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一個女人的精神勞動(1)(1 / 3)

1.初戀的自白:《窗外》

現在,我們來看一看瓊瑤人生中的裏程碑和轉折點——《窗外》。

《窗外》並不是瓊瑤寫作的第一部小說,但卻是她真正意義上的“處女作”,在她的人生和她的作品中,都具有特殊的重大意義。

《窗外》寫作於1963年,瓊瑤正處於內憂外患,生命的考驗達到白熱化的激烈高峰,她的天才經過長時期的積累、整合、鑄造、砥礪,厚積薄發,正在尋找痛快淋漓的突破口,《窗外》的寫作,正可謂適得其時。

瓊瑤寫作《窗外》,不僅僅是天才,也不僅僅是運氣,那裏有她真實的情感寄托,有她的人生觀和方法論的自我總結和梳理,《窗外》是瓊瑤真實生命的一部分。

瓊瑤回憶她寫作《窗外》時的心情:

“在寫《窗外》以前,我嚐試過很多長篇的題材,寫了《煙雨蒙蒙》的第一章,寫不出第二章。也寫了許多其他的第一章,就是寫不出第二章。總覺得心頭熱烘烘的,有件心願未了。最後,我決心寫《窗外》,那是我自己的故事,是我的初戀,這件戀愛始終撼動我心,讓我低徊不已。我終於醒悟,我的第一部長篇,一定要寫我最熟悉的故事,我最熟悉的故事,就是我的故事。”

《窗外》是瓊瑤人生的寄托。

在瓊瑤的這部小說前十四章中,真真實實可以看出她自己真實的故事,和自己真實的生活場景。

《窗外》是瓊瑤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她第一部成功和引起轟動的小說,這部小說基本上可以說是瓊瑤那段初戀生活的寫實。

瓊瑤自己也承認,書中的第一章到第十四章都很真實。所寫的江雁容的家庭背景,也是瓊瑤生活中真實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地方隻是書中把瓊瑤實際生活中的兩個弟弟合並成了一個人,以免人物太雜。

《窗外》十四章以後的情節,和瓊瑤自己真實的人生,就大有出入了。

瓊瑤初戀的經過,和它帶給瓊瑤的傷痛,在這部書中,都有著真實的描寫。

為了幫助讀者理解瓊瑤,理解她的作品,下麵就大致地看一看《窗外》所描寫到的真實人生的內容。

《窗外》的開頭,瓊瑤接受了平鑫濤的建議,由女主角江雁容一個人獨自出場。

江雁容一個人獨自走著,她想:

“有房子就有窗子”,她微笑地想,“有窗子就有人生活在窗子裏麵,可是窗子外的世界比窗子裏美麗。”她仰頭看了看天,眼睛裏閃過一絲生動的光彩。

顯然,17歲的江雁容是個充滿了憂鬱和想法的女孩,她在家裏,和優秀的會畫的小弟,總考一百分的小妹相比,顯得是那麼的渺小,使人從不去注意她在文學上的天賦,以及她細膩的,需要人關心的內心世界。

她獨自一個人,極想有個可以敘說的人,這個人要能關心她,要能夠配得上她的才氣。

17歲的年齡,花一樣的年齡,當同伴們還在無憂無慮,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煩惱的時候,江雁容的心中卻是一片陰影。

她無法擺脫師從名家學習繪畫的小弟的陰影,她無法擺脫總是考一百分,考98分就會哭泣的小妹的陰影,她無法擺脫教授的女兒考不上大學的陰影,她更無法擺脫爭強好勝的母親希望的陰影,因此,她隻有更煩惱,更憂鬱。

但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還是展現在她的麵前了,最後一個的學校生活還是到來了。

江雁容不但來到了學校,而且還來得很早,因為校園裏有她熟悉的夥伴,有她引以為傲的“國文”。

她雖是纖細的,憂鬱的,但又是調皮的,倔強的。她抓住了國文老師的錯誤,以及常給國文老師出難題,結果換來了另一個國文老師——40歲的康南。

40歲的康南,妻子去世多年了,女兒也死去了,康南沉浸在這種悲痛中,他除了上課,其餘的時間裏,他是孤僻的。

康南在這個學校裏已經教了7年的國文,由於課上得好,深受學生的愛戴。江雁容的同學因康南的來到,都很興奮。

江雁容對康南的來到,並未像好朋友那樣興奮,她依然無動幹衷,她還是那麼靜靜的,似乎並不想要引人注意,她隨時在感慨著窗外的紅花、綠草、浮雲、小橋,也感慨著自己。

當她數學考不好,母親拿考一百分的小妹和她比較時,她甚至倔強地說:“媽,你別這樣不滿意我,我並沒有向你要求這一條生命,你該對創造我負責任,在我,生命中全是痛苦,假如你不滿意我,你最好把我這條生命收回去!”

母親對於江雁容的這般話,也是感到震驚的,她不知自己的這個女兒為何會這樣,她也是忙碌的,既要照顧孩子,又要做家務,還要協助丈夫的事業。她沒有能夠給予江雁容更多一點的愛,她隻是感到震驚,感到憤怒,她依然喜歡著“怎能讓人不寵她”的妹妹。

康南默默注視著江雁容,這個敏感的女孩,這個國文一百分數學20分的女孩,這個容貌像“中國古書裏倚著芭蕉扶著丫環的古代少女”的女孩。

看著她纖細、嬌小的身影,康南老師心中對這個精靈古怪,有著深厚的文學功底的女孩充滿了愛憐。康南留心著她,關注著她,他特別用心地對待江雁容的作業,他用詩詞給江雁容批改作業。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江雁容不但佩服起老師,心中還因在家中沒有得到溫暖,而轉向了老師。

這似乎是自然的,合情合理的。

江雁容開始不再憂鬱,不再悲觀,她覺得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愛。江雁容是恣意的,她並不擔心什麼,她隨意地抒發著自己的感受。

精通古文的江雁容用她那浪漫而又有情調的心,在兩片樹葉上填了兩闋詞。

第一闋是《憶王孫》:

飛花帶淚撲寒窗,夜雨淒迷風作狂。寂寞深閨恨更長,太淒涼,夢繞魂牽枉斷腸!

第二闋是《如夢令》:

一夜風聲凝咽,吹起閑愁千萬。人靜夜闌時,也把夢兒尋遍,魂斷魂斷,空有柔情無限!

瓊瑤心中的這種情愫暗生的日子到底能維持多久呢?

40歲的康南和18歲的江雁容這種極不為世人看好的師生戀會有怎麼樣的結果呢?

瓊瑤通過江雁容的故事,繼續在講述她自己的人生經曆。

江雁容望著竹子發了一陣呆,又抬頭看著窗外的藍天,和那飄浮著的白雲。說:“在我小的時候,媽媽忙著照顧弟弟妹妹,就搬一張椅子放在窗口,讓我坐在上麵。我會注視窗外,一坐好幾小時。”

“那時候,你的小腦袋裏想些什麼呢?”康南問。

“想許許多多東西,想窗外多可愛,希望自己變成一隻小鳥,飛到窗子外麵去。”她歎了口氣,“一直到現在,我對窗外還是有許多遐想。你看,窗子外麵的世界那麼大,那麼遼闊,那外麵有我的夢,我的幻想。你知道,一切‘人’,和人的‘事’都屬於窗子裏的,窗外隻有美、好,和自然,在窗外的世界裏,是沒有憂愁,沒有煩惱的。”她把頭靠在窗檻上,開始輕輕地哼起一個兒歌:

“望望青天高高,我願變隻小鳥,撲撲翅膀飛去,飛向雲裏瞧瞧!

康南走過去,站在她身邊,感歎地說:

“那麼,你所謂的‘窗外’,隻是個虛無縹緲的境界,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是嗎?”

“大概是,”江雁容說,轉過頭來,深深地望著康南:“不過,我始終在追求著這個境界。”

“可憐的雁容,”康南搖搖頭,“你可能永遠找不到這境界。”

“那麼,我會永遠守著窗子,望著窗外。”

從他們相戀開始到這裏,就已經預示了這將會是一個悲劇性的結局。

在這之前,江雁容在家裏受了委屈,無法傾述,她把自己心中真實的想法寫下來,尋求老師的幫助。

四十多歲的康南知道江雁容的這一舉動意味著什麼,他痛苦,他掙紮,同時他也對這個女孩有著不同尋常的感情。他努力控製著自己,他稱江雁容為“孩子”,他把自己的故事也告訴了江雁容,兩個同是有“故事”的人碰到了一起,很自然擦出了火花。

康南知道,自己和江雁容的愛是不為世俗看好的,因此,他很矛盾,也很焦慮,甚至他都不敢主動去找江雁容。他隻能被動地等待江雁容來找他。

江雁容的好朋友周雅安最先知道她的戀情,她叫江雁容不要逃避!她用江雁容以前說的話來回答江雁容:“‘愛’的本身是沒有罪的,愛,沒有條件,沒有年齡、金錢、地位、人種一切的限製!”

江雁容生病了,康南細心地為她準備了藥。同學之間開始有關於他們的傳聞,江雁容聽到的全是指責康南的話語,她想自己是不應該拖累康南的。女朋友周雅安也勸她叫她放手,因為大家指責的都是康南,江雁容說早就知道,康南對自己隻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影子,他們之間是不會有好結局的,自己命中注定是要到這世界上來串演一幕悲劇!江雁容決定懸崖勒馬!

江雁容開始用功,想考上大學。大學考試結束了,她騙母親說到好朋友周雅安處,又到了康南處,見到了康南,她撲到了康南的懷裏。

她又開始往康南處跑,可有一天,母親告訴她,她已經落榜了,她昏了過去。

優秀的弟弟妹妹都來關心她,她不理,要好的同學都來安慰她,她也不理,而且,周雅安把康南和她的戀愛說成了是康南在勾引她,她感到被出賣了。

她跨進了一家藥房,一小時內,她走了十幾家藥房,收集了三十幾片安眠藥。回到家中,她平靜地吃飯,還幫媽媽洗了碗。

江雁客給老師寫了一首詩:

我值何人關懷?

我值何人憐愛?

願化輕煙一縷,

來去無牽無礙!

當細雨濕透了青苔,

當夜霧籠罩著樓台,

請把你的窗兒開,

那飄泊的幽靈啊,四處徘徊!

那遊蕩的魂魄啊,渴望進來!

啊,當雨絲濕透了青苔,

當夜霧籠罩了樓台,

請把你的窗兒開,

沒有人再限製我的腳步,

我必歸來,與你同在!

我必歸來,與你同在!

江雁容寄了信,回家和媽媽告了別,回到自己和妹妹的臥室,模模糊糊地想起自己的童年,跟著父母東西流浪,她仿佛看到那拖著兩條小辮子的女孩,跟在父母身後長途跋涉。在兵荒馬亂的城裏,在蔓草叢生的山坡,她送走了自己的童年。隻怪她生在一個戰亂的時代,從沒有過一天安靜的日子。然後,長大了,父母的注意力全集中在弟妹身上,她是被冷落的。她離撒嬌的年齡已經很遠了,而在她能撒嬌的那些時候,她正背著包袱,赤著腳,跋涉在湘桂鐵路上。

她吃下了安眠藥。

幾乎和生活中的瓊瑤是完全一樣的,瓊瑤後來在《我的故事》中回憶自己的這段經曆時,就說是因為想起自己和父母曾一起死過一次,所以下了死的決心。顯然的,童年的生活給了瓊瑤太多的記憶,這種記憶的催迫和發酵,嚴重影響了她長大後的生活。

江雁容並沒有死去,她被救了回來。母親問她自殺的原因,她還說是落榜,母親告訴她不是這個原因,是一個她昏迷中叫過的名字。

江雁容的母親隻有一個堅定的思想,這個戀愛是反常的,是違背情理的,也是病態而不自然的。她知道江雁容是個愛幻想的孩子,她一定把自己的幻想塑成一個偶像,而把這偶像和康南探合在一起,然後盲目地愛上這個自己的幻像。

她堅定地認為自己要把江雁容救出來,一定要救出來。和康南見了麵,江雁容的母親更加肯定,覺得康南言辭閃爍,顯然並沒有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而娶江雁容的決心,於是她對挽救江雁容有了把握。

可康南在和江雁容見麵後,堅定了信心,他忘了答應江雁容母親的話,康南開口向江雁容的母親求婚。江雁容的母親憤怒了,她決定不顧一切地阻止江雁容,她要康南寫一份求婚書,康南寫了,江雁容的父親勸不回江雁容,他看了康南寫的求婚書,答應了康南的求婚,可母親沒有答應,她忽然給江雁容一個命令,在江雁容未滿二十歲之前,不許她和康南見麵,否則,她要狀告康南引誘未成年少女。江雁容屈服了,她在家裏蟄居下來,一天一天地捱著日子,等待20歲的來臨。

江雁容的母親知道江雁容在怨恨自己,但她不得不如此,看著雁容消瘦下去,她把江雁容父親的學生引人家中,弟弟江麟和妹妹江雁若都卷進了這批青年中,並且把江雁容拉了進去。他們打橋牌做遊戲,看電影,這些年輕人帶來了歡笑,也帶來了一份年輕人的活力。江雁容冷眼看著這些,心中感歎著:“媽媽,你白費力氣!”可是,她也跟著和他們玩,和他們談笑,甚至跟他們約會、跳舞。她有一種自暴自棄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