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科

頭痛

頭痛是指眉毛以及枕外粗隆以上部位、頭顱內外各種性質的疼痛,包括五官及頸部疾病所產生的牽涉性疼痛及頭部的神經痛。參照1998年國際頭痛學會的分類法,將頭痛分為下列幾種:

1.偏頭痛:

是一種以反複發作性的偏側或雙側頭痛為特征,真正的偏頭痛有三個特點:突然發作性頭部劇痛、頭痛可以自動或藥物緩解而不留後遺症、反複發作並有無痛間歇期。偏頭痛又可分為典型偏頭痛、普通型偏頭痛、叢集性頭痛、複合型偏頭痛、偏頭痛等位症等。

2.緊張性頭痛:

多因為精神因素而致頭麵部、頸肩部肌肉、血管長期持久收縮而產生的頭痛。這種頭痛表現為頭皮發緊、發悶,有壓迫感。

3.牽涉性頭痛:

由於顱內疼痛敏感結構被牽拉而引起。如顱內腫瘤、血腫、膿腫、顱內寄生蟲等產生頭痛均屬於牽涉性頭痛。頭痛特點為早起和後半夜頭痛明顯,多伴有嘔吐,在用力咳嗽時頭痛加重。

4.炎性頭痛:

中樞性神經係統感染及全身感染性疾病均可出現頭痛。早期多為頭顱後部頭痛,以後轉為全頭痛,一般為持續性劇烈頭痛,活動時加重,午後及夜間更明顯。

5.頭部器官病變引起牽涉性疼痛:

包括眼、鼻、鼻竇、耳、齒及頸部病變。一般引起相應部位的疼痛。

6.精神性頭痛:

是指神經功能失調而引起的頭痛如神經症睡眠不足、重型精神病、過度疲勞等。頭痛的程度及部位易變。

7.其他頭痛:

如中暑、發熱、缺氧、高血壓、中毒、血液病、或用一些擴張血管的藥物等引發的頭痛。

頭痛的診斷應根據詳細、正確的病史采集,仔細的查體,包括一般的內科檢查及神經係統檢查、必要的五官科檢查。輔助檢查包括腦脊液、腦CT、血流圖、血管造影,必要時行MRI檢查。

治療

1.病因治療對顱內腫瘤、感染、出血、高血壓、動脈硬化及眼、耳、鼻疾患引起的頭痛應進行相應的治療,去除病因。

2.對症治療:

偏頭痛:在發作初期立即用麥角胺咖啡因1~2片,可在30分鍾後重複使用,但總量不得超過6片。妊娠及嚴重心、肝、腎疾病者禁用。頭痛輕者可用阿司匹林,重者加用鎮靜劑。對發作頻繁者,發作間歇期可用心得安每日30~60毫克,哮喘及嚴重心、腎疾病禁用;苯噻定每日0.5毫克起逐漸加量至每日3~4毫克。鈣離子拮抗劑如尼莫地平30毫克每日3次口服。

緊張型頭痛:急性發作期治療基本同偏頭痛的治療。慢性病程者可用阿米替林等抗憂鬱藥物治療;

叢集性頭痛:可用潑尼鬆30毫克頓服,連續服用3天後減為5~20毫克每日一次服用。

3.中醫中藥治療:杭芍10克、槁本6克、川芎8克、白芷10克、雙溝藤8克、遠誌6克、柴胡6克、菊花6克水煎服。

調治宜忌

1.患者宜保證有充足的睡眠:

因為睡眠不足可以引起頭痛,或加重頭痛。睡前用溫水洗腳,在洗腳時用手對足部進行按摩,可以調節神經、改善睡眠。

2.避免精神緊張、焦慮、憂鬱及過度勞累:

精神刺激可使頭痛發作,患者應該保持樂觀情緒,消除不必要的顧慮減少頭痛發作。有人提出用“笑療”,認為笑可以調節大腦神經,消除緊張情緒,促進食欲和睡眠,並可減少頭痛發作。

3.患者不宜食用某些食物如奶酪、巧克力、紅酒等:

因為這些食物中富含酪胺、苯已胺易誘發頭痛。還有一些食物如麵粉、蛋類、牛肉、牛奶、蘑菇、豌豆等也可誘發偏頭痛,應注意要少食用。對一些物理因素如強烈氣味刺激、日光照射等都應該避免。

4.對緊張性頭痛可選用鎮靜劑與咖啡因合用,進行局部按摩及熱敷並應注意糾正或改善書寫、閱讀的姿勢。在精神緊張時宜用病人喜愛的音樂或戲曲分散注意力,同時進行心理治療,消除其緊張情緒。

5.患者本身應該注意頭痛發生的時間、程度、頭痛的部位及伴隨症狀。對一般的頭痛可以對症治療,但是對有器質性病變者應該及時到醫院診治。對下麵的幾種頭痛應該迅速就醫。

(1)突然發生的、新的劇烈頭痛提示可能有蛛網膜下腔出血。

(2)如果頭痛呈進行性加重,同時伴有惡心、嘔吐,視力減退可能為顱內高血壓。

(3)在頭痛的同時,出現意識模糊、記憶喪失、癲癇、偏癱等局灶神經係統體征及全身症狀如發熱等器質性頭痛。

(4)50歲以上出現第一次頭痛亦應警惕器質性頭痛。

(5)局限在一側眼睛、耳或某個區域的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