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業功始成,星雲迫明霞
曹魏中後期,大將軍曹爽當政,有人曾指出若不分封宗室諸王,政權可能轉入異姓之手,曹爽不聽,專權亂政,讓同時輔政的司馬一族漸生不滿。正始十年正月初六,曹爽等三兄弟往高平陵拜祭魏明帝。司馬懿在洛陽發動高平陵政變,魏鹹熙二年十二月丙寅,繼任的晉王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即位為帝,國號大晉,改元泰始。
太康元年,晉王司馬炎滅東吳,結束了分裂長達半個世紀的三國時代。成為繼秦皇、漢祖、光武帝之後第四位統一全國的皇帝。
司馬氏家族奪取了曹魏的政權。同時,司馬炎也意識到,正是曹魏實行中央集權製度,才使司馬氏有機可乘,將至高皇權取而代之。因此,西晉建國初期,晉武帝司馬炎恢複了周朝及漢初的分封製,封二十七個同姓王,以郡建國。之後不斷擴大宗室諸王的權力。諸王可自行選用國中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的租稅。
泰始元年,司馬炎又製定了王國置軍的製度,將封國分為大、次、小三等。諸王出任地方都督,擁有行政權力,加之其數量可觀的軍隊,漸漸讓各地諸侯王掌握了封國的軍政大權。晉武帝司馬炎完成了分封宗室諸王的政治計劃,自以為從此可以高枕無憂,大晉朝司馬氏的統治由此可萬歲永固。
司馬炎誌得意滿,諸王在京都洛陽共同輔佐國事,這樣士族中的野心家必會偃旗息鼓。
美中不足的是,楊皇後所出的皇長子司馬軌二歲而夭,嫡係的兒子便隻有二皇子司馬衷。可是司馬衷先天不足,為了讓自己的親生兒子今後能當上皇上,楊皇後費了一番心血。她讓司空衛瓘擔任太子少傅,作為太子的老師,並把司馬炎最愛的女兒繁呂公主嫁給衛瓘的兒子,希望衛瓘能將自己唯一的親生兒子司馬衷培養成為一代明君。可是事與願違,天資也是做皇帝的本錢,但司馬衷永遠不可能擁有上佳的天資。不過,他是皇後的嫡親兒子,那便是他唯一能依靠的本錢了。好在司馬炎夠愛楊皇後,於是司馬衷儲君的地位是沒有什麼人能夠撼動的了了。
“衷兒,天下若是發生饑荒,災民們沒有糧食吃,你說該怎麼辦呢?”晉武帝還是不放心太子,於是給他出了這麼一個考題。
“饑民們沒有糧食吃,為什麼不吃肉?”司馬衷的話讓司馬炎無言,這幾年來,自己的這個太子還是沒有什麼進益。可是太子的廢立關乎國之根本,何況他還是皇後唯一的兒子,輕易廢不得啊!如若不然,給太子冊立一個賢德的太子妃倒可以助太子一臂之力。司馬炎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楊皇後。
楊皇後心中早有人選,她想讓魯郡公賈充的女兒嫁與司馬衷為妻。
“賈充之女麵目黑青,身量矮小,她生母郭槐更是奇妒無比,兒子又多早夭。若冊賈充之女為太子妃,子息著實堪憂。朕早有耳聞衛瓘家的女兒蕙質蘭心、清豔脫俗,立衛瓘的女兒為太子妃才是上佳之選。”司馬炎遲疑道。
“皇上不必過慮。臣妾聽聞賈充大人乃賢德之人,女兒想來也是姿德淑茂,必然可以幫扶衷兒。再加之太子妃品行為上,美貌為次。賈充大人當年亦是在先皇麵前保你皇位之人,此番冊立他女兒為後,也是讓功臣安心之舉,何樂而不為?皇上明鑒,您已然將繁呂公主嫁給了衛瓘的兒子,再將太子妃的恩典賞了衛家,臣妾擔心將來衛家獨大,就沒有一個臣子可以製約得了衛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