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中國上海龍華機場空難
1946年12月25日,中國航空公司的DC-3型、C-46型飛機,加上中央航空公司的一小型客機,先後發生事故,造成71人死亡。此事在國內外引起轟動,被稱為“黑色的聖誕節”。1946年聖誕節當天,一批乘客正在龍華機場等待搭乘飛機去南京。當時上海大霧彌漫,能見度不足30米。時近傍晚,中國航空公司有3架飛機正在機場上空盤旋,準備著陸。中航雇用的機長美國人格林伍德駕駛的一架DC-3型飛機所剩燃料已不多了。當他在上海江灣機場著陸未能成功後,下決心要在龍華機場落地。這架飛機在空中盤旋45分鍾,燃油已近耗盡。天氣似乎變得更壞,且又下起毛毛細雨。整個機場人員情緒緊張,萬籟俱寂,惟一能聽到的是遠處的飛機響聲有時越來越近,有時又消失在雲中。突然,在數10米以外的霧雨中,顯出一個暗淡的紅色椎形物,隨即傳來了壓抑的隆隆聲。機場中幾個虔誠的教徒在低聲祈禱,“上帝啊上帝。”救火車早已作好準備,幾分鍾內就趕到了現場,那裏僅有幾堆小火很快被撲滅。由於所剩燃油無幾,火沒有燃燒起來。飛機已經解體,機組人員和旅客無一生還。這時,機場塔台雖然得知第二架飛機已在江灣機場成功地做雷達引導著陸,但並未能給人以多大的寬慰。由美國人羅爾夫·普羅伊斯擔任機長的一架C-46型飛機,未能與雷達站取得聯係,雷達引導著陸已無望。他決心試降龍華機場。此時,夜幕已經降臨,跑道兩邊點上了煤油馬提燈。濃霧似乎散開了一點,頭頂約500米高處隱約閃現著飛機飛過。為便於引導飛機降落,地麵發射了信號彈,駕駛員報告他看到了信號彈,同時發現了地麵跑道上的燈光。他要求不要再打信號彈,以免影響他的視線。遵照地麵的指示,飛機爬升到著陸程序要求的標準高度,準備進入程序穿雲著陸。此時飛機與地麵一直在通話,機長的冷靜與自信,使地麵指揮員覺得有點放心。當飛機以每小時176公裏的速度,從45米高度進入第五邊接近無線電指點標台時,突然傳來一陣沉悶的重擊聲,然後是一片可怕的寂靜。幾小時後,搜尋救護人員在跑道延長線3公裏處,發現了飛機殘骸和幾名幸存的旅客。當時飛機撞擊了一所學校,所幸是在晚上,學校沒有學生上課。
龍華機場連續發生兩起嚴重飛行事故,加上當天中央航空公司在江灣機場墜毀一架小型客機,共死亡71人,有16人幸免遇難。此事在國內外引起轟動,被稱為“黑色的聖誕節”,可以說是當時中國航空運輸史上最淒慘的一天。隨後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於1947年1月5日,中國航空公司一架C-46型飛機在青島附近撞山,44人喪生;同年1月28日,中航又一架客機在湖北天門縣附近墜毀,機上26人有25人死於非命,在這樣短的時間內空難事故連續發生,迫使中國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的一批飛行人員聯名向國民黨政府提交了一份請願書,提出了在國內安全飛行的“最低要求”:改善機場設施;安裝夜航設備和著陸儀表係統;提供確切的天氣預報;實行飛行簽派製度;提高航行管製人員的指揮水平等。
1946年的聖誕節可以說是中國航空運輸史上最淒慘的一天。在這一天中龍華機場連續發生了兩起嚴重飛行事故,加上江灣機場墜毀的一架小型客機,一天之中三起慘案,使本應該充滿喜氣的聖誕節蒙上了一層死亡的陰影。中國在前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接連發生數起空難事故,這在世界航運史上都是空前的。
空難因為具有突發性,爆發性,能造成大量傷亡,且死亡率極高,因而造成了許多人對空中飛行的畏懼情緒。1946年上海龍華機場聖誕節空難之後,中國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的政府提出的在國內安全飛行的“最低要求”,對於今後降低空難事故,減輕空難損失是大有益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