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動中培養情商

活動1性格畫像

目的:

使學生初步了解性格的含義,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步驟:

(1)提前要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搜集一幅反映一個人性格特征的圖畫。教師可按下麵示例向學生解釋性格的含義:“假如你注意觀察周圍的同學,你就會發現:有的同學很大方,樂於幫助別人;有的同學很小氣,隻顧想著自己;有的同學膽大心細,吃苦耐勞;有的同學膽小粗心,嬌氣任性,等等。像這樣一些一個人經常表現出來的行為方式就是人的性格問題。你能根據老師講的性格的意思,在家長的幫助下搜集一幅表現人的性格特點的圖畫嗎?無論畫的誰都可以,隻要表現出性格特點就行。”

(2)學生將各自搜集的性格畫像帶來以後,圍繞性格畫像組織小組欣賞、交流。可將學生分成5人一組,在組長的主持下,每人出示自己搜集的畫像,並向同學們解釋畫像中人物的性格。

(3)進行大團體交流。隨機請幾位同學向全班展示自己搜集的作品,對畫像中人物的性格特點進行解釋,並且談談自己最喜歡什麼樣的性格。

(4)教師總結,強調這次活動使同學們對性格的意思有了初步了解;人的性格多種多樣,性格的表現也有好有壞;每個同學都應當從小養成良好的性格,這對於一個人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

提示:

在說明性格含義的時候,隻作一些描述性的解釋即可;要求學生評價性格畫像應重在對性格概念的理解,要求不宜過高。

活動2情緒疏導遊戲

目的:

以問答遊戲形式對學生的消極情緒進行疏導,幫助學生排解消極情緒。

步驟:

(1)將學生分成兩人一組,要求按教師示範的形式進行問答,但不得重複害怕的內容。下麵是教師的示範:

甲:你最害怕什麼?

乙:我們最害怕考試。

甲:考試有什麼好怕的。隻要認真準備,別想得太多,就一定能考好。不用怕!(交換,乙問甲答)

乙:你最害怕什麼?

甲:我們最害怕打雷。

乙:打雷有什麼好怕的。如果雷聲很大,捂住耳朵就行了。不用怕。

(2)將學生重新編組(仍為兩人一組),繼續仿照教師的示範形式進行回答,但不得重複心煩的內容。下麵是教師的示範:

甲:你最心煩的事情是什麼?

乙:好朋友和我們鬧別扭了。

甲:這有什麼好心煩的。主動找好朋友談談,拉拉手,說開,就沒事了。不用煩!(交換,乙問甲答)

乙:你最心煩的事情是什麼?

甲:這次考試成績下降了。

乙:這有什麼好心煩的。下次注意,加倍努力,成績一定能趕上去。不用煩!

(3)請幾位同學談談參加這次活動的感受。教師隨後小結,強調這次活動以問答形式把同學們最害怕、最煩惱的事情表達了出來,並相互說明了不用怕、不用煩的理由,這對於同學們排除心中苦悶,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有積極作用。

提示:

學生對問答活動已不陌生,關鍵是要學生把自己最害怕、最心煩的事表達出來(如果學生最害怕、最心煩的事恰恰與教師的示範相同,可以重複);對方陳述的不用怕、不用煩的理由要求不必過高,隻要能起到疏導作用即可。

活動3開心一刻

目的:

使學生以歡樂愉快的情緒相互感染、形成共鳴,強化學生歡樂愉快的情緒體驗,引導學生加深對歡樂的理解。

步驟:

(1)教師隨機指定若幹學生到講台前做一簡單表演,表演自己開心時刻的表情或動作。每次一人,連續表演,直到全班同學的情緒都受到感染,形成熱烈、歡快的集體氣氛。

(2)待這種氣氛持續幾分鍾後,結束表演。請全班同學回憶自己所經曆過的最開心的時刻。

(3)幾分鍾後,請幾名學生分別描述自己最開心的時刻。描述時要求簡單、生動、形象。在指定學生進行描述時,可根據日常對學生的了解,有一定的選擇性,使描述沿著娛樂中的歡樂→如願以償的歡樂→“轉憂為喜”、“以苦為樂”的歡樂這樣的線索有層次地發展。如果學生的描述難以達到這種層次轉換,教師應加以引導。

(4)教師總結。主要內容包括:

①歡樂使人精神振奮,是一種美好的感受。

②歡樂屬於不怕艱難困苦的人;以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難,才能贏得勝利的歡樂。

③祝願大家笑口常開,永遠歡樂。

活動4學習醫生

目的:

使學生了解本班同學中存在的不良學習習慣,認識不良學習習慣的危害,幫助學生糾正學習中的不良習慣。

步驟:

(1)教師在活動前挑選本班學習習慣較好、口頭表達能力較強、舉止大方的同學5—6人扮演醫生。

(2)活動開始時,教師首先宣布:人生病需到醫院請醫生診治,學習中存在不良的習慣也要像治病一樣需要請學習醫生診治。然後宣布請學習醫生入場(扮演醫生的同學事先在教室外等候並做簡單化妝,如戴醫生帽、穿隔離服等)。

(3)“學習醫生”在講台前麵向全體同學就座。

(4)學生自由發言,每個發言者必須提出一條本人存在或本班同學存在的不良學習習慣,請“醫生”診治。

(5)每當同學提出一條不良學習習慣時,“醫生”即根據同學的發言,說明該項不良習慣的危害和克服的辦法。如遇到一人難以回答或回答不全麵的問題,“醫生”可集體會診,做出答複。

(6)教師把學生提出的主要不良學習習慣寫在黑板上,在活動進行半小時後,進行總結,要求全班同學在近期內共同努力克服。

提示:

(1)教師可在活動前對扮演醫生的同學加以輔導,分析本班主要不良學習習慣的危害和克服的方法,但不要包辦代替。要讓扮演醫生的同學有自己發揮的餘地。

(2)也可事先布置若幹同學在活動中提出本班存在的主要不良學習習慣,以防冷場。

活動5我們長大了

目的:

回顧了解自己和同學們成長的過程、個性發展變化的特點,啟發學生珍惜人生。

步驟:

(1)教師在活動前通知每個學生自帶本人幼兒園時的照片(單人)一張,交給老師。

(2)教師在活動時將照片隨機抽出分發,每次若幹張(視本班學生人數而定),要全班同學輪流傳看、辨認。認出誰,誰當即站起來,向大家描述自己拍照片時的生活、性格特點以及自那時到今天的成長變化過程。

(3)繼續分發傳看和辨認照片,被認出者發言。盡可能多地使同學被認出並發言。時間允許的話,將全班同學都認出最好。最後仍不能被同學所辨認的,由本人自認,並做上述內容的發言。

(4)稍留一點時間由學生即興發言,談參加本項活動的體會、感受。

(5)教師簡單總結。主要內容包括:通過本次活動,大家看到了自己和全班同學的成長。大家都長大了。請同學們想一想,再過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遠的時間,大家會是什麼樣子呢?希望大家努力學習和鍛煉,健康地成長,迎接美好的未來。

活動6笑比哭好

目的:

引導學生認識笑與哭的利和弊,教育學生保持積極的情緒狀態,努力提高控製自己情緒的能力。

步驟:

(1)教師將黑板用一條縱線分為兩半,左側畫一表情愉快、歡笑的麵部頭像,右側畫一表情沮喪、哭泣的麵部頭像。

(2)教師要學生思考:是笑口常開好,還是成天哭泣好?將學生分成小組討論,然後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發言,要求發言中一定要說明理由。

(3)教師總結,強調笑是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對人的身心健康有利,“笑一笑,十年少”就是這個道理,但笑口常開不等於常常無節製地大笑、狂笑、微笑、歡笑、舒心地笑、甜美地笑,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人整天處於哭泣狀態,對人的身心健康不利,嚴重時會導致精神疾病,但哭也不全是壞事,有時受了委屈或刺激大哭一場,把心中的鬱悶和痛苦宣泄出來,對身心反而有好處。可見,對笑與哭應該有一個全麵的認識。不過,總起來說,笑比哭好,這是毫無疑問的。因此,祝願同學們笑口常開,祝願大家伴隨歡樂的笑聲度過金色的童年,並且在歡樂的笑聲中迎接美好的未來。

活動7七彩的世界

目的:

增進學生對顏色的情緒感受,豐富學生的情緒體驗。

步驟:

(1)教師準備好紅、橙、黃、綠、藍、紫、黑七種顏色掛圖各一幅。要求七色掛圖大小一致,均以白色為背景,彩色麵積不小於四開紙。

(2)教師向全班宣讀如下指導語:同學們將依次看到不同顏色的掛圖。請大家靜靜地注視每種顏色的掛圖。當你看到這些顏色時,可能會聯想到某些東西,或者產生某種感受。請你把看到某種顏色時所想到或感受到的內容,簡單地記在一張紙上。注意,每次隻記一種顏色的想法或感受。現在開始。

(3)教師掛出紅色掛圖,然後依次更換為橙、黃、綠、藍、紫、黑各色掛圖。每次出示的時間均掌握在兩分鍾左右。

(4)請幾位學生描述自己注視七色圖時,所想到的內容或產生的感受。

(5)教師總結,著重指出顏色與情緒的關係:不同的色彩可以引起人們不同的感覺;利用顏色的情緒反應規律,可以對病人進行心理治療;巧妙地利用顏色的心理效應,可以增加人的美的感受,使人們的生活過得更舒適、更美好。

提示:

也可將七種顏色塗在七張白紙上,教師用雙手拿著向學生出示,這樣更簡便。

活動8

興趣展覽

目的:

展示全班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其成果作品,促進同學之間的興趣交流和個性發展。

步驟:

(1)於活動前一周宣布將舉辦班級興趣展覽,並由學生推選數人組成籌備小組。

(2)籌備小組調查全班同學的興趣愛好,征集展品。

(3)籌備小組布置展覽現場。

(4)活動課時全班同學在教室外集合,依次進入教室參觀。可邀請學校領導和各任課老師一起參觀。部分項目可安排現場表演(如唱歌、朗誦和舞蹈)。

提示:

學生的興趣展品應盡量豐富,最好展出所有學生的代表作,興趣相同的代表作可歸類展出。

活動9×××,我們對你說

目的:

為學生提供一個自我表白的機會,使學生心中可能存在的情緒壓抑得到適當宣泄。

步驟:

(1)活動開始時,教師向學生宣布:此次活動的主題為“×××,我們對你說”。大家可以任意把自己想說而又一直不敢說或沒有機會說的話寫出來,訴說的對象由自己選擇。寫的目的在於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即心裏話,不是作文,也不要求署名。本次活動隻寫一件事,要求20分鍾內完成。

(2)教師閱讀學生的心裏話,挑選幾分情真意切但不影響同伴關係或師生關係的當眾宣讀,鼓勵同學們有心事就一定想辦法表達出來,這樣才有利於心理健康。

提示:

有的學生所寫的心裏話可能涉及同伴關係、親子關係或師生關係,教師如能通過筆跡辨認出學生姓名,可從側麵做些疏導工作。

活動10“合理化”的作用

目的:

幫助學生運用心理防禦機製——合理化——調節情緒,及時使自己從消沉、苦悶中解脫出來。

步驟:

(1)挑選三名學生表演下麵的小品:

(王雷悶悶不樂地回到家,坐在沙發上一聲不吭)

爸爸:小雷!語文期中考試成績公布了嗎?

王雷:嗯!公布了。

爸爸:你考了多少分?

王雷:(難過地)嗨!隻得了86分,全班第11名。

媽媽:雖然比以前考得差一些,可這段時間你住了好幾天醫院,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已經不錯了!

爸爸:再說你的數學考了全班第五,比上次還有進步,你該感到高興啊!

王雷:(開始高興,但仍不滿足)期末我們一定爭取考進前三名!

爸爸、媽媽:(共同鼓勵)你一定能考好的!

王雷:(高興地、滿懷信心地)嗯!一定!(結束)

(2)學生觀看小品後,討論下列問題:

①王雷為什麼不高興?

②王雷的情緒是怎樣發生轉變的?

③你以後遇到不順心的事應該怎樣做?

(3)教師總結:在許多情況下,為自己的失意行為尋找一個合理的理由來減輕內疚和自責,是消除不良情緒的一種有效辦法;我們應該掌握“合理化”這一情緒自我調節的方法,努力使自己保持樂觀的情緒。

提示:

小品所反映的是心理防禦機製的一種表現——合理化。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確:為自己的挫折或失誤找理由隻是為了減輕消極情緒的影響,並不是為自己開脫責任。

活動11在困難麵前

目的:

引導學生樹立戰勝困難、頑強拚搏的信心、毅力和勇氣。

步驟:

(1)以6—8人為一組圍坐在一起。每個同學講一個簡短的故事,要求這個故事反映一個人在困難麵前奮發努力、頑強拚搏的精神。故事的內容可以是自己聽過的、看到的,也可以是個人經曆的。

(2)每個小組推選一位同學,把他講的故事敘述給全班同學聽。

(3)組織學生討論:自己應該怎樣對待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

(4)教師總結,可概括列舉學生中正反兩方麵的事例(知難而進與知難而退),引導學生認識主觀努力、意誌品質和個性特征在戰勝困難中的作用。

提示:

如果時間較緊,可壓縮小組代表在全班的故事敘述。

改進教師評語,完善學生心理——評語改革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我們校自1989年開始,對評語式定性評價進行研究與改革。這項改革對我們校“全麵貫徹教育方針”“全麵提高教育質量”“全麵提高學生素質”產生了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奇特功效。八年來隨著評語功能的擴大與轉換,學校素質教育水平逐年提高。評語改革成了我們校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有力突破口。

三個發展階段

1989-1992年為初級階段

這是在教師自發的基礎上展開的一項群眾性的改革活動,是在非常自然的狀態下產生的一項非常大膽的嚐試性改革。對此,我們當時隻有一個樸素的卻又是非常重要的基本認識,那就是必須改變過去千人一麵、片麵、冷漠、空洞說教式的評語模式,創造出讓學生喜歡的有教育效果的好評語。可見“學生觀”是我們在評語改革中第一個建立起來的觀念,也是我們八年改革中始終不渝遵循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