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兵部官選將練師 教場中招軍買馬(1 / 3)

第十六回 兵部官選將練師 教場中招軍買馬

詩曰:

十八羽林郎,戎衣事漢王。

臂鷹金殿側,挾彈玉輿傍。

馳道春風起,陪遊出建章。

侍獵長楊下,承恩更射飛。

塵生馬影滅,箭落雁行稀。

薄霧隨天仗,聯翩入瑣闈。

卻說萬歲爺道:“征進西洋,還要用指揮官一百員,千戶官一百五十員,百戶官五百員,著兵部官逐一推來看,鑄印與他。”兵部尚書俯伏丹墀,稽首頓首,奏道:“陛下選將征西,事非小可,須則是個智勇具足,文武兼資,馬到功成,旗開得勝,方才不辱滅了朝命。似此任大責重,小臣未敢擅便。”聖上道:“卿意何如?”兵部道:“依臣所奏,寬賜欽限,容臣等會同五府侯伯,教場之內嚴加考校,拔其尤者來複朝命。未審聖意若何?”奉聖旨:“依卿所奏,限三日內回報。”即時禦駕轉宮,文武百官班散。

兵部尚書歸衙,移谘五府,五府侯伯傳示各營,示仰各衛指揮,各所千、百戶、各備軍營器械馬匹,俱限明日黎明齊赴大教場內操演武藝,比較勝負。中間武藝高強,韜略嫻習,即便疏名進朝,請旨掛印,前往征西。

不覺的月往日來,就是三更五鼓,雞唱天明。兵部尚書開了棍,搭了橋,竟投大教場而來。那些京營裏的將官,人頭簇簇、馬首相挨,不在話下。還有一班五府公、侯、伯、子、男,貂蟬滿座,弁轉疑星。隻見兵部尚書進了營,各各相見,相見已畢,敘次坐下。各官投參,尚書把個投參的手本查一查,大略約有二千四百餘員。尚書心裏想道:“今日多中撈摸,想必得個好將官也。”即時上了將台,東首扯起一杆“為國掄材”四個大金字的旗號,西首扯起一杆“欽差選士”四個大金字的旗號。即時傳下將令:各官先試弓馬,次試弩箭,三試槍,四試刀,五試劍,六試矛,七試盾,八試斧,九試鉞,十試戟,十一試鞭,十二試鐧,十三試撾,十四試叉,十五試鈀,十六試白打,十七試綿繩,十八試套索。一十八般武藝,件件考全。

這一考不至緊,把這些將官都考倒了。投參時原有二千四百餘員,及至考校已畢,把個紀錄簿兒來總一查,恰好的去了一千七百餘員,止得七百員。登簿中間,卻有張相等一十八名,現任指揮之職;鐵楞等三十六名,現任千戶、百戶之職。這兩班兒卻是與眾不同,一十八般武藝,無不精通;三略六韜,無不習熟。尚書心下十分歡喜,即時類集,表奏朝廷,隻是欽限少了五十名。五府侯伯說道:“千日之長,一日之短。”一個人計上了幾個,滿了欽限,各官散場。直到明日五鼓,金雞三唱,曙色朦朧,宮裏升殿,百官進朝。正是:

紫殿俯千官,春鬆應合歡。禦爐香焰暖,馳道玉聲寒。乳燕翻珠綴,祥烏集露盤。宮花一萬樹,不敢舉頭看。

萬歲爺升殿,百官進朝,文武班齊,奏章已畢。兵部尚書出班俯伏,萬歲山呼,稽首頓首,奏道:“臣蒙聖恩考選諸將,考選已畢,今將堪任指揮一百員,堪任千戶一百五十員,堪任百戶五百員,具有劄子上呈。”奉聖旨接上來看。聖旨看了,說道:“各官現在何處?”尚書道:“現在午門外聽宣。”奉聖旨宣進來。隻見那七百五十員將官奉了聖旨,蜂湧而來,進了朝門,一字兒跪著丹墀之下。黃門官奏道:“介胄之士不拜,各官平身。”各官齊聲呼上一聲:“萬歲,萬歲,萬萬歲!”站將起來。隻見:

一個個頭戴的爛金盔映日,一個個身穿的鎖子甲鋪銀。一個個紮袖兒半寬半窄,織成五彩文章;一個個絛須兒不短不長,斜拽三春楊柳。一個個掛一把戒手刀,夜靜青龍偃月;一個個挎一口防身劍,秋高白虎臨門。一個個掩心鏡兒明幌幌,照耀乾坤;一個個獸吞頭兒黑沉沉,鋪堆煙雨。一個個弓衣兒邊邊,早三弦,晝三弦,晚三弦,弦上擐許多的虎豹;一個個箭壺兒小小,上八洞,中八洞,下八洞,洞裏有無限的神仙。一個個遠望處,紺地勾文,虎頭連壁,赫奕兮最是英明;一個個近前時,虯龍列象,摟堞成形,炳爛兮越加壯麗。一個個擦掌摩拳,嗞牙徠齒,略略綽綽,那裏再尋這個混世魔王?一個個橫眉豎發,鬥角拳毛,傴傴兜兜,就是生成狠的當年太歲!正是:渾身有膽能披難,奮武何人敢敵鋒?豺虎陣中驅戰馬,貔貅隊裏捉真龍。

奉聖旨:“首事的鑄印與他,協同的關防管事。”各各謝恩而退。聖上道:“征進西洋,還用管糧草的官幾員,陰陽官幾員,通譯番書官幾員,精通醫藥的醫官幾百員,醫士幾十名,該部知道。”即時戶部尚書點本部浙江司郎中某官一員進呈,欽天監點陰陽官某共十員進呈,四夷館點通譯番書某共十員進呈,太醫院點醫官一百名、醫士三十名進呈。奉聖旨:“各該到任聽調。”有詩為證,詩曰:

耀武揚威海上洲,百官濟濟借前籌。襟據華夏未為遠,俯仰堪輿不盡遊。任是怪禽呼姓字,何難海鳥佐朋儔。明朝來享來王日,一統車書闕下收。

聖旨道:“征進西洋,還用精兵十萬,名馬千匹,該部知道。”兵部領了招兵的旨意,太仆寺領了買馬的旨意。不旬日之間,兵部招了十萬雄兵,每日間在於教場中分班操演,就在長幹門外紮了五個大營,分個中左右前後。這個“中 ”,卻不是留守中、武功中、濟陽中、武城中、富唂中、大寧中。這個“左 ”,卻不是金吾左、羽林左、府軍左、留守左、虎賁左、永清左、武功左、武驤左、騰驤左、潘陽左、神武左。這個“右 ”,卻不是金吾右、羽林右、燕山右、留守右、虎賁右、永清右、武功右、武驤右、義勇右、騰驤右、潘陽右。這個“前”,卻不是金吾前、羽林前、府軍前、燕山前、留守前、義勇前、忠義前、大寧前。這個“後 ”,卻不是金吾後、府軍後、留守後、義勇後、忠義後。他自操自演,自紮自營,隻在伺候聖旨調遣。有一闋《從軍行》為證,詩曰:

穹廬雜種亂金方,武將神兵下玉堂。天子旌旗過細柳,匈奴運數盡枯楊。關頭落月橫西裔,塞下凝雲斷北荒。漠漠邊塵飛眾鳥,昏昏朔氣聚群羊。依稀蜀杖迷新竹,仿佛胡床識故桑。

臨海舊來聞驃騎,尋河本自有中郎。坐看戰壁為平土,近侍軍營作破羌。

兵部尚書複了招兵的本,奉聖旨:“該部嚴加訓練,俟征西之日調發。”卻說太仆寺領了買馬的旨意,遍尋天下名馬,不旬日之間,馬已齊備了。這個馬卻不是等閑的馬,盡是些飛龍、赤兔、駿□、驊騮、紫燕、驌驦、齧膝、隃暉、麒麟、山子、白蟻、絕塵浮雲、赤電、絕群、逸驃、騄驪、龍子、麟駒、騰霜驄、皎雪驄、凝露驄、照影驄、懸光驄、決波騟、飛霞驃、發電赤、奔虹赤、流金□、照夜白、一丈烏、五花虯、望雲騅、忽雷駮、卷毛騶、獅子花、玉驦騕、紅赤撥、紫叱撥、金叱撥;就是毛片,也不是等閑的毛片,都是些布汗、論聖、虎喇、合裏、烏赭、啞兒爺、屈良、蘇盧、棗騮、海騮、栗色、燕色、兔黃、真白、玉麵、銀鬃、香膊、青花;就是馬廄,也不是等閑的馬廄,都是些飛虎、翔麟、吉良、龍(馬某)、騶駼、駃騠、(馬宛)鸞、六群、天花、鳳苑、荒豢、奔星、內駒、外駒、左飛、右飛、左方、右方、東南內、西南內。這個太仆寺馬匹齊集,隻是伺侯旨意發落。有一闋《天馬歌》為證,詩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