巴豆油及非油部分對豚鼠離體空腸的作用,證明巴豆油可使平滑肌舒張,然後腸蠕動加強。而非油部分則平滑肌收縮,然後強力降低,腸蠕動減弱,兩者具有抬抗作用。
白扁豆
【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扁豆Dokichos lablab L.的幹燥成熟種子。
【炮製方法】
一、淨製 除去雜質。
二、切製 用時搗碎。
三、炮炙
1.炒製 取淨白扁豆,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徽黃色具焦斑,取出,放涼,用時掏碎。
2.製仁 取淨白扁豆,置沸水鍋中煮至皮微鼓起,鬆軟為度,撈出,倒入涼水中,搓去皮,曬幹即得。
3.土製 取伏龍肝細粉,置鍋內炒熱,加入扁豆,炒至外麵掛有土色,取出,篩去土,放涼即得。每扁豆100kg,用伏龍肝細粉25kg。
4.麩製 每100kg扁豆,加炙麥麩10kg,用武火拌炒,炒至冒白煙,呈黃褐色,取出,晾涼,篩淨麥麩。
5.燙製 取扁豆,篩選幹淨,倒入已炒燙的按中,用文火加熱,炒至扁豆爆裂,呈黃色並發出香氣時,取出,篩去灰沙,晾冷,搗碎備用。
白豆蔻
【來源】
本品為薑科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rreex Gagnep.或爪哇白豆蔻 Amomum compactum Solandex Maton的幹燥成熟果實。
【炮製方法】
一、淨製 除去雜質。取淨白豆蔻,除去雜質及果殼,取淨仁,為白豆蔻仁;取淨白豆蔻,除去雜質,剝取果皮,為白豆蔻皮。
二、切製 用時揭碎。
白果
【來源】
本品為銀杏科植物銀杏 Ginkgo biloba L.的幹燥成熟種子。
【炮製方法】
一、淨製 取白果,除去雜質及硬殼,用時掏碎。
二、炮炙
1.炒製 取淨白果仁,置鍋內,用文火炒至有香氣,取出,放涼。用時搗碎。
2.熟白果
(1)取淨白果,蒸熟或炒熟,去殼。
(2)取揀淨的白果,蒸熟、炒熟或煨熟,去殼即得。
(3)取淨白果,用文火加熱,炒至表麵顯黃色,取出,放涼,去殼,或取白果搗碎去殼,蒸透,取出幹燥。
3.煨製
(1)取帶殼白果,放入暗炭火中,煨至外殼爆裂即取出,剝去外殼取肉即得。
(2)麵粉拌水裹後投入子母火中燒煨,取出去殼。
4.蜜製 先將蜂蜜置鍋內,加熱至沸,倒入搗碎的白果仁,用文火炒至表麵呈黃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白果仁500g,用煉熟蜂蜜60g。
白胡椒
【來源】
本品為胡椒科植物胡椒Piper nigrum nigrum L.的幹燥成熟去皮果實。
【炮製方法】
一、淨製 揀去雜質,篩去所屑。
二、切製 用時打碎或研細粉即得。
柏子仁
【來源】
本品為柏科植物例柏 Biota orientalis (L.) Endl.的幹燥成熟種仁。
【炮製方法】
一、淨製 除去雜質及殘留的種皮(《藥典85》)。
二、炮炙
1.製霜
(1)取淨柏子仁研碎如泥狀,經微熱後,壓去部分油脂,製成鬆散粉末(《藥典85》)。
(2)取淨柏子仁置鍋內,以文火炒熱,榨去油或研細,用能吸油的紙包裹多層,上壓重物,使油滲透紙上,換紙,再如法操作,至油脂大部吸盡,藥渣疏散不粘連為度(《湖北》)。
(3)取淨柏子仁,研成泥狀,用布包好,蒸約半小時,用壓榨機去油,反複蒸榨至油盡為度,研細(《北京》)。
2.炒製 取淨柏子仁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油黃色,至香氣逸出為度。取出放涼(《規範》)。
【現代研究】
本文報告對柏子仁、酸棗仁作炮製前後層析比較和對閾下催眠劑量異戊巴比妥鈉協同作用的比較實驗。結果表明:柏子仁和柏子仁霜有非常顯著差別。同柏子仁比較,柏子仁霜有明顯的鎮靜安神作用。紙層析結果柏子仁和柏子仁霜有很大差別。柏子仁在Rf值0.74處有一淡黃色熒光斑點,而柏子仁霜在相應處則為淡藍色熒光斑點。在Rf值0.70處,柏子仁霜有一深藍色斑點,而柏子仁沒有斑點。故作者認為生柏子仁和柏子仁霜差別很大,特別是用於養心安神方麵,應製霜後使用(張誌傑:黑龍江中醫藥,(2):52,1983)。
蓽茇
【來源】
本品為胡椒科植物蓽茇Piper longum L.的幹燥未成熟或成熟果穗。
【炮製方法】
一、淨製 除去雜質。
二、切製 用時搗碎。
蓽澄茄
【來源】
本品為樟科植物山雞椒 Litsea cubeba(Lour.) Pers.的幹燥成熟果實。
【炮製方法】
淨製 揀去雜質、灰屑及果柄。
蓖麻子
【來源】
本品為大戟科植物蓖麻 Ricinus communis L.的幹燥成熟種子。
【炮製方法】
一、淨製 除去雜質,用時去殼。
二、切製 搗碎。
三、炮炙 製霜 取淨蓖麻子,將外殼擊破後去殼取仁,炒熱研成細末,將細末包上3-4層草紙,外加麻布包緊,用人工或小型榨油機壓榨反複多次,去淨油,使油浸於草紙上,至草紙上無油漬出現時即可。
【現代研究】
蓖麻子中毒,是由於其中含有蓖麻毒素和蓖麻堿所致。蓖麻毒素係一種毒性蓖麻蛋白質,是細胞原漿毒,易傷害肝、腎等實質細胞。蓖麻毒素及蓖麻堿如經2小時以上煮沸或加壓蒸氣處理半小時,即間無毒。
檳榔
【來源】
本品為棕櫚科植物檳榔Areca catechu L.的幹燥成熟種子。
【炮製方法】 一、淨製 除去雜質。
二、切製 浸泡,潤透,切薄片,陰幹。取檳榔埋人濕沙中,燜潤至透,洗去泥砂,濾幹,切0.3-0.9mm圓片,晾幹即得。
三、炮炙
1.炒製
(1)炒黃 取核榔片,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黃色,取出,放涼。
(2)炒焦 取檳榔片,用武火炒至焦黃色,取出,放涼。
2.製炭 取淨檳榔片置鍋內,用武火炒至外呈黑色,內呈黑褐色為度,噴灑涼水適量,滅盡火星,取出,晾1夜。
3.蜜製 取打碎的檳榔,大小塊分開,置熱鍋內,不斷翻動,取煉蜜化開,加沸水少許,噴灑均勻,用武火炒至焦黃色,取出晾涼,大小塊摻勻,入庫即得。每榔檳片塊100kg,用煉蜜5kg。
【現代研究】
1.比較了飲片加工時對檳榔中醚溶性生物堿含量的影響。結果表明,水浸加工品所含醚溶性生物堿為生品的75.3%。影響了檳榔飲片的生物堿含量,即檳榔經過飲片加工後,其生物堿損失達24.7%。
2.對比研究了檳榔片與檳榔粉的煎出效果。結果表明,似改用二號粉末製備煎劑為宜。檳榔煎的劑量,似改為100-200ml為宜。認為檳榔的濃縮煎劑有可能代替臨時調劑的煎劑。
3.探討了檳榔的浸潤方法。實驗結果表明,整粒檳榔以70℃,溫水浸4小時,趁熱切製,可達到一般切片要求。
4.檳榔新工藝飲片,采用原藥材直接粉碎製備,即過8目篩的粗顆粒。能減少有效成分在浸泡過程中的損失,且在煎煮過程中不糊化。省工省時,方便製作,能提高效率。煎煮時有效成分浸出快,浸出多,可保證湯劑質量。
5.觀察了陰幹、曝幹、烘幹對檳榔質量的影響。對比結果表明,水浸後醚溶性生物堿損失16.29%,曝幹比陰幹多損失23.4O%,烘幹與陰幹的生物堿含量差不多。認為檳榔飲片的幹燥方法,以陰幹或烘幹為宜。
6.比較研究了檳榔傳統浸泡法與減壓冷浸法,在不同季節的軟化效果,測定了兩種飲片的生物堿含量及浸液中水浸出物和生物堿含量。結果表明,減壓冷浸法能提高軟化效率,縮短浸泡時間,有效成分無明顯損失,能確保飲片質量。為檳榔飲片切製提供了新工藝。
7.利用中型臥式單扉高壓消毒櫃及真空泵減壓,比較了檳榔傳統浸潤法、減壓冷浸法、粉碎顆粒法、減壓蒸汽切潤法。結果表明,減壓蒸汽燜潤法,檳榔堿損失少,節約時間。以選用負壓600mmHg,恢複至正壓0.2kg/cm2,蒸汽燜潤15分鍾左右最為理想。
補骨脂
【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補骨脂Psorylifolia L.的幹燥成熟果實。
【炮製方法】
一、淨製 除去雜質。
二、炮炙
1.鹽製 取淨補骨脂,用鹽水拌勻或噴灑均勻,燜透,置鍋內文火炒至微鼓起,取出,放涼。每補骨脂100kg,用食鹽2kg。
2.炒製 取補骨脂,去淨雜質,用武火炒10-20分鍾,至發出爆聲,取出放冷即可。
3.羊油製 先將羊油融化去渣,再加入補骨脂,拌炒至徽黃色為度。每補骨脂10kg,用羊油1kg。
蒼耳子
【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蒼耳 Xanthium sibiricum Patr.ex Widd.的幹燥成熟果實。
【炮製方法】
一、淨製 除去雜質。擦去刺。
二、炮炙
1.炒製 取淨蒼耳子,用武火炒至表麵黃褐色,去刺,篩淨。
2.麩製 先將麩皮撒於鍋內,待麩皮冒煙時,倒入蒼耳子,用文火炒至深黃色為度,取出,除去麩皮,放涼,碾去刺,篩去灰屑。每蒼耳子500kg,用麩皮45kg。
【現代研究】
蒙古蒼耳種仁經脫脂後,用水熱浸,濃縮依次用乙醇、丙酮、醋酸鉛沉澱,硫化氫脫鉛後,濃縮,析出結晶,經鑒定為有毒成分蒼耳甙。
藏青果
【來源】
本品為使君子科植物訶子 Terminalia chebula Retzius的幹燥幼果。
【炮製方法】 淨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泥土,幹燥(《規範》)。
草豆蔻
【來源】
本品為薑科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vata的幹燥近成熟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