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讚美是種鼓勵
做為孩子,們他不可能有成人的那份成熟與自信。因為他們還小,還有很多的風風雨雨等著他們去經曆,亦有許多的曲折小道等著他們一步步去探索。在其成長過程中,他們需要的是關懷、激勵和必不可少的讚美。怎樣讚美孩子,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及是非感則是值得所有家長和成人共同探討的。
一、隻要你善於發現,優點總是有的
因為他們是孩子,所以他們對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滿了濃厚的興趣,也敢於去想象實踐一些新鮮的東西。我這裏首先提出的就是要讚揚孩子的興趣與創造力。而且這與孩子個性的形成有著很大的關係。
假如人整天把孩子關在家中學習,限製其活動,並往往打破他的幻想,這樣的孩子長大了隻會成為家長的乖兒女,社會的“絕對守死者”,可以說他們是有了一種“奴”性。你願意孩子成這樣嗎?如果孩子們都這樣培養,那麼社會就毫無進步的希望。
讚美孩子的興趣、創造力要與其樹立正確的是非觀相結合,不能鼓勵其膽大妄為,讚揚其胡思亂想。要讚其興趣創造力的有利性、可行性。這一點,A先生就做得不錯。
一天,A先生下班回家,發現他兒子拿著他心愛的牛角冒著大雨在院子裏挖石頭,身上雨水混著泥漿,髒的不行了。那牛角尖也不知是否依然存在。他正氣的想好好教訓兒子一頓的時候,兒子手中拿著幾塊石塊,滿臉興奮的跑了過來。
“爸爸,你看這石頭上的花紋,真漂亮,放在我家的金魚缸裏,小金魚肯定喜歡的很。”兒子舉著石塊對A先生說。
“是的,你真有眼光,這石塊的花紋很特別,像向日葵花,哦,還像一隻縮著頭的烏龜呢。”A先生看著兒子無邪的臉,不由改變了主意。
這是一件小事,但如果A先生一怒之下打他兒子一頓,以後他兒子心中始終會存有陰影,會因顧慮父親而放棄許多。
其次要讚美孩子的進步。
隨著年齡的增大,對世界了解的加深,孩子們開始變得比較成熟,開始有主見起來。這就是一個進步過程,這個過程中的讚美激勵是十分必要的。
進步分大的進步和小的進步。我們絕不能忽略那一點點的進步,正是這一小點一小點的進步促成了他的成熟。孩子們昨天問你星星有沒有媽媽,你覺得他問的有點幼稚可笑,今天他問你星星到底距我們多遠,你覺得很正常。但到有一天你兒子突然告訴你星星分恒星、行星、衛星等,恒星能發光,太陽是太陽係裏的唯一一顆行星時,你是否覺得很突然。如果是,證明你平時沒有多注意孩子的一點點的進步。
當你的孩子自己把房間收拾得整整齊齊;當你的孩子做好的飯菜等你回來吃;當你的孩子告訴你今天坐車時把座位讓給了一位老太太;當你的孩子說昨天晚上學到十二點,終於完成了所有任務……你覺得他們那時最期盼的是什麼,是你的一句讚揚啊!你這時肯定知道孩子有進步了,開始慢慢長大了。你會不因此而高興嗎?
再次,當孩子具有一定的審美觀後,他們開始有了對美的追求。他們開始講究穿戴,開始注意發型,開始在異性麵前表現自己。這時外界的氛圍對其心態影響較大。如果別人說他(她)穿的合身,說他(她)的身材好或發型很酷,表麵上他們肯定顯得挺不好意思的,但內心卻很是樂意於此。當然美不僅僅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內在美。內在美主要是思想素質問題,包括對祖國的熱愛,對父母的孝敬,對別人的尊重,對社會秩序的遵守;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等。這都非一日之功形成的,需要成人的時時的指正,並用有效的讚揚鼓勵他們追求美。
最後,還要強調的是:對孩子意誌力、勇氣、自信心的讚揚。
愛迪生說“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好多人具有一份天才,可是為什麼他們還是不曾成功(即使他們也付出過汗水)?就因為他們沒有堅強的意誌力和自信心。本來要九十九份汗水,你付二十、三十就是九十八份也不能成功,隻有堅持到最後才行。
孩子們就像一塊未被雕塑的美玉,他們身上的種種優秀的品質將隨著你的開發與調教一天天增多,一天天鞏固於其個性之中。
二、“相比之下,這孩子還不錯”
我們看什麼事物都得有個參照物,你才能對其加以判斷。“是”是“非”的參照物,“遠”是“近”的參照物,“美”是“醜”的參照物。我們稱讚孩子也同樣需要參照物,需要加以比較,這才能顯出他到底是進步了還是後退了,是成熟了還是一如往日。
我們這裏的比較中讚孩子主要從三個方麵來說。
1.和藝術作品中的孩子或成人進行比較
2.同現實中的人進行比較
3.同孩子自己進行比較。
“藝術源於生活”,雖然其有誇張的一麵,但亦是脫離不了生活,藝術品中的人物大多是虛構。有的近乎完美,有的一無是處。但這並非無法比較。我們可以拿取其中的一個點或一個麵就行了。
許多好的影片和書籍不知使多少人為之振奮。影片和書籍中的英雄人物也不知不覺成了人們比較的對象。如《小兵張嘎》的機智、勇敢。《英雄兒女》中王成的大無畏,《雷鋒》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以及後來的《焦裕祿》。雖然他們做出了令人們敬佩的事,但他們身上的優點並不是被他們壟斷了,可能千千萬萬個人都擁有,隻是沒搬上熒幕而已,隻要你稍加留意,就會發現這種優點往往在純真的孩子身上體現的更明顯。
當你的孩子做了一件幫助他人的事,人可以拿雷鋒做他的榜樣;當你的孩子麵對挫折,不屈不撓時,你可以說他有保爾的鋼鐵意誌;當你的孩子為了失學兒童而砸碎自己心愛的蓄積小動物,你可以拿其壯舉與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相比。你覺得這話說的有些誇張嗎?從心理學的角度說,兒童有一種特強的模仿力。你們既然把他們比成英雄,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是個英雄,做什麼事都得拿出點英雄氣概來,不知不覺的會去模仿英雄的為人處事。就像一個班集體中的班幹部一樣,你是班幹部,你就得帶頭,做出榜樣,讓人服你。
現在一直流傳著“人比人,氣死人”的說法,但這並不代表你不能拿自己的孩子和別家的孩子比,不管怎麼說,藝術作品中的人物總不如現實生活中的人物有血有肉。
當你還小的,你父母也許常對你說這樣的孩子乖,那家的孩子學習勤奮等。當時你有何感想,你是否覺得那家的孩子真的那樣呢?不,你肯定會想,那家的孩子不乖的你沒看到,乖的時候恰恰被你發現了。這樣對孩子產生了好的效果嗎?但如果你說,我家兒子最乖了,都知道自己收拾房間了,鄰家就不如你,房裏亂糟糟,可讓他父母每天累的……這時你的孩子的虛榮心(或叫上進心吧)會使他們想到更進一步的稱讚,說不定明天就開始幫你掃地、做家務了。以證實他的確比鄰家某某優秀的多。
隨著孩子的一天天長大,他們不再問“麻雀知道它們叫麻雀嗎?”“電視機吃不吃飯?”這類問題,他們開始問你怎樣對待老師、同學,怎樣整理好的東西,怎樣做飯等問題,這說明他們開始懂得了要獨立生存了。這提問的本身對比就是值得大加稱讚了,你還有理由保持你的“金口不開”嗎?當然,上麵是說的一個大的過程。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僻如小王說他孩子:上次你語文才考了73分,這次一下子蹦到80分,我女兒了不起,進步真大呀,真讓爸爸高興。這時她女兒見爸爸這麼高興,又誇獎她,興奮的說“爸爸,這次發揮的不好,下次我考個85分給你看看。”女兒能這樣說,說明小王的話已生效,剩下的就是她女兒的向85分的奮鬥過程了。有些家長就對孩子要求過高,不僅不懂得讚美,反而大加責備。一個孩子說:“上次我數學考了98分,全班第一,媽媽很高興。可這次我隻考了89分,得了第四名,媽媽狠狠的罵了我一頓,這次題本來就比較難嗎?再說我也不可能保證次次考第一吧。”在這兒,這位媽媽就陷入了教育孩子的誤區,沒有用比較讚美法。隻看到孩子分數、名次的稍微下降,沒注意孩子思維等素質的提高,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
總之,在比較中你會發現孩子的進步,也可以根據孩子的實況,提出更適當的更高要求,使孩子更快進步。比較中讚孩子可以使孩子做得更好,對自己抱有更強的自信心去迎接明天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