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沉浮記
英國在20世紀60年代曾經出現過一個名叫吉姆·斯特萊的億萬富豪,此人掌握著資本達2.9億英鎊的大帝國:斯萊特一沃爾克證券有限公司。在當時,2.9億英鎊是嚇死人的大數目了。吉姆是英國家喻戶曉的風雲人物,他的“聯營集團”成了“賺錢”的同義語。
可是後來,一夜之間肥皂泡破滅,市場崩潰,聯營集團倒閉。吉姆的800萬英鎊化為烏有,還欠下100萬英鎊的債務。但是他最後又從商海中浮了起來。
就是這個吉姆,發明了“破產富豪”和“負百萬富翁”的名稱。吉姆是怎麼發了大財又失去了,最終又失而複得的呢?讓我們先從他的身世說起。
吉姆是個獨生子,生長在倫敦北區,1953年24歲取得了會計師資格。他很早就在公司的管理方麵顯示出才幹。起切他在一家虧損達4萬英鎊的公司裏工作,由於他在經營管理和商業技巧方麵的特殊資質,隻一年時間就使公司扭虧為盈,並且淨賺2萬英鎊。
初嚐成功甜頭的吉姆辭職去辦自己的公司,誰知出師不利,才3個月就一敗塗地。這是他的頭一次失敗。
欠了一身債的吉姆,在一家公共汽車和馬車車身製造公司裏幹了3年,升任為該公司銷售部經理。大約一年以後,他因為長途奔波推銷產品而病倒。在住院治療和康複期間,他琢磨出了一套他的“祖魯人原則”。這條原則的意思是:隻要選擇一個比較狹窄的課題反複鑽研下去,就會成為這方麵的行家裏手。比如說,你在《讀者文摘》上看到一篇有關祖魯人的文章,仔細讀過之後,你就比你這條街區的人對祖魯人要知道得多些。如果你再跑到圖書館把有關祖魯人的書籍都借來看,你就知道得更多。如果你去南非到祖魯人住的地方繼續研究,你就比英國仟何一個人對此題目知道得多些。
吉姆說:“重要的是,因為祖魯人是一個比較狹窄的題目,你可以集中精力去對付他。正如激光束要比霰彈槍更好一樣,是相同的道理。”
吉姆的想法是把祖魯人原則用到證券市場上去。為此,他仔細鑽研較為狹窄的淨利收入領域,而不去研究公司的資產。他把他的全部錢財都購買他認為有前途的一家公司的股票,而不是分散冒險。他投入2800英鎊,幹了3年之後滾成了5萬英鎊。
他一邊業餘玩股票生意,一邊先後在幾個公司裏任職,從一家公司的商務經理到另一家公司的財務經理。1964年春,他放棄了萊蘭集團前途無量的職務,專於投資事務顧問。這時他結識了前運輸大臣沃爾克。
起初吉姆做些小額的證券生意,他的事業蓬勃發展起來。不到半年他弄到了做大筆證券生意的特許狀。半年之後,吉姆——沃爾克證券有限公司成立。公司開業之後,他對銀行、投資和工業方麵都有濃厚興趣。如此經過7年,公司成了歐洲屈指可數的大財團;1972年,又擁有2.9億英鎊的資產,所經營的公司從事銀行、地產、保險、工業和投資管理。
到了1973年,證券市場崩潰,銀行發生危機,地產市場關閉。兩年內,這艘大船就沉沒了。1975年10月,吉姆從公司辭職出來後,不但成了一名破產富豪,而且還麵臨新加坡政府的刑事起訴。吉姆背了100萬英鎊的虧空,新加坡政府先後向吉姆等人發了15次傳票,要求引渡。英國政府也對他發出了逮捕狀。法庭後來作出了有利於吉姆的判決,拒絕引渡,可是吉姆為這事已耗費了1年的時光。
吉姆回憶當時的情況時說:“許多問題攪到一起,實在叫人為難。突然之間,你從800萬變成負100萬。這時還要養家糊口,又來了引渡的威脅。跟一個國家打官司可不容易,因為法院是不想對它說個不字的。”
吉姆這一跤摔得好慘。除了吃官司,就是權勢、地位和金錢的喪失。此外還有欠債。吉姆認為“就在這種時候,最能識別真假朋友,這時候我沒有碰到多少讓我不愉快的朋友。”他的朋友們也說,“吉姆走紅的時候對人好,因此他走下坡路的時候,人家也對他好。”
但是交朋友是一回事,生意場中的人際關係則是另一回事。就拿股票市場來說,經紀人是不想和買賣股票的人聯合起來的。金融界作為一個整體,是隻認合同不認人的。在困難的時候,他們是不願意跟你聯合或者給你支持的。
吉姆其實並不是從800萬英鎊一下子變成負100萬英鎊的、那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商場如賭場。吉姆這個人不計較走什麼樣的路,他隻注意後果。他剛栽了跟頭,辭去了董事長的職位,立即又投入生意場,進行新的“賭博”。他到一家製造窗框的公司去工作,又做起了捕鮭魚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