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藝術表達
舞蹈、是人類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它的曆史幾乎和人類的曆史同樣悠久。根據現代考古學掌握的材料來看,古代先民們在狩獵捕魚、播種收獲、祭祀神靈祖先、出征打仗以至於婚喪生殖的時候,都要舞蹈。然而這些古老的原始舞蹈,功利目的遠遠大於娛樂和審美目的。隻是到了奴隸社會晚期(例如中國的商周時期),它的娛樂和審美作用才變得重要起來。在現代社會中,舞蹈已經發展成為一種高級的綜合性藝術。舞蹈欣賞,已經成為一種複雜的精神活動和審美過程,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礎和藝術修養。觀眾通過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去認識創作者所要反映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同時得到演員身體的形體美、舞姿的造型美、動作的韻律美等多方麵美的享受。在這種審美過程中還能得到啟發、感染和教育。
在舞蹈欣賞過程中,想象力的作用十分重要。任何舞蹈,其動作、造型都不是生活動作的重複,而是經過選擇、提煉和改造,具有相當的誇張性和虛擬性。演員根據想象中的環境、地點、氣氛舞蹈,觀眾必須能根據他(或她)們的舞姿去想象這些環境、地點、氣氛(當然,這在一定程度上還要取決於演員的表演水平)。另外,對音樂的理解也是舞蹈欣賞中的重要條件。就我們所能接觸到的舞蹈來說,沒有無音樂伴奏的舞蹈。而且在芭蕾舞、現代舞中有很多是先有音樂,然後才來編舞,那麼舞蹈就成了音樂的解釋手段。在完整的舞蹈演出中,舞蹈和音樂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因此,對音樂的理解,直接影響著舞蹈欣賞的水平。
一、古典舞蹈
古典舞蹈是各個國家或民族中具有傳統風格和典範意義的代表性舞蹈,它是在專業舞蹈藝術家不斷的提煉、加工和創造過程中形成的。古曲舞蹈共同的特征是:規範化的舞蹈技藝、程式化的表演手法、嚴格的訓練體係和相對穩定的審美法則。例如歐洲的古典舞蹈,一般即指芭蕾;印度的古典舞蹈有六大派係:婆羅多、卡達克、卡塔卡利、曼尼普利、奧迪西和庫吉普迪;日本的古典舞蹈有歌舞伎、神樂等。
中國古典舞蹈,由於年代久遠、朝代更迭,大抵散佚失傳。20世紀50年代以來,專業舞蹈工作者參考了保留在戲曲中的舞蹈身段和舞姿(如水袖等),結合大量的石窟藝術、古代壁畫、畫像石、出土文物中靜止的舞蹈造型,複原創造,整理出一套韻律舒展雍容、動作明麗清新、造型典雅生動的古典舞蹈體係。用它創作的舞蹈如《春江花月夜》,舞劇《寶蓮燈》、《小刀會》、《絲路花雨》等,在世界上都享有較高聲譽。
二、民間舞蹈
顧名思義,民間舞蹈是來自民間、流傳於民間的舞蹈。它以生動活潑、簡便精幹的形式反映廣大人民群眾的勞動生活、喜怒哀樂。不同民族和地區有不同的民間舞蹈,它們不同程度地受本民族和地區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自然條件的影響,風格特色上有著顯著差異。例如中國漢族民間舞《龍舞》、《獅舞》、《秧歌》、《高蹺》等和新疆維吾爾族民間舞在韻律上、動作上、舞姿造型上就有很大差異;中非黑人舞蹈和北非阿拉伯舞蹈在節奏上、動作上也有天壤之別;歐洲的馬祖卡(波蘭)和美洲的踢踏舞也是毫無相似之處。一般說來,產生和流傳於民間的舞蹈大多是集體舞,有時甚至可以形成成千上萬人的大型集體舞,如景頗族的木瑙縱歌。我們平時在舞台上看到的單人、雙人的民間舞蹈,常常是加工後的表演性節目。盡管民間舞蹈千差萬別,但它們還是有共同的特點:自娛性——它在產生和流傳過程中大多是為了自我娛樂。即興性——民間舞蹈的動作規範性較弱,可以根據舞蹈者的能力自由發揮,有時還產生競技性的舞蹈比賽,看誰的動作難度大、水平高。穩定性——由於總是在一定範圍內流傳,受外界影響較小,其風格特點基本保持不變。
三、芭蕾
芭蕾也許是目前觀眾最多、影響最大的一種舞蹈形式。芭蕾(ballet,法語)一詞源於古拉丁字ballo,原意就是跳舞。但現在它的意義僅指這種有特定規範技巧、特定結構形式的舞蹈或舞劇。芭蕾最早出現在文藝複興時期的意大利,作為盛大慶祝活動的演出節目之一。17世紀在法國宮廷,由於路易十四的支持而發展起來,它基本上從屬於歌劇或話劇,是戲劇中的插舞或幕間的舞蹈表演。當時的表演者從國王到大臣都參加,女角也由男子扮演,演出地點隻限王宮。所以這一階段人們把芭蕾稱為歌劇芭蕾或宮庭芭蕾。1669年,路易十四下令成立巴黎歌劇院,使歌劇、芭蕾等進入公共劇場。這是使芭蕾成為獨立藝術的重要一步。法國做為芭蕾藝術的中心長達200年之久,直到19世紀下半葉,俄羅斯芭蕾舞派產生,芭蕾藝術中心才移到彼得堡。今天,蘇聯仍然是芭蕾藝術水平最高、技術力量最雄厚的國家。此外,法國、英國、意大利、丹麥、德國和美國都擁有享譽世界的舞團或藝術家。80年代以來,中國芭蕾藝術有了長足的發展,在國際重大芭蕾舞比賽中已成為一支不可輕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