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根莖類(續)1(1 / 3)

甘草

【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lalensis Fisch.、脹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幹燥根及根莖。

【炮製方法】

一、淨製 除去雜質。粉甘草須去外皮。

二、切製 除去雜質,潤透,切厚片,幹燥。

三、炮炙

1.蜜製 先將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後,加入淨甘草片拌勻,燜透,置鍋內用文火炒至黃色,不粘手,取出,放涼。每甘草100kg,用煉蜜25kg。

2.炒製 取甘草片置鍋內,用文火炒至深黃色為度,取出,放涼。

3.麩製 先將麥麩炒熱,加入甘草,炒20-30分鍾,至甘草斷麵呈黃色,篩去麥麩,再用水洗去麥麩,12小時後,切片即可。

【現代研究】

1.對甘草粗末和飲片的水煎液做了數種物理常數和甘草酸含量測定。結果證明,甘草粗末比飲片煎出成分多,有顯著差別。粗末頭煎比飲片頭煎多煎出甘草酸0.357g,粗末二煎比飲片二煎多煎出甘草酸0.14g。粗末與水的接觸麵大,利於藥中成分煎出。應用甘草粗末,可達到節約用藥的目的。建議將甘草研成0.15-0.2cm粗末狀入煎。

2.比較了生甘草、清炒甘草與6種不同加蜜量的甘草炮製前後甘草酸的含量。結果表明,甘草酸的含量沒有顯著變化,甘草酸的含量與加蜜量多少無關。但從中醫角度蜜炙可與甘草起協同作用,故加蜜量以甘草100kg,加蜜18-20kg為好。

3.對比了甘草加工過程中,浸泡與浸潤時間長短,以及飲片厚度,對甘草酸含量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浸泡48小時的損耗率,水溶性浸出物為49.89%,甘草酸為48.40%;浸潤48小時的損耗率,水溶性浸出物為7.22%,甘草酸為4.49%。認為甘草隻能潤,不能泡,浸泡對藥材的有效成分損失極大。潤藥對某些質地堅硬的藥材不能忽視,否則對有效成分和療效都有嚴重影響。飲片厚度:2-3mm,甘草酸的浸出率為99.91%;5-6mm,甘草酸的浸出率為85.22%。飲片厚度對有效成分的浸出有一定影響,應以2-3mm為好。

4.比較了生甘草與炙甘草對實驗性心律失常的影響。結果表明,炙甘草在對抗BaCl2誘發大白鼠心律失常方麵優於生甘草。炙甘草和生甘草均對CaC12-Ach混合液誘發小白鼠心房纖額,表現一定的預防作用。炙甘草和生甘草均有加強異搏定誘發小鼠房室傳導阻滯的作用,且隨劑量增加而作用增強。

5.對比了蜜炙炒甘草和蜜炙烘甘草,對大鼠腎上腺內維生素C與膽固醇含量的影響,及其急性毒性。研究結果表明,炒甘草與烘甘草相等劑量下,有相同的促皮質激素樣作用和拮抗地塞米鬆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抑製作用。烘甘草的急性毒性低於炒甘草的毒性。現代化大生產,可用烘甘草代替手工炒甘草,有利於統一工藝標準。

6.應用紙層析-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測定了烘法與炒法炮製的蜜炙甘草。結果表明,兩者的甘草酸含量變化沒有顯著性差異。認為烘法可代替傳統的炒法蜜炙甘草,在實際生產上是可行的。

甘鬆

【來源】

本品為敗醬科植物甘鬆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或匙葉甘鬆Nardostadhys jatamansi DC.的幹燥根莖及根。

【炮製方法】

淨製 揀去雜質,篩去灰屑即得。

甘遂

【來源】

本品為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T·N Lion exT.P.wang的幹燥塊根。

【炮製方法】

一、淨製 除去雜質,洗淨,曬幹。

二、切製 切碎。切片。

三、炮製

1.醋製

(1)取淨甘遂,加醋拌勻,潤透,置鍋內炒幹,取出,放涼。每甘遂l00kg,用醋30kg。

(2)將甘遂與醋拌勻,移置鍋內,加清水適量同煮,煮至藥透(中央無白心)汁盡為度,取出,幹燥。每甘遂500kg,用醋200kg。

(3)先將滑五粉炒熱,加入經醋燜透的甘遂,炒至膨脹變黃色時,篩去滑石粉即可。每百遂100kg,用醋25kg,滑石粉適量。

2.豆腐製 揀去雜質,用水漂淨,撈出,與豆腐共煮透,取出,曬至8成幹,切碎,曬幹即得。每甘遂100kg,用豆腐50kg。

3.煨製 (1)麵煨 取定量之麵粉,加水適量,作成適宜之團塊,然後將甘逐逐個包裹,置熱沙中同炒或置爐旁炕,至麵皮是焦黃色為度,取出,放涼,去麵皮。每甘遂500kg,用麵粉400kg。

(2)麩煨 揀去雜質,洗淨,瀝幹;另將鍋以武火加熱,撒入麩皮,俟起煙時,投入甘遂,不斷翻動,炒成老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每甘遂500kg,用麩皮156.25kg。

4.甘草製 取甘遂揀淨雜質,洗淨,濾幹水分,置瓦缸內,加入甘草湯(每100kg甘遂用甘草20kg切片煎濃湯),拌勻,浸至甘草湯基本吸盡,取出,蒸4小時至透心,離火候冷,切片曬幹。

5.土製 先將細黃土炒熱,加入百遂,用微火炒至膨脹發黃時,篩去黃土即可。

【現代研究】

1.比較了幾種甘遂製劑的毒性和瀉下作用。對比結果表明,小白鼠口服生甘逐和炙甘遂的酒精浸膏後,均呈明顯瀉下作用。生甘遂經醋炙後,其毒性和瀉下作用均相應減小。甘遂的有效成分存在於它的酒精浸膏內,為一種黃色樹脂狀物質,且不溶於水。同時口服生百遂、炙甘遂丸的混是液後,均有瀉下作用,但在產生瀉下作用時,動物無一死亡。

2.本品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根,有人從其根中分得4種新成分,在台灣使用麵、醋、土炒,用甘草水蒸後使用,此生藥小白鼠藥理試驗結果。證明加熱後毒性、下痢、豎毛現象減少。皮下注射毒性非常強,口服弱。其利尿作用,經土炒者增強。中樞神經抑製作用毒性高的,作用也強,加熱後減弱。

3.生甘遂研末衝服,成人每次2-3g,10分鍾後即腸鳴,腹痛,嘔吐,下痢。一般下痢2-3次後自然停止。如經過煨、炒、熬後碾末吞服,則失去湧吐作用。同時攻痰逐飲,破堅消積、瀉下的效果也大大減弱,若煎湯服則不催吐,也很少引起下痢,隻有腸鳴和輕微腹痛而已。

4.對甘遂醋製、豆腐製、甘草製和生品作為薄層層析及半數刺激量比較。結果表明,其毒性均明顯下降,解毒效能相仿。毒性部位中某種成分的組成或量有些變化。認為甘遂炮製以醋炒法較為合理,豆腐製法不可取。

高良薑

【來源】

本品為薑科植物高良薑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的幹燥根莖。

【炮製方法】

一、淨製 除去雜質,洗淨。

二、切製 洗淨,潤透,切薄片,曬幹。

槁本

【來源】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槁本 ligusticum sinense Oliv.或遼槁本 lingusticrm jeholense nakai et kitag.的幹燥根莖及根。

【炮製方法】

一、淨製 除去雜質,洗淨。

二、切製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曬幹。

葛根

【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野葛 Pueraria lobata(willd.)ohwi或甘葛藤 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幹燥根。

【炮製方法】

一、淨製 除去雜質。

二、切製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曬幹。

三、炮炙

1.煨製

(1)麩煨

①取麥麩置鍋內,用文火加熱,投入葛根片,適當翻動,至葛根片呈焦黃色,取出篩去麥麩,放涼。每葛根片100kg,用麥麩30kg。

②取葛根片,用麩炒法,炒至黃色為度。

(2)滑石粉煨 取滑五粉,置鍋內加熱,倒入淨葛根片,文火微炒至表麵呈黃色,取出,篩淨滑石粉。

(3)紙煨 取葛根塊,用紙裹煨法煨至紙呈焦黑色為度。

(4)米湯煨 取葛根片用米湯拌浸,以吸潤為度;連藥和米湯一同入鍋內炒幹,至色轉深黃褐色,即稱煨葛根。每葛根16kg,用米湯6kg。

2.炒製 取淨葛根片或塊,用文火炒至表麵呈黃色,稍帶焦斑,取出,篩去灰屑。

狗脊

【來源】

本品為蚌殼蕨科植物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L.)J.Sm.的幹燥根莖。

【炮製方法】

一、淨製 除去雜質;未切片者,洗淨。

二、切製 洗淨,潤透,切厚片,幹燥。取狗脊,放在明火上燎去毛,再用刀刮淨,放入冷水中泡透,取出,切成薄片,幹燥。

三、炮炙

1.燙製 取沙子置鍋內,用武火炒熱後加入狗脊片,不斷翻動,燙至鼓起時,取出篩去沙子,放涼後除去殘存絨毛。

2.蒸製 取狗脊片置蒸籠內,用武火加熱,蒸4-6小時,停火,燜6-8小時,取出幹燥。

3.酒製

(1)取狗脊片,加黃酒拌勻,潤透後置蒸籠內,用武火加熱蒸4-6小時,停火,燜6-8小時,取出,幹燥。每狗脊片100kg,用黃酒15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