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保護自然、愛護自然
誰不愛廣闊的大草原?誰不愛雄峻的泰山?誰不愛旖旎的桂林山水?誰不喜歡蔚藍的海洋?誰不喜歡藍色的天空?誰不喜歡青青的芳草地?當我們處身於大自然的懷抱,感覺到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那麼的和諧。大自然是天賦的,可是,人類活動所及之處,對大自然的生態狀況都要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人們依賴大自然,改造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使大自然賦予了人的色彩。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和工業文明的日益發展,人們對於自然資源的過度攫取和不適當的利用,破壞了大自然的和諧,也給人類帶來了災難。
人類對於大自然的破壞,無處不在。石油工業和塑料工業等的發展以及人類核試驗的推行等造成的汙染,不僅有害於人體健康,而且也直接影響到自然環境的整個生態過程,打破自然環境的生長規律;林木采伐和農業開墾使大片的綠化地帶消失,地麵植被受到嚴重破壞,導致水土流失,水災泛濫;工業汙染不僅及於大氣層,而且也涉及到土地資源和水資源。人類生存的環境越來越惡化了。人類改造大自然的活動一旦超越了“真”的客觀規律,則將會嚐到相應的惡果。
自然與人的關係是對立統一的密切關係,自然環境對於人類的生存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人類對於自然資源的利用必須符合“真、善、美”的規律。
自然環境具有人類必需的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海洋資源、礦產資源和草地資源。自然環境能否按其“真”的規律來自然發展,關係到自然資源豐富、平衡與否的問題,因而也就直接關係到人類的生存狀況問題。自然環境提供給人類自然資源,具有“善”的合目的性平衡律,同時還具有審美的功效,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疏散胸懷,激昂鬥誌。桂林的山水田園,給人一種如處仙境的感覺,人們欣賞她那清奇秀麗的山、澄靜碧綠的水,欣賞那流連於江上的霧,獲得一種飄然世外的隱逸情懷;錢塘潮水,天下偉觀,氣勢磅,人們從那裏可獲得一種壯美雄偉的審美感受。同樣,“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麵馬兒跑”的大草原也以她的開闊的境界和碧綠的色調激起了人們對於大自然的熱愛。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鳥、一山一石、一池一潭都可成為人們審美感受的對象,進入人們美的視野。可以說,大自然包括了真善美的品格,直接影響到人類的生活、思想等,與人類關係極為密切。
正因為大自然具有著真善美的品格,所以,人類在對待自然時,也必須遵循真善美的原則,否則,將會破壞大自然的平衡,導致大自然的日益惡化,失去了自然美。
首先,要符合“真”即合規律性協調律。人類為了維護自己的生存與發展,必須不斷地在客觀世界中實現自己的目的,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麵,但是,光有主體這一方麵的一廂情願是不行的,要取得積極的效果,還必須遵循客觀世界的各項規律,協調好各方麵的關係。自然界存在的規律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人們隻能認識它、遵循它、利用它,而不能采取殺雞取蛋、揠苗助長等拙劣做法而任意違反它,否則就會得到相反的效果。如果僅僅為了眼前的利益、竭澤而漁、不顧後果,那就會受到自然規律的懲罰。我國古代思想家孟軻曾經說:“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氵誇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穀與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穀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孟子的這段話,道出了人類與自然界協調發展的可貴思想,表明了人類在利用自然資源時,隻要遵循它的規律,就會對自然資源的再生起到保護作用,不致於毀壞山林、捕盡池魚。這說明了在人類的早期,人們就已經認識到人類必須與自然界相協調發展的道理。然而,很多時候人們置這條規律於不顧,肆意地毀壞自然,造成了難以挽救的後果。黃土高原,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也曾是植被豐厚、地肥水美的富庶之地,千百年來的戰爭、墾伐和無休止的開采,使這裏的自然環境遭到了極為嚴重的破壞。1989年3月24日,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公司“瓦爾德斯”號油輪在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灣擱淺,並向附近海域泄漏了將近4165萬升原油。阿拉斯加沿岸幾百公裏長的海岸線遭到嚴重汙染,數以千計的海鳥和水生動物喪生,大約一萬漁民和當地居民賴以生存的漁場和相關設施被迫關閉,鯖魚和鯡魚資源近於滅絕,幾十家企業破產或瀕於倒閉,造成了美國曆史上最嚴重的海洋汙染事件。全球氣候反常應歸於整個地球生態圈的已遭破壞,不複平衡,在此前提下,各地對於河道的淤積疏於處理,地麵植被的被破壞也是人力因素所為。從以上種種,可見出人類對於自然的破壞是多麼的巨大,違反自然環境生長規律的後果是多麼的嚴重。這告訴我們,對待我們生存的環境,我們必須尊重自然環境的“真”,努力保護好現有的自然環境,並按照這個“真”,恢複平衡那些已基於損壞的自然環境,為人類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