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人不會贏得別人的讚美(1 / 3)

哪種人不會贏得別人的讚美

讓別人讚美自己並非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在現實生活中,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別人的讚美。

是什麼原因無法得到別人的讚美呢?原因不在別人,而在自己。

由於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缺點,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也正是由於這些缺點掩蓋了這個人的優點,從而無法獲得他人讚美。

解決問題的關鍵就是要克服這些缺點,而有些缺點是非常明顯的、致命的,要想獲得別人的讚美,就必須堅決地克服這些缺點。

一、成天想蠶繭——隻顧私

古語雲:“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這種思想被很多人視為座右銘。這種自私自利的個人思想對人際交往是十分有害的。沒有人會樂於同這一種人交往,就更別說去讚美他們了。

社會主義社會提倡集體主義,而這種個人主義思想與其是格格不入的。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必定很難為社會、他們所接受。

有時,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可能會為了出人頭地,達到自己目標,而不斷努力、奮鬥,但是他們的出發點卻是為了自己。當別人的利益同自身利益相矛盾時,他們必定會做出“先己後人,損人利己”的事情。

有許許多多的老前輩,他們不計較個人的得失,為了祖國、人民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這些人為我們做出了榜樣。他們的例子不勝枚舉。

雷鋒同誌經常利用節假日義務勞動。焦裕祿身患重病仍忘我工作。孔繁森放棄優越的環境,到西藏去奉獻青春……等等這些,無不說明大公無私的人千千萬萬,他們也贏得了全社會的讚揚和歌頌。

也許有人會說:“我們隻是平平凡凡的人,隻希望能通過勞動實現個人理想,至於什麼大公無私與我們沒什麼關係。”

其實,這樣想是錯誤的。我們在普普通通的生活、工作中,也不僅僅隻為自己考慮,一個人是無法生存在世界上的,需要許許多多的人的幫助。如果你一味地隻顧自己,在生活中就會沒有朋友,在工作上沒有夥伴,更別提去獲得別人的讚美了。

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的最主要特點,就是在考慮問題的時候,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以自我為中心,根本不去考慮對方的立場和利益。

這樣做的結果就會使自己的言行、判斷變得片麵,使自己變得孤立無援。

有一個孩子,在家裏是獨生子女,父母親人十分溺愛他。沒有任何人同他爭搶東西。從小,他就認為隻要是他喜歡的東西,別人就無法從他手中搶走。後來上了學,同學一和他發生爭執,他就大打出手,根本不肯把好東西同他人分享,形成一種強烈的獨占欲,後來,同學都不肯理他。

這種孩子就是因為在過份溺愛、放任自流的家庭中成長,形成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從而導致的獨占獨行。

根除這種思想的方法,就是要從自身思想下功夫,多去關心別人,多為他人著想。這樣做就會使你的人際關係變得十分通暢,也會得到他人的關心和讚揚。

二、美國前總統——不實

“實踐出真知”是一句至理名言。

有很多參加了工作的人說:“從前在書本中學的知識好像在實際工作中,並沒有什麼實際用途。”

這句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書本中知識是“死”的,而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又是“活”的。如果單從書本中固定的知識出發,是解決不了實際問題的。

這就要求在實際工作中,要想取得成績,就必須踏踏實實地從零開始,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那些迷信自己所學知識,整日為自己的豐富學識沾沾自喜,這樣的人就隻會落得像趙括那樣“紙上談兵”的下場。

這種脫離實際的人是不會獲得別人讚美的。

日本著名的企業界人士、精神保健岡本紀念財團理事長岡本常男先生曾向人講述過他的一些經曆,可借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