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難買是朋友
一、交友天下
不要靠饋贈獲得朋友。你須貢獻你誠摯的愛,學會用正當的方法來贏得一個人的心。
“這些年,一個人,風也過,雨也走,有過淚,有過錯,還記得堅持什麼”,周華健一曲《朋友》唱出了朋友的心聲,唱出了朋友在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位置。
生張熟李的人,人緣看起來挺不錯,新朋友一個接一個,但是真正需要幫忙的時候,隻怕一個可依賴的朋友也沒有。
交朋友有點像曬梅幹。梅幹起初也是新鮮的果子,經過一番時日的醞釀,才製成後來的美味。朋友自然也是由生而熟,在長時間的交往之中,各種不同的思想見解,經由交流和衝突,而獲致融洽兩個不同的東西,要完全融合,需要時間,時間是最好的考驗。隻有在麵臨變故的時候,能夠共患難的人,我們才稱之為朋友。
盡量和那些“道德高尚,性情良好,站在人生光明麵”的人交往,這樣所得到的好處十分驚人。這幾年來,各行各業的男女,他們以內向、能力不足的模樣進入商界,可是幾周後,這些人就變得有信心、有能力。這到底為什麼呢?在許多情況下,這些人過去一直生活在消極的環境中,而且周圍的人也不斷地在他們心靈中注入消極的因素,並且告訴他們哪些事情不能做。他們進入商界即意味著在環境與同事方麵是一種極大的轉變。現在,每一個人都開始向他們說,他們能做些什麼,他們從經理與同事那裏聽到了積極的敘述。他們每天都看見這種方式在各方麵產生的結果。由於他們發現這種喜歡自己的做法實在是更有趣,所以他們幾乎立刻開始改變自己的自我形像。
請記住:你會獲得你周圍的人的大部分思想、舉止與個性。即使你的智商也會受到你的環境與夥伴的影響。曾有人做過這樣的試驗,測試東方猶太兒童和歐洲猶太兒童的智商,地點選在以色列的克伊布茲,各項實驗的結果顯示,東方猶太兒童的智商平均為85,而歐洲猶太兒童的平均智商為105。這證明歐洲猶太兒童比東方猶太兒童要來得聰明些。可是當他們都在克伊布茲住過四年以後,由於當地環境是積極的,學習環境良好,而且獻身學習的氣氛也很實在,所以平均智商都達到了115的相同水準。
這個試驗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當我們跟具有積極態度、道德觀的正當人士做朋友時,成功的機會也就大為增加了。
德國的卡西爾說:“沒有朋友的人,隻能算半個人。”波斯的薩迪則說:“損失一個朋友你就損失一個肢體,時間可使自己的痛苦減除,但失去永不能補償。”
當今世界日新月異,在什麼都是越現代越好的年代裏,惟有友誼使人們保持著古老的特色;朋友如同文物,越老越珍貴。美國的傑弗遜說:“我發覺友情像酒。新釀時生澀,隨著年代而醇熟之後,就真是老者恢複體力的興奮劑。”友誼如同文物和醇酒,越老越顯示其價值。
讓我們來看看男人的友情吧。男人從小就對友誼充滿了種種美好的幻想,他希望孩提時代的友誼永遠牢不可破,彼此之間的競爭友好和善。他希望同學和戰友忠心耿耿,希望父輩和兄長和藹可親,希望親朋好友能與他同甘共苦,這就是男人的理想。兩個同樣強壯的男人同心協力,攜手並肩,一道走向世界,走向生活,瞧,多麼美好!
在這個理想王國之中,一個男人會為他最好的朋友做任何事情。他會為他朋友排憂解難,當朋友遇到經濟困難時給予他物質和金錢上的資助,他會千裏迢迢趕去救助困境中的朋友;為了朋友,即便冒生死之危險也在所不辭。在這個理想王國之中,也渴望向朋友傾聽他心底的愁煩;在他蒙難受挫或抑鬱不安時,得到朋友的慰藉和陪伴。
二、朋友真、感情深
自己先做一個好人,然後找和你相仿佛的人做你的朋友。能如此,友誼才能穩固地成立。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在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麵的交往十分頻繁、複雜,對結交朋友的數量、質量等方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朋友之間,重的是義氣之交,重的是肝膽相照。交朋友要交有血性、有骨氣、有仁德的朋友。利勢、利權、利財之交,不是長久之交,尤其是知法犯法的官兒們犯在如此朋友手中,豈不是大糊塗蟲?
有的人交友是為了害友,在實際生活中,這卻是活生生的現實。有些人為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者是為了實施某種非法行為,不擇手段尋找勾引目標。一旦他選中了,便千方百計地拖其下水,使用脅迫、利誘、欺騙、教唆等種種手段使原來品行良好的人走上邪路,毀滅了自己。應該說,這類朋友是最可怕的,也是最毒惡的,和這樣的人結交無異於自我毀滅。
在現實生活中,任何人都要和他人進行各種各樣的交往,在交往之中就不可避免地有親疏遠近之分。來往比較頻繁,相互感情比一般人親近,互相幫助較多的人就有可能發展為朋友關係。由於人們的世界觀、興趣、愛好各不相同,所以朋友也有許多種類型。正所謂“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人人都希望能夠交上知心朋友,知心是重要的,你知道我的思想,我知道你的想法,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共同進步,這是知心朋友交往的主要內容。但是,所謂的知心朋友,他還必須是善良、坦蕩、無私的,如果所結交之人品行不端,即使他對你再好也是不可交往的。
也許你需要朋友,你盡管去結交,但你必須知道:你為什麼要結交朋友呢?需要結交什麼樣的朋友?如何選擇朋友?在結交朋友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哪些問題?隻有這樣,你才能保證所結交的朋友對你會有所幫助,不至於因擇友不慎而招致麻煩和災難。中國人好結交朋友,這是由於中國幾千年文化的影響所致。在古代,勞動人民就素有善良質樸、樂於助人的美德。正因為人們所結交的知心朋友對人的一生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交友必須注意擇友。
1謹慎擇友
我們在擇友時,首先一定要明確自己的標準,即結交品行端正、心地善良、樂於助人、勤奮上進的人。這樣的朋友就是益友,一生中都會對你有很大幫助。有的人以興趣相投作為惟一標準,而不論對方的思想品行,隻講朋友義氣,隻要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同樣好。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肯為我赴湯蹈火,我也會為你兩肋插刀。至於是不是有利於自己,有利於他人和社會,則根本不考慮了。在他的朋友中,既有講吃講喝者,又有講玩講鬧者,甚至還有為非作歹、流氓地痞之類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樣一來,難免影響到自己。因此,我們一定要慎重選擇朋友,切不可濫交,一定要避免和那些道德品行不端的人結交,免得沾染惡習。
2多交必濫
交友結友不在多,而在於質量,多交必濫,這是在中國古代人對交朋友的經驗總結。人們常說:“朋友遍天下,知心有幾人?”的確,知音難覓呀。況且,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加選擇,一味地以多結交朋友為榮,則會整日忙於應酬,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與朋友的周旋上,必然影響自己的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再者,結交的人多了,也必然影響到對朋友的視察和鑒別,如果所結交的人中有品行不端或用心不良者,也很可能給你帶來危害。在社會上,確實有這麼一種人,以廣泛結交朋友為榮,可以說三教九流,無所不交。嚴格地說,這不是在交朋友,隻不過是不負責任的一般交際行為。真正的朋友不在於相互利用,而在於共同的誌向和思想,在於互相幫助,使生活增加樂趣,讓友誼為你的生活再增加一些光彩。
3不可輕率
我們應把結交朋友看做一項十分嚴肅的事情。當你在結交朋友時,一定要認真對待,絕不可輕率。在與對方交往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其思想、興趣、愛好、品質和行為,掂量一下是否值得結交。當然,這裏並不強求朋友是各方麵都比自己強的人。“毋友不如己者”。孔子是說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這種觀點雖然帶有很大的片麵性,但也說明了交友的道理不可輕率。因為朋友之間本是互有短長的,在這方麵你有優點,在其他方麵他有特長,朋友相處,長短互補,這也是交朋友的益處之一。請不要誤會,孔子的意思是要交思想純淨、品德高尚的人,向這樣的人看齊。還要注意,看朋友是不是值得結交並不是不允許朋友有缺點。人無完人,朋友也是如此。隻要你所結交的朋友品行端正,能夠真心幫助你,不至於對你有害,就可以了。
三、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廣泛交友,同心同德,和平共處,是恢複人類本性的具體特征。而談到兄弟般的友誼,則是男性交往中最親密的形式。它經受了嚴峻的考驗之後,便有著堅實的基礎。它具有親密的父子之情和友愛的同胞之誼。任何一方都可以己之長,對另一方進行不客氣的指導和批評,也由衷地為對方的進步和成功而歡欣鼓舞。當一方感覺不適,舉止失當,或感情脆弱時,則馬上從另一方得到同情、忠告和鼓勵。對方則立刻會冷靜下來,仿佛注入了新養料和血液。無論在物質上,還是在精神上,知己朋友都能夠同甘共苦。朋友之間不存在任何競爭,一個人的成功,就是兩個人的勝利。
許多人交友處世常常涉及這樣一個誤區:好朋友之間不需要講究客套。他們認為,好朋友彼此互相了解,親密無間,如兄如弟,有難同當,有福共享,講究客套太拘束也太見外了。其實,他們不知道朋友關係是以相互尊重為前提的,容不得半點幹涉、強求和控製。彼此之間隻有情趣相投、脾氣對味則合、交,反之,則離、絕。朋友之間再熟悉、再親密,也不能不尊重對方,不講客套,否則,默契和平衡將被打破,友好關係將不複存在。
充沛的感情能促進和諧深沉的交往,這種感情不是矯揉造作的,而是真誠的自然流露。中國自古為禮儀之邦,用禮儀來維護和表達感情是人之常情。
不過,我們說好朋友之間講究禮儀,並不是說在一切情況下都過於講究禮儀,而是強調朋友之間要相互尊重,不能跨越對方的禁區。每個人都希望擁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朋友之間過於隨便,就容易進入這片禁區,從而引起對方不滿。例如,不問對方是否空閑、願意與否,任意支配或占用對方已安排好的寶貴時間,一坐下來就說個沒完,全然沒有意識到對方的不便,或者一意追問對方深藏心底的秘密,一味探聽對方私事。還有,忘記了親兄弟,明算賬的古訓,忽視朋友是感情一體而不是經濟一體的事實,用物不分彼此,花錢不記你我。如此種種,都是不尊重朋友,侵犯、幹涉他人的表現。偶然疏忽,可以理解,可以忍受,可以寬容。如此長此以往,必生間隙,從而導致朋友的疏遠或厭惡,友誼的淡化和惡化。所以,好朋友之間也應講究客套、恪守交友之道。
古言道,“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能得一知己,死而無憾”。都是說明知己朋友難覓。這裏不是因此就要少交朋友了呢?或者一味強調交友的審慎,就認為這個也不可靠,那個也信不過呢?當然不是,人既然生活在大千世界之中,處在各種社會關係之中,交友是必然的,不但要有生死與共、患難不移的朋友,也要善於和有這樣那樣的缺點錯誤甚至是反對自己的人交朋友。
四、有付出才有回報
一個人隻要對別人真心感興趣,在兩個月之內,他所得到的朋友,就比一個要別人對他感興趣的人,在兩年之內所交的朋友還要多。
《職業婦女》雜誌主編琳·波維琪曾經在《新聞周刊》工作了二十五年。她是以秘書受雇,後來升任為研究員,最後榮膺《新聞周刊》第一位女性資深編輯。這個職位表示她必須督導作家與編輯,而他們以前曾經是她的主管。波維琪回憶道:“事情發生了有趣的逆轉。”
其實大部分的同事對她的晉升都相當認同,隻有一位編輯不以為然。波維琪說:“那位編輯從開始就無法接受這個安排,倒不是因為討厭我,而是因為他認為我得到這個職位憑的隻是性別,而非真才實學。我是從別人那兒聽說他的想法,當著我的麵,他什麼都沒表示過。”
波維琪盡量保持平靜,她讓自己盡快進TY 新角色。她協助提供故事的新點子,她經常與作家們交談,她對轄下的六個部門——醫藥、媒體、電視、宗教、生活方式與理念——都表現出真正的興趣。
波維琪晉升後六個月左右,有一天這位編輯走進她辦公室坐在她對麵的椅子上,對她說:“我得告訴你,當初我對你的晉升很不以為然,我覺得你太年輕、經驗不足,隻因為是女性就得到了這個職位。”
“但是,現在我想告訴你,我真的很感謝你對工作的濃厚興趣,以及你對作家們與編輯們的關切。在你以前的四位資深編輯,我對他們隻有一個印象,那就是他們隻把這個職位當作跳板,沒有一位真正關切這份工作。而你卻完全不同,你是真正對這份工作感興趣,並且對每個人感興趣。”
毫無疑問地,波維琪把她多年培養起來的管理風格帶到她在《職業婦女》雜誌的新職務上。她說明道:“你應該認真對待每一個人,絕對不能拒人於千裏之外,而且必須經常與他們接觸。我常常走動以便與同仁交談。我們有一套聚會係統,因此每一位同仁都知道某一天的某個時間,會有機會與我單獨談話。他們一定會有機會、有時間說想說的話。我對他們的所做所為很感興趣,我對他們的工作感興趣,我對他們這個人本身更感興趣。”
對他人表示真正的興趣——隻有這樣才能令別人對你感興趣。人們隻有在別人的真誠關切下才會有所回應,因為他們沒辦法不回應。
其實,這其中有著最基本的心理因素。別人關注我們,總會讓我們受寵若驚,讓我們覺得與眾不同,更讓我們覺得舉足輕重。我們喜歡跟對我們感興趣的人來往,我們喜歡跟他們建立友誼,我們也對他們感興趣以報答他們的關切之情。
湯姆·哈特曼·蒙席已經成為紐約長島天主教會中的一位傳奇人物。多年來,他總共主持了三千八百場婚禮,並曾為一萬名以上的新生嬰兒施洗。怎麼會有這麼多人請求這位蒙席的主持呢?難道就沒有別的神父可請了嗎?當然不是,隻是哈特曼·蒙席所表現出來的對人濃厚的關切之意,還沒有別人能及得上。
哈特曼主持婚禮並非一成不變地公式化。他通常會花時間真正了解這兩位來找他主婚的新人。他請他們到他的住所,又登門造訪他們。在那幾個月的時光中,他常引導他們談論自己。就是用這種方法,他才能真正主持一場符合他們個人需求與興趣的婚禮。
他會對新人說:“好,我答應主持這場婚禮,但是我不隻把它當做一個禮儀,我真正想發掘的是其中的奧秘,我要把它設計得超乎想像的美好。所以,我想先了解你們,我會跟你們談談你們對彼此關係的看法,你深愛對方的是什麼。我想了解你們之間是否麵臨過挑戰,你們又是如何克服的。在你們的婚禮上,我也會談到這一點。”
哈特曼主持婚禮絕非易事。但是他對人的關注,卻使新人更了解彼此,這才是最重要的收獲。哈特曼說:“當他們發現我對他們一生中的關鍵時刻是如此重視時,他們在其他方麵也會聽取我的意見。”
哈特曼以同樣的態度為嬰兒施行洗禮。他一定會先了解這一家人,包括嬰兒,以及所有一切使這嬰兒的誕生具有特殊意義的事情。為了給一位單親媽媽的孩子施洗,他甚至陪那位母親去參加拉瑪茲自然生產課程。
哈特曼表示,由於這種關切,使他在勸服準爸爸們陪妻子一起上課準備分娩時,變得更具說服力。因為哈特曼自己都去拉瑪茲教室,才能贏得那些男士們的信任,而他也才能鼓勵他們:“去參加吧!你將會接觸到真正的奧秘。”許多人回來談到那場動人的經曆,都說:“如果我沒有真正經曆過,那我永遠隻是隔岸觀火的旁觀者。”
要對人表示感興趣,方法不下千百種,而且大部分都比去參加拉瑪茲課程容易得多。對人表示感興趣,有時候隻要用開心的聲音回個電話就可以了。接電話時,隻要用一種:“我很高興接到你的電話!”的聲調打招呼。或當你逛街碰到熟人時,也能對這次巧遇表示出真正的喜悅,這些都是對人感興趣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