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稱痄腮)係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特點為腮腺的非化膿性腫脹,疼痛伴發熱,並有累及其他腺體與各種髒器的傾向。成人患者易並發睾丸炎或卵巢炎,兒童患者易並發腦膜炎或腦炎。病毒借飛沫傳播。90%以上的病例發生於1~15歲兒童。病後可獲得持久免疫力。本病全年均有發病,但以冬春季發病較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將此病例列為丙類傳染病管理。發病前有14~25天潛伏期。
大多起病較急,體溫可上升達39℃以上甚至40℃。成人患者一般較重。腮腺腫大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後、下腫大,邊緣不清,局部皮膚緊張發亮但多不紅,表麵可發熱但不化膿。不典型病例可始終無腮腺腫脹,而以單純睾丸炎、腦膜炎或腦炎的症狀出現,也有僅見於頜下腺或舌下腺腫脹者。根據診斷標準流行情況與接觸史,及腮腺腫大的特征,診斷本病並不困難,不典型者,可按實驗檢查方法進一步明確診斷。但須與化膿性腮腺炎,頸部及耳前淋巴結炎,症狀性腮腺腫大,過敏性腮腺炎、腮腺導管阻塞以及其他病毒所致的腮腺炎,腦膜炎或腦炎等相鑒別。
治療
發燒嚴重時,給予退燒。其他治療可選用腮腺炎注射液、板藍根注射液肌肉注射。板藍根60~90克,煎服;或連翹散加大青葉15克煎服;也可內服湯藥,以普濟消毒飲為主,隨證加減。局部可用紫金錠或青黛散醋調外塗,1日數次,加用局部熱敷;也可用蒲公英、鴨蹠草、水仙花根、馬齒莧等搗爛外敷。
如有並發症應住院治療。
調治宜忌
1.隔離患者,臥床休息,直至腮腺腫脹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潔衛生,避免酸性食物,以免加重疼痛。飲食以流質、軟食為宜,注意補充液體。
2.並發睾丸炎時,除積極治療外,宜臥床休息,以丁字帶提高陰部,局部腫痛劇烈,可給予局部冷敷。
3.在冬、春流行季節宜注意觀察自揭人的發病動態,以做到早期發現病人早期進行隔離。應與病人隔離至腮腺腫脹消退後3~7天;若孩子耳下巨痛,即使腮腺不腫,體溫正常,也應嚴密觀察,因為耳下巨痛可能是腮腺炎最早期的症狀之一。如孩子無任何主訴,但隻要在流行期間,摸到孩子腮腺或頜下腺腫大,也應注意診斷。流行季節每天應給孩子試體溫1~2次,也是早期發現病人的重要方法。如果孩子在幼兒園接觸了腮腺炎患兒,應對孩子觀察3周,並每日用板藍根15~30克煎服,連服3~5天。對可疑患兒立即暫時隔離。
4.被腮腺炎患者汙染的飲食具宜煮沸消毒,並應經常開窗通風換氣。提倡戴口罩。腮腺炎病毒對外界抵抗力較弱,對物理和化學因素的作用均很敏感,1%來蘇兒、乙醇、甲醇等可於2~5分鍾內將其殺滅,暴露於紫外線下迅速死亡。加熱至55~60℃,經過10~20分鍾即失去活力。但對低溫具有相當大的抵抗力。
5.宜接種流行性腮腺炎減毒活疫苗,預防本病發生,處於疾病潛伏期者亦可接種疫苗,可減輕症狀。除皮內皮下注射外,還可采用噴鼻或氣霧吸入(在氣霧室內進行)效果均好。可到當地防疫部門進行。
6.流行季節亦可采用中醫中藥預防:板藍根煎劑口服,每人每日30克,或針刺頰車、合穀,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