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自我,營銷自我(1 / 3)

塑造自我,營銷自我

曆年來,成功心理學家們和行為科學家們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求個人成功的因素。這期間出現過許多關於成功之道的學術派別。在所有學派中,有一種因素卻被認為是一個人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那就是人際溝通能力。人際溝通在個人成功中起著公關策劃的作用,是成功路上的“潤滑劑”。

IQ高也有可能被解雇,而EQ高隻會榮膺提拔。

哈佛大學就業指導小組調查的結果證實:數千名被解雇的男女中,人際關係不好的比不稱職的高出兩倍。

心理學家羅伯特·凱利對貝爾實驗室工程人員追蹤研究的結果很能說明人際交往的重要性。進這個實驗室的工作師和科學家的學識智商都很高,然而過一段時間後,一些人已經成績斐然,另一些人卻黯然失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不同呢?答案是前一種人有廣泛的交際網,而後一種人沒有,前一種人的人際EQ高。

一個人隻有在良好的人際環境中蓄勢、借勢,塑造自我,營銷自我,才能奔向成功。

戈爾曼在《情緒智力》一書中將不善人際交往的個體稱為“社交低能兒”。他稱這種人“不懂社交規則,他們不隻是缺乏社交手腕,更拙於處理他人的情感,所到之處總是造成不快或不安。”

人際互動中善於掌握他人情感的人,自然居於主導地位,對方的情感狀態將受其擺布。

托馬斯·海奇和霍華德·嘉納認為人際交往的4大要素是:

1.組織能力

這是領導者必備的技巧。包括群體的動員與協調能力。劇院的導演與製作人、軍隊指揮官及任何組織的領導者都具備這種能力。表現在孩子身上,則常是遊戲場上的帶領者。

2.協商能力

有這種能力的人善於仲裁與排解紛爭,適於發展外交、仲裁、法律等事業。表現在孩子身上,則常為同伴排難解紛。

3.人際聯係

有這種能力的人深諳人際關係的藝術,容易認識人而且善解人意,適於團體合作,更是忠實的伴侶、朋友與事業的夥伴。事業上是稱職的銷售員、管理者或教師。表現在孩子身上,則常與同伴相處融洽。

4.分析能力

有這種能力的人善於體察他人的情緒動機與想法,易與他人建立深刻的親密關係。心理治療師是這種能力發揮到極致的例子,若再加上文學才華,則可成為優秀的小說家或劇作家。

正如戈爾曼在《情緒智力》中所說的:

這些技巧是人際關係的潤滑油,是構成個人魅力與領袖風範的根本條件。具備這些社交技能的人易與人建立關係,善於察顏觀色,領導與組織能力俱強……這種人可說是天生的領導者,能夠充當集體情感的代言人,引導集體走向共同的目標。也因為與其相處是如此的愉悅自在,這種人總是廣受歡迎的。

事實上,人際能力是建立在其他EQ能力的基礎上的。比如說,社交能力好的人一定善於控製自己的情感表達,能準確把握對方的情感,因而隨時調整自己的表現,以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們通常稱人際能力高明的人為社交專家。

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家史耐維研究發現,有些高明的社交專家極善於提高自我形象,其真實的自我完全不同於為使自己受歡迎而營造的形象。這種人通常能給人以絕佳的印象,但極少有穩定而滿意的親密關係。社交專家很容易為了贏得認可而說一套做一套,他們在公開場合與私下生活戴的是不同的麵具。這種人會先觀測對方的期望再作反應,不會輕易坦露心中的感受,而且會為了維持良好的關係故意對自己不喜歡的人表示友善。在不同的情況下,他們可以有判若兩人(或多人)的表現。

善於人際交往並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個體不一定都能取得成功,但成功者必定是善於與他人建立關係的高手。

現實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並不喜歡上述所提到的社交專家,認為他們的行為是在“出賣自我,喪失自我”。戈爾曼也指出:“你必須同時清楚地掌握個人的需要,才不致成為一個空洞的交際人,雖廣受歡迎而內心空虛無比。”所以,在人際交往中最為理想的情況應該是,在忠於自我與社交技巧之間取得平衡,即無論如何都能堅持內心深處的感受與價值觀,甚至可能為了揭穿謊言不惜與人對立。而這種勇氣正是“社交專家”所缺乏的。

一、把握人際關係六要素

1.品德因素

公關人員的品德如何是公共關係中人際關係的首要因素,是搞好公關工作的基礎,是能否勝任公關工作的關鍵。公關人員隻有具備了高尚的品德,才會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知識、才華的優勢,才能克服和戰勝工作中的困難,才能抵禦各種錯誤思潮的腐蝕,才能抵禦金錢、美女的引誘。

2.價值觀念因素

價值觀念是針對事物的好與壞、是與非、善與惡的評價標準。公關人員對事物價值觀念的差異必然影響人際關係的建立和發展。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新事物層出不窮,公關人員在進行人際交往時就更容易出現價值觀念的不同甚至對立,從而影響了人際關係的建立。

3.需求互補因素

所謂需求互補,是指雙方交往過程中獲得互相滿足的心理狀態。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告訴我們,人的需求是對人進行激勵的因素。這個理論,對於公關人員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同樣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由於人的需要多種多樣,人的性格也是千差萬別,從而促使人們通過更多的人際交往來相互滿足彼此的需求,以我之無換他之有,以他之無換我之有。公關人員就應當充分利用需求互補這一因素,維持、發展和強化人際關係。

4.專業知識因素

公關人員在從事公共關係活動中,由於自己所學專業不同,知識結構不同,采取的人際交往方式也就不同。例如,同知識分子接觸需要含蓄,同文藝界人士交往需要熱情,同工人交往需要直率等等。因此,公關人員就必須廣采博引,用知識豐富自己的頭腦,以適應各種場合各個行業的人際關係。

5.感情相悅因素

在生活中,人們常有這樣的體會:自己所以喜歡某個人,願意同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往往是因為那個人也喜歡自己。同樣,公關人員從事公關活動時,努力實現雙方心理上的接近與相互幫助,就可以大大減少人際間的磨擦,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