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明朝萬曆戊子年間,杭州北門外有個老頭,年紀快六十歲,老伴已經去世,兩個兒子都已經娶妻,媳婦們不僅貌美,而且對他也非常孝順。一天,有位老太太站在他家門口,從早晨一直站到中午,好像在等什麼人,而對方好像一直沒有來。老頭出入門口好多次,可憐老太太站立太久,於是就讓兩個兒媳婦去問問老太太怎麼回事。老太太說:“我兒子不孝順,我要到官府告他,我是在這裏等我姐姐的孩子和我一起去官府,沒有想到他一直沒有來,我的肚子都有些餓了。”媳婦們同情老太太,就請她進屋吃飯,彼此交談得十分愉快,一直到晚上,仍然不見要等的人來,於是媳婦們就留老太太在家中過夜。老太太住了十天,凡是日常家務,都是老太太一手料理,女工尤其精巧,老頭的兩位媳婦都怕老太太離去,她們認為老太太既然老伴過世,兒子又不孝順,一個人孤苦無依,於是極力勸公公娶這個老太太為妻。於是兩個人成婚。又過了十多天,才看到老太太的兒子和姐姐的孩子尋來,見了老太太之後就跪在地上認罪,老太太仍然不停地大聲怒罵,老頭勸慰老太太,於是邀請老太太的兒子留下來喝酒,老太太的兒子拜老頭為繼父,慶幸母親往後日子有了個依靠。兩家往來了三個月之後,一天,老太太的孫子來邀請老頭一家去喝訂婚酒,老太太說:“兩個媳婦哪能隨便走開呢,我和老伴兒還有他兩個兒子去吧。”一行人喝得醉醺醺地才回來。又過了一個多月,老太太的孫子又前來邀請說:“某日是我完婚的大喜日子,二位嬸嬸務必要來喝杯喜酒。”老頭的媳婦笑著答應了。等到大喜之日,老頭的媳婦們向親友借了很多首飾,盛妝前往,老太太的兒媳婦站在門口迎接她們,麵色青黃好像生病一樣。快傍晚,老太太的兒子請兩位媳婦去迎接新婦,並且說:“這是我們這裏的習俗。”旁邊的老太太故意對兒子說:“你的媳婦兒雖然有病在身,但是今天要做婆婆了,怎麼能不親自迎接新嫁娘過門,而要煩勞你這兩位弟妹呢?”老太太的兒子說:“她那病懨懨的樣子,實在是難看,怕親家看了笑話,兩位弟妹既然已經來了,怎麼會吝惜前往呢?”老太太才故作勉強地答應了。於是老太太和生病的媳婦再加上老頭的兩位媳婦,一同下船迎娶新嫁娘。等候多時仍然看不到她們回來,老太太的兒子又假裝下船打探,接著老太太的孫子也借口查探,都走了。第二天天亮後,老頭父子四處尋找,也沒有看到他們的蹤影,詢問屋主,屋主說:“他們在五六個月前搬來租下這所屋子,但是不知道他們的來曆。”老頭父子隻好悵然回去了,過了幾天,親友們紛紛來索要被借走的衣服、首飾,老頭父子隻好拿出所有的積蓄來償還,而兩個媳婦的娘家,也因為女兒失蹤,到官府去控告老頭父子,老頭父子悔恨不已,三個人竟然因此自殺身亡。
乘驢婦
【原文】
有三婦人雇驢騎行,一男子執鞭隨之。忽少婦欲下驢擇便地[1],呼二婦曰:“緩行俟我!”因倩[2]男子佐之下,即與調謔,若相悅者。已乘驢,曰:“我心痛,不能急行。”男子既不欲強少婦。追二婦又不可得,乃憩道旁,而不知少婦反走久矣,是日三驢皆失。
【注釋】
[1]便地:方便的地方。
[2]倩:請(男子)幫忙。
【譯文】
有三位婦人雇了驢代步,驢主也騎著驢跟隨在後麵。走了一陣子,忽然其中有位婦人要下驢,想找個比較隱秘的地方方便,就對另外兩位婦人說:“你們慢慢騎,邊走邊等我。”接著就請驢主扶她下驢,就和驢主打情罵俏,好像很喜歡驢主似的。等到婦人方便完,再騎上驢背的時候,婦人說:“我心痛不能騎得太快。”驢主不好意思要婦人加快速度,追趕前麵的兩位婦人又追不到,隻好先在路旁休息,誰知道這名婦人早就已經掉頭逃走很久了,這天這名驢主丟失了三隻驢。
竊磬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