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生活,享受生活
俗話說得好:“相由心生,境由心轉。”如果你整天沉溺在自己悲傷的情緒中,久而久之,別人眼中看到的你就是眉頭深鎖的苦命人;相反的,若你能夠生活中隨處取些點點滴滴的快樂,自然而然,你的眉宇間就會散發出溢人的光彩。快樂是自找的,隻要換個想法,轉個念頭,人生就會更好。
一、學會無視生活瑣事
生命短暫,精力有限。如果你想真正做一些有價值的事,讓生命的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就必須設法忽略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有相當一部分人把他們的大好時光浪費在生活瑣事上,常常浪費時間和精力去做一些沒有任何價值的事,我認識不少自尋煩惱的家庭主婦,即使家具、瓷器、玻璃上的一個手印,也會讓她們擦洗半天,甚至把湯煮過了一點或麵色有點變質,也會使她們心煩,從而擾亂日常的生活。她們常常使保姆苦不堪言,即使是一點疏漏,也會斥責個不停。
生活中,像這樣的主婦實在太多了,隻要一點點瑣碎之事,就會讓整個家庭雞犬不寧。一些芝麻大的小事也會使她們情緒激動,喋喋不休,橫挑鼻子豎挑眼,甚至破口大罵,搞得每個人都疲憊不堪。
如果你想真正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想讓生命中的每一天都過得有意義,就必須設法忽略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隻要它們不給你找麻煩,就甭管他們。不要因為廚師做壞了一頓晚餐而影響了你的心境,也不要因為服務生的一點小錯誤就嘮叨個沒完,使他們覺得尷尬,也讓客人感到掃興。
有時,僅僅是因為丈夫或孩子在吃飯時遲到了一會,就使一些女人心煩不安,然後數落個不停。這樣的氛圍誰能心情舒暢呢?把時間準確到分鍾上,認為每件事都應該準確無誤,如果稍有出入,就會遭到毫不留情的責罵,與這樣的人生活在一起,簡直就像在地獄裏一般。
這樣並不能使生活過得有意義,相反,隻能為生活所累。當一艘輪船的載重已經威脅到航行的安全時,就應該毫不猶豫地把那些毫無價值的貨物扔向大海。我們應該學會無視那些瑣事,讓它們順其自然。否則,隻會讓自己感到煩躁而沒有任何好處。
許多看似不起眼的人總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煩惱,就像別在衣服裏麵的別針,你拿不掉它,它卻不時地戳痛你。不少老師也喜歡小題大做,把學生犯的微小錯誤任意誇大,使學生喪失了學習和生活的樂趣。這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非常不好的壞習慣。他們喜歡上綱上線,任意歪曲事實,甚至無休止地爭論,直到把一件小事變成大事,弄得大家心煩意亂為止。
喜歡在瑣事上作文章的人確實可惡,有時卻難以擺脫他們。就像掉在鞋子裏的沙粒,你不可能在大庭廣眾之下脫下鞋子,倒出沙粒。於是,這些沙子在你行走時,就不停地折磨著你的腳。
許多部門經理也是這般令人厭惡。他們一刻不停地咕噥著,把一些不值一提的事誇張成影響業務的大事,搞得手下人大為惱怒,卻敢怒不敢言。假如某個速記員不慎犯了個錯誤,那麼這一整天就別想有一個安寧的時候。如果每天隻是在小事上斤斤計較,吹毛求疵,這樣的生活也太可悲了!
生命短暫,精力有限,我們沒有過多的資本供自己揮霍。如果想充分利用生命中的每一天,為社會做些有益的事情,實現自己的價值,就必須去做值得自己投入時間和精力的事。許多人在小事上空耗精力,真正的大事卻沒有足夠精力去做。就像有漏洞的鍋爐,蒸汽在沒有驅動活塞,產生能量之前就已泄漏得一幹二淨。這種人整天做無用功,白費力氣,於己於人毫無用處,甚至總是幫倒忙。
眾所周知,女人們常常花大半天的時間,在精品店、時裝店裏挑一些平時根本不穿的衣服,有時逛了大半天卻一件不買,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盡。如果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諸如此類的小事上,真是太可惜了。如果能把這樣的時間用在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上,或者用來幫助他人,為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則是非常有意義的。
我們的社會中,把寶貴的時間和有限的精力浪費在無聊之事上的女人實在太多了!她們會不惜代價去挑選一條紮頭發的絲帶,購一頂適合自己臉型的帽子或一雙時髦的手套,這簡直就成了她們的生活習慣。在選擇物品時,有著較高的品味很重要,也很必要,本無可厚非;但如果過分地把時間浪費在這些瑣事上,則是可鄙的,如果形成習慣就更不幸了。
二、莫忽視生活中的美
多數人熱衷聚斂錢財,但還有比這更有意義的事,那就是把美和愛傾注於生活之中,讓生活美麗動人。不要隻一心想著掙錢。富人家藏金山,然而不一定會有審美的眼光和高尚的靈魂。他們把這些無價之寶都換成了金錢。
一個人如果不努力培養自己審美的情趣、溫良敦厚的品格和愛心,其一生的拚搏又有何意義呢?除了利欲熏心,熱衷於發財斂富,一心向上爬以外,就沒有其他值得自己追求的目標嗎?難道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謀求財富、擴大權勢嗎?難道沒有比這更珍貴、更美的東西,需要我們全力以赴、為之奮鬥一生了嗎?
你也許會說,無論是繁華的大都市,還是貧瘠的小鄉村,那些男男女女隻為一個目標而奔波,那就是物質財富,美在生活中是經常被忽略的。看看周圍吧,那些方方正正的高層建築,根本沒有藝術美可言;一些橋梁、公園、廣場、城市建設也毫無特色,甚至是醜陋到了極點。仿佛實用成了評判萬物的最高標準。如果把巴黎那些充滿浪漫氣息和藝術情調的人遷往紐約或芝加哥居住,他們都會發瘋的。那些美的感受,在這樣的環境下會消失殆盡。
許多美國人的家庭布置也是讓人不敢恭維。不是講究審美情趣,體現自己優雅的格調,而是從生活的實用性來考慮,一切顯得不倫不類,讓人無法接受。無論是居民住宅還是藝術大廳,都沒有精雕細刻的圖案,沒有漂亮的拱形結構,更沒有哥特式的設計風格,那些建築物就像成品衣服的包裝盒一樣平淡無奇。
對於那些一心隻想攫取錢財的人,人類傳承下來的精美文化難道無法進入他們的心裏嗎?如果一味讓高尚的情感、睿智和向善的一麵沉睡於心底,難道我們希望永遠成為不開化的人嗎?誰能準確地估價,那些擁有高雅情操和文明生活的人,究竟擁有一筆多麼大的財富?他可以讓自己的家庭充滿歡樂和愉悅,為所到之處的商店、工廠、辦公室帶來笑聲。據報載,在1853年到1856年的克裏米亞戰爭期間,受傷住院的士兵曾說過,當英國女護士福洛倫斯·南丁格爾到來時,他們能夠感覺得到;而即使南丁格爾走了很長時間,他們還覺得她仍然在眼前。他們能夠感受到南丁格爾小姐高雅的情操、優良的品質和無私的愛心。她把自己的快樂和熱情映照到了每個人的身上。
這些渾身洋溢著熱情和快樂的人,無論走到哪裏,都會感染別人的情緒,在他們周圍,不會有抑鬱和失望。就像太陽升起了就不會有黑暗和陰鬱一樣,在高尚的人麵前,任何粗魯野蠻的人都會覺得無地自容、四處逃竄的。對於凡夫俗子來說,那些在人格修養上有很高造詣的人,給予的最大啟示就是:極力塑造和藹可親、溫文爾雅、輕鬆愉快的心境。
而那些一心隻撲在錢財上的人,與他們相比,竟是多麼的粗俗啊!與他們的高尚品質相比,所有的物欲都會黯然失色。這些情操也可以為之贏得友誼,增添無限的力量。如果隻是為了一點眼前的利益或暫時的虛名,你慷慨地犧牲自己的快樂和品質,要知道,這些東西就像敏感的花兒,在自己精心培育下會鮮豔地綻放,為生活添光加彩。反之,將會使自己悲觀失望,甚至會毀了自己的一生。
難道生命的分量如此之輕,人情關係如此冷漠,以致人們都相互傾軋,爾虞我詐,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嗎?難道隻是因為自己強壯有力,就可以不遺餘力地滿足自己的貪婪之心,瘋狂地欺詐和掠奪弱小者嗎?難道發達國家尋求的隻是強權和實力嗎?
要知道,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是人類重塑完美品質的必由之路。現在許多人開始厭惡那種扼殺人的健康心靈的現代緊張生活,也極其討厭幾乎要壓垮人的現代繁重精神負擔。世上的男男女女總是在一些小事上較真,無視那些永存在偉人身上的的品質,把寶貴的精力浪費在蠅營狗苟上,真是令人不可思議。
你有沒有觀察過一些逐利的商人?每天早晨,他們穿過彌漫著花香的花園,或是經過安靜的公園,而此時處處透露出來的生活氣息都在向他們招手,但是,他們卻步履匆匆,目不斜視,根本無視這些美好的東西。那些充滿笑意的花朵,鬱鬱蔥蔥的灌木,綠意盎然的草叢,根本進入不了他們的眼簾。即便是在鄉間小道上漫步,也是同樣的冷淡和漠然。嘰嘰喳喳的鳥兒,歡唱的小溪,爭奇鬥豔的野花,也無法把他們從冥思苦想中拉出來——他們總是深陷於自己的商務而不能自拔。他們把心思全部都用於淘金掘銀上了,根本無暇顧及用美去裝扮生活。他們為了金錢,四處奔波,筋疲力盡,又怎麼會追求美的生活呢?
英國銀行家和博物學家盧怕克爵士說:“幾乎沒有人能意識到追求內在美的渴望,體驗到心靈深處的幸福,感覺到宇宙萬物的奇妙。也沒有多少人意識到,我們取得的成就不會比期望的多,更沒有人會想到,我們內心深處對於幸福的渴望會戰勝痛苦和憂傷。”
我們往往習慣於隻是把眼光鎖定在未來的目標上,並調動全身心的力量去抓住它。於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個美麗時刻與我們擦肩而過。經過全力的拚殺,或許我們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也獲得了自己夢寐以求的財富,卻是以犧牲豐富有趣充實的生活為代價的,這往往得不償失。
非常慶幸的是,我們的孩子還能領略到這個世界的美。一雙經過係統訓練的眼睛,總能夠發現生活的美;而在無知者的眼裏,是根本感受不到的。如果經過精心的培育和加強自我修養,就好像在眼前開啟了一條通向美的大道一般。加強年輕人審美的教育吧!讓他們從所見所聞,所作所為中感受到美,他們的思想就會變得更積極、更健康,他們的生活也就不再單調乏味,而是充滿豐富的想象,洋溢著活力,包容著友愛。
三、抓住每一次機會享受生活
無論對商人、學者、作家、教師、技師,還是對其他專業人員來說,如果要不斷地在自己的領域裏取得進步,就一定要讓自己的大腦多吸收一些新鮮養料。否則,就不能吸收新的知識和思想。而新知識和新思想正是人類得以進步、社會得以發展的基礎。
在人類曆史的早期,當時楠塔基特島上的路很少,且道路狀況很差。在那些布滿沙子的平原上,到處貼著告示,警示過客們“不要重複走老路”。最近,一個作家解釋說:“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就是奉勸過路人不要每一次都去重複地走前人的老路。最好自己開辟一條新路。這樣,自己會有一些收獲,也為大家做了好事。”
我們都知道思想僵化的害處。有一句成語叫“熟視無睹”,意思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總是處在同樣的環境中,對環境的熟悉使我們對於它的缺點視而不見。如果思想缺乏交流,那麼思想就失去了靈活性和對新事物的敏感性。如果我們不是常常追求進步,保持如年輕人般敏銳的頭腦,那麼不僅我們自己的工作會受到阻礙,我們整個人都會變得平庸。大腦像肌肉一樣,隻有在使用中才能得到磨煉。如果一個人在工作中停止了思考,那麼日漸一日,他的大腦會變得遲鈍,他的工作毫無進步,直到最後他失去了進取心,不能公正地評價自己的工作。這個時候,他就不再進步了,而開始大步地倒退了。
不斷地超越自我,沒有什麼比這更能夠催人進步。不管一個人的職業是什麼,如果他每年都能夠徹底地反省一次,找出自己的缺點和認清阻礙自己進步的地方,那麼他將會取得十倍於現在的成就。
涉世之初,我們或許會許諾,永遠不會降低我們的理想,我們會永遠追求進步,與時代最先進的思想潮流相同步。但言之易,行之難。很多人沒有告誡自己,要始終保持自己的理想,這樣的人很快就沒有希望了。
保持快樂的惟一方式就是抓住生活中的每一次機會,享受生活。並非隻有等到你有了金錢和地位時才可以享受生活。一次輕鬆的旅行,購買一件藝術品,建一座舒適住宅,或者其他的一些抱負並不是隻有你有錢有地位之後才可以實現的。一天天,一年年地推遲實現自己的夢想,不僅使自己失去了現在的樂趣,還阻礙了我們追求未來幸福的腳步。
總是把快樂寄托在明天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錯誤。許多年輕的夫婦,整年像奴隸般的工作,放棄了每一個放鬆和追求快樂的機會。他們不讓自己有任何的奢侈行為,不會去看一場戲劇或聽一場音樂會,也不會去做一次郊遊,不會去買一本自己渴望以久的書,沒有閱讀興趣和文化生活。他們想,等自己有了足夠的金錢時,就會有更多的享受了。每一年他們都渴望著來年自己會過上幸福的生活,或許可以做一次奢侈的旅行。但是當第二年到來的時候,他們會發現自己必須再忍耐一些,節約一些。於是,一年年地這樣推遲,直到自己變得麻木。
最終,當他們覺得他們可以去追求一點快樂的時候,他們可以去國外旅行,可以去聽音樂會,可以去購買一件藝術品,可以通過閱讀開闊自己的眼界時,已經太晚了。他們習慣了單調的生活。生活失去了色彩,熱情消逝了,雄心磨滅了。長年的壓抑破壞了自己享受生活的能力,他們犧牲了自己的健康和快樂得來的東西卻變得一錢不值了。
難道生活就僅僅是吃喝拉撒睡嗎?除了美元、土地、房屋和銀行賬戶外,生活難道不應該有其他的一些樂趣嗎?既然上帝賦予了我們神奇的力量,為什麼要讓它磨滅呢?如果人隻像野獸那樣過得毫無生活樂趣,人就不成其為人了。
四、學會忘懷之道
生活中不順心事十有八九,要做到時時順心,就要做到放得下,不愉快的事讓它過去,不要放在心上。這幾年來我一直是這樣調整自己的心態的。記得有一次,我太太向我提起一件已經過去的懊惱事,我本來好好的心情一下子就變壞了,兩人談話的情緒也沒有了,沉浸於氣惱的往事回憶之中。突然,我意識到:我這不是在自己折磨自己嗎?在家生別人的氣,別人可能正在愉悅之中呢。他能愉悅,我怎麼就該生氣?於是,我對太太說:“過去的事讓它過去吧,多想些愉快的事,自己給自己添壽好嗎?”太太也笑了。從此,我們學會了忘懷。
每個人本來都具有充沛的精神活力,但因為某些心理壓力,如緊張、失敗、挫折等等,漸漸形成情緒問題。有時反應暴躁,有時反應冷淡,導致心灰意懶,半途而廢。為了培養積極的生活態度,一定要學習忘懷之道。忘懷之道,可以使我們真正放下心中的煩惱和不平衡的情緒,讓我們在失意之餘,有機會喘一口氣,恢複體力。腦子的作用,不隻是幫助我們記憶,更是幫助我們忘懷。應時時刻刻排解多愁善感的情緒,把惱人的往事放在一邊,不要讓自己被種種紛擾所困,而要讓愉快的心情時時陪伴自己。隻有這樣,我們才有積極的精神和體力去生活,去工作。
樂於忘懷是一種心理平衡。有一句話說的是:生氣是拿用人的錯誤懲罰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別人的壞處,實際上深受其害的是自己的心靈,搞得自己狼狽不堪,不值得。樂於忘懷是成功人士的一大特征,既往不咎的人,才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進。要把慘痛的往事忘懷,是一件不容易辦到的事情。比如某人算計你,使你無法加薪,失去升職的機會,此刻,你見之恨不得剝其皮,抽其筋,戮其肉,剁其骨,叫你如何忘懷呢?
托爾斯泰說:“我們能夠愛恨我們的人,但無法愛我們恨的人。”愛是生命的動力,恨也可以成為生命的動力。向所恨之人報複,而不是忘懷,也可以激人奮發圖強。文王姬昌、越王勾踐就是因恨而建立國家的成功典型。我們生活在現在,麵向著未來,過去的一切,都被時間之水衝得一去不複返,我們沒有必要念念不忘那些不愉快,那些人間的仇怨。念念不忘,隻能被它腐蝕,而變得憎恨和怨恨。。導致精神崩潰,而陷自己於瘋狂。
做人,不但要忘懷不愉快的往事,也要放下沾沾自喜自鳴得意的情緒,那些情緒,往往陷你於虛妄之中。從心理學角度看,無論你惦記的是快樂的往事或悲愁憎恨,長期生活在過去的記憶裏,就會與現實生活脫節,會嚴重威脅心理健康和心智的發展。
忘懷,它是忙碌的樹蔭。它讓我們在燥熱疲倦時,有機會休息,使活力恢複過來。然而,怎樣才能忘懷呢?隻有一個方法:放下。
康德是一位懂得忘懷之道的人,當有一天發現他最信任的仆人蘭佩,一直在有計劃地偷盜他的財物時,便把他辭退了。但康德又十分懷念他,於是,他在日記上寫下悲傷的一行文字:“記住要忘掉蘭佩”。真正說來,一個人並不能那麼容易忘掉傷心的往事。不過,當它浮現出來時,我們必須懂得如何使自己不陷於悲不自勝的情緒,必須提防自己再度陷入憤恨、恐懼和無助的哀愁裏。這時,最好的方法就是扭頭去專心工作,計劃未來,或者去運動、旅行。
學習忘懷之道,讓許多憤恨的往事放下,日子久了,激動情緒也就越來越少,心靈和精神的活力得以再生,恢複了原有的喜悅和自在。
有時候,我們的悲傷和內疚是因為自己做錯事引起的,這時可以用補償的方法來幫助忘懷。例如用誠懇的道歉,或者用其他方法補救,使自己身心保持平和。
有首禪詩,吟詠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一個人如果學會了忘懷之道,不愉快的心情自然會消失,代之的是朝氣蓬勃的新生,成功將向你再度招手。
五、品味生活的微妙之處
人生的美妙之處,即在於我們的視線觸及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每一種事物,小如小草、水滴,大至日月、山河,都充滿著奇妙多變的美。一般人多對生命周圍各種奇妙的變化和景觀感到驚奇和讚歎,卻很少有人能領略到生活中那些平凡的美麗。
馬歇爾提醒我們說:“家居生活中,常有一些美的景象,卻鮮有人注意:梅子醬透過的日光、肥皂泡的的彩虹、藍色碟子裏的蛋黃、白紗幔滲過來的月光、酸果蔓汁的玻璃杯色、小屋中的藍色百葉窗、石縫中的紅玫瑰、新烘烤的麵包、古銅台上的燭光以及西班牙狗眼睛的棕黃。”美,實際上存在於生活中的每一個微小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