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真好(1 / 2)

活著,真好

人生何其短,屈指一算,也就百十年,好好珍惜那短暫的時光,熱愛生活,有時仍不免要大發感慨,活著,真好!

在大學主編校刊,見過許多同窗的好作品,內容都不記得了,惟有一篇文章的題目,始終未曾忘記——

“年輕,真好!”

在報紙副刊的女作家小說專輯裏,看到一段動人的情節,倒不是其中對少女初曆人事、雲雨纏綿的描寫,而是那少女在激情時說的一句話:

“漂亮,真好!”

一家人到佛羅裏達度假,坐在海洋世界的湖邊,看孩子擠在人群中跳草裙舞,陽光和煦、海鷗翩翩,妻笑著說:

“有錢,真好。”

二十多年的老朋友,自從大前年在紐約見過一麵,便一直聯係不上。掛電話過去,也總是沒人應。最近突然接到信,行間不再是幹雲的豪氣,卻滿是人生的哲理,尤其臨結尾的一句話,震人心弦:

“活著,真好!”

在生命的曆程中,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麵對不同的環境,會有不同的追求和不同的感歎。讓我們在遭遇挫折時,也喊一聲:“活著,真好!”

一位名叫莫裏·施瓦茨的美國社會學教授身患絕症,將不久離開人世。這位老人接受的一家電視台的“夜線”采訪節目被他16年前的一位學生、當今作家兼記者米奇·博姆偶爾看到。學生匆匆趕來探望老師。教授宣布他將給學生上最後一門課,每周一次,時間是星期二。於是,這位學生每周坐飛機飛行700英裏,趕到病床前去聽課。

這門課講授了14個星期,內容涉及家庭、婚姻、愛情、金錢、疾病、死亡等關於生活意義的話題。最後一堂課則是葬禮。

老師去世後,學生把筆記整理成一部書,書名叫做《相約星期二》。該書出版後在美國引起轟動,連續44周名列美國圖書暢銷排行榜。

《相約星期二》創造了一次奇跡。其實,真正的創造者是莫裏·施瓦茨這位老人。老人在生命的絕壁上俯視人生,清楚地看到人生的真能永恒,創造了一曲生命的絕唱。

一旦你真正麵對死亡,拂去外表的塵埃,你便看到了生命的真諦。生活越是艱難,我們便越應熱愛生活。真正的人生是在生命的絕壁上才能認識與創造的。

美國西海岸的邊境城市聖迭戈的一家醫院裏,長年住著因外傷全身癱瘓的威廉·馬修。當陽光從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時,馬修開始迎接來自身體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襲擊——病痛總是早上光臨。在將近一個小時的折磨中,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淚,他的淚腺由於藥物的副作用而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