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心裏話,高欣不願意和南宋交惡,更不願意動手。隻要南宋朝庭、皇帝不昏庸,應該不會犯那種低級錯誤。南宋出兵進攻華夏,最高興的是蒙古人,那才是真正的漁翁得利。
南宋皇帝真對華夏出手,高欣不會手軟,絕對是狠狠的教訓一下南宋皇帝,讓趙昀明白,華夏不是他想揉捏就能做到的。華夏護國軍能抵抗蒙古人,同樣有能力抵抗南宋大軍,能維護華夏境內的安全。
出售三萬匹戰馬給南宋,一方麵是賺錢,補貼護國軍的支出。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讓南宋麵對蒙古鐵騎南下時,別再一戰就敗,一戰就逃,盡量保護中原百姓的安全。對高欣來說,南宋與華夏是二個兄弟,沒必要內耗,應該一致對付蒙古人。
田原繼續介紹道:“占城是個野心勃勃的國家,咱們拿下安南後,一直在背後搞小動作。先後與真國、蒲甘、古蘭等國聯係過,想教唆幾個國家同時對咱們華夏出兵。好在真國、古蘭二國能看清楚形勢,並未被占城蒙蔽,明白一旦出兵,就意味著戰爭,二國沒有勇氣麵對咱們護國軍。
前段時間,占城派出信使,是來和咱們談邊界問題,不過沒有實質性的進展,雙方都無意深層次交流。從種種跡象表明,占城有可能會派出使臣到南宋,說服南宋朝庭對咱們用兵。
真國相對來說是一個喜愛和平的國家,以咱們華夏之間的貿易量逐漸上升。真國從咱們華夏采購大量的醉明月、玻璃製品、絲綢、臘染布、香水、香皂、茶葉等日用品,止前還準備采購各類兵器。咱們從真國那裏交易回來需要的香料、珍稀林木、大米、礦石等物資,算是雙方均得利,所以沒有任何情報顯示真國會對咱們出兵。
吐蕃是一個地域寬廣的地區,目前沒有統一,各部落間戰爭不斷。咱們華夏境內的商家開展對吐蕃貿易,交易回大量優秀的戰馬、牛羊、皮張、藥材、珠寶等。吐蕃境內需要大量的茶葉、臘染布、絲綢、食鹽、療傷藥、兵器等,這些產品都是咱們需要對外銷售的東西,交易雙方都有利。
前段時間,飛膺部落從咱們這裏采購了大量的刀、槍、箭,估計吐蕃境內新一輪的爭鬥馬上就要展開。當然,咱們商隊銷往吐蕃的物資,並非隻有飛膺一個部落,是有十多個,實力有大有小。吐蕃境內部落間的爭鬥,符合咱們的利益,咱們隻要不斷的往吐蕃境內銷售產品就好。
古蘭是一個小國,麵積小、實力弱,不會對咱們形成威脅。蒲甘卻是一個大國,擁有二十萬大軍。蒲甘國王猜出察也是一名野心勃勃的家夥,幾年前曾經派其弟猜出桑到密枝納,弄了個什麼克欽幫國出來,最後被甘將軍消滅。前段時間蒲甘國王猜察也派人來了,不過雙方談來攏,算是不歡而散。具情報顯示,蒲甘同樣在做戰爭準備。冬季如果咱們護國軍不出手,估計猜察會再次出手。”
高欣道:“情報就這些,大家議一下,說說自己的看法、意見、建議。”
高鋒道:“占城一直賊心不死,建議這次出兵把占城給徹底解決。那樣的話,咱們在兵力布置上更寬鬆,可抽調出更多的兵力出來對付蒙古人的入侵。”
高欣的話引起爭議,大家紛紛讚同。畢竟在坐的都是將軍,不喜歡搞陰謀詭計,聽到占城四處攪屎,心裏非常的不爽,想幹脆滅了占城算了,那樣一了百了。
段譽出言道:“占城是要解決,但不是現在,占城擁有三十多萬兵馬,不是想吃就能一下子吃掉的。目前占城防備嚴密,咱們無法再行偷襲之計,隻能穩步推進,那樣在兵力上,咱們抽不出更多的兵力支援前線。兵力不足,一旦開戰,搞不好打成拉鋸戰,最後形成對峙。”
高欣對占城很仇視,心裏同樣想馬上對占城動手。但理智告訴高欣,此時不是時候。正如段譽所講,一旦形成對峙,護國軍將麵臨其他方麵的打劫。還有就是不能集中殲滅占城大軍,搞不好就要打叢林戰,那戰爭就會陷入困境。叢林戰,開玩笑,連強大的M佬都沒占到便宜。
高欣沒表態,而是反問道:“高鋒,你麾下海軍情況怎樣?”
護國軍海軍從開始到現在,三年時間消耗了大量的錢財。為些其他陸軍將領意見挺大的,覺得發展海軍沒必要,是燒錢的主。如果將發展海軍的軍費用來擴大陸軍的話,最少能讓護國軍兵力增加一倍有餘。但高欣一直堅持要大力發展海軍,不論是錢財,還是物資都全力支持。
剛開始時,新建的護國軍海軍是菜鳥,不懂海戰,訓練一段時間後,高鋒覺得差不多了,就出海去清剿海盜。可是一到戰鬥打響,高鋒才明白,海戰不是陸戰。是二個完全不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