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案例分析
第一節 對兒童多動行為的分析與指導
初一(3)學生王磊,從小就比其他孩子明顯表現出多動行為,升入初一後,這種情況有增無減。據班主任和其他任課老師反映:該生上課時不遵守紀律,好晃椅子,經常招惹周圍的同學,東張西望,注意力不集中,但老師批評或暗示後有一定好轉,課餘活動中不大合群,好搞“惡作劇”,尋開心,看到同學被撞倒,自己卻滿不在乎。在家裏則表現得任性,好衝動,遇到自己想辦的事情父母不答應或不能滿足,便哭、鬧、喊叫,甚至在地上打滾。王磊精力顯得特別充足,可對看電視特別感興趣,碰到愛看的節目,如武打片、偵探片、動畫片,能一看就是兩三個小時或更長一點的時間,但做作業時卻邊做邊玩,注意力難以集中。好幾科任課老師都反映這孩子腦子並不笨,當他專心學習時,有時比一般同學知識掌握得還快,就是因為好動分心,使得學習成績一直不太好。據了解,王磊的父親是複員軍人,汽車司機,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比較簡單,有時粗暴,看孩子好動、不聽話、學習成績不好,煩了就罵,急了就打;其母親是個工人,對孩子則過於寵愛,家裏買的玩具比一般家庭的兒童多好幾倍,而且舍得花錢買高檔電動玩具,但王磊玩不了幾天就擺弄壞了,有時不順心發脾氣,新買的玩具也拿起來就摔。對此,其母隻是歎氣,可又舍不得真管孩子,無可奈何。麵對此種情況,班主任和家長都比較著急,希望能幫助王磊逐步改掉多動行為,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提高學習成績。
從老師和家長介紹的情況看,王磊同學具有比較明顯的多動行為表現。如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課餘活動中常搞“惡作劇”,好衝動,精力特別旺盛,活動過度等。但認真分析後便可發現,王磊的多動行為在以下幾方麵又與兒童多動症有著明顯的區別:首先當王磊在課堂上受到老師批評或暗示後,一般能控製自己的行為,有所收斂;而患有多動症的兒童這一點很難做到,他們往往是不知“天高地厚”,甚至“無法無天”,根本不聽成人規勸。第二,王磊對自己感興趣的電視節目能夠持續觀看較長時間,這說明他的注意能力並無障礙。隻是由於多動的行為而影響了注意效果,而多動症兒童的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具有明顯的缺陷,特別是不能持續地將一項活動進行到底,注意的有意性和堅持力都很差。第三,王磊在專心聽講的情況下,可以取得較好的學習成績,學習上沒有其它障礙,而多動症兒童除了注意障礙之外,往往還伴有其它學習障礙。基於以上的分析,不難得出:王磊同學屬於一般性的多動行為,而不是患有兒童多動症。兒童一般性多動行為與多動症是有本質區別的。一般性多動行為可以隨著孩子的發展和教育的影響逐漸改善,但多動症兒童則必須接受心理治療並配合藥物治療方能好轉。
既然王磊同學的行為可以隨著其發展和教育影響逐漸改善,那麼,就需要班主任、任課教師和家長通力合作,以形成對王磊同學教育影響的最大合力。
首先,教師和家長應對王磊同學多加關心、體諒,不能因其好動而感到厭煩,以至形成學生自身的精神壓力和自卑心理,導致其一種逆反心理。
第二,要從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入手,耐心矯正王磊的多動行為。矯正中應堅持正麵鼓勵,積極強化。針對其尚能接受老師暗示的特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利用目光暗示、體態暗示等,及時提醒其遵守課堂紀律,逐步養成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
第三,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要一致,方法要得當。王磊的父親需認真糾正急躁、粗暴的做法,不要動不動就打罵孩子,要多看到孩子的優點和長處,由“恨鐵不成鋼”轉變成教育引導孩子“百煉成鋼”。母親則應克服對孩子溺愛、嬌慣的弱點,努力做到關心熱愛孩子與嚴格要求相結合。隻要父母教育方式正確,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並加強同學校的聯係,在家庭和學校的共同努力下,王磊同學的多動行為是可以逐步得到改善的。
第四,建議家長在適當的時候,向醫生請教一下,像王磊這種情況,是否需要在飲食上控製一下(但不要帶孩子去),如一些刺激性強的食品等。總之,要多方合作,共同努力,以幫助王磊同學逐步改善多動行為,並逐步養成好的行為習慣,不斷提高學習成績。
第二節 莫等不堪回首時
讓我們看一看三個青少年朋友的內心獨白:甲個學生在日記中寫道:“數學成績來了,老師將卷子發下來我不敢正視卷子,可那49分直刺我的雙眼,我裝作若無其事,可心理痛苦極了,晚上我對自己說:‘努力呀!你要努力呀!’可沒坐一會兒,我實在抗拒不了電視節目的誘惑,今天是《四大名捕》最後兩集,看完再說吧。第二天早上我隻好拿一本同學的作業胡亂抄上。就這樣,我時常痛恨自己,可又不能自拔,我該怎麼辦?”
乙:“瀟灑的舞步,動聽的旋律,台下雷鳴般的掌聲,成為一名歌星是多麼快樂呀,我常常幻想著有一天也能在如詩如畫的燈光下盡情歡歌。港台明星我能如數家珍,所有的流行歌曲張嘴就來,甚至在課堂上我還陶醉在優美的旋律之中。所以上課常走神,作業不會做,一說到學習就沉默無言了,每次黯然神傷時,我就用歌聲打發時光,於是幻想和自卑就成了我心中的常客,一天天地就這麼過來了。”
丙:“今天,老師又批評了我,老師很著急地看著我,‘你天天都在想什麼?什麼課也不好好聽……你將來能幹什麼?’我的心裏話當然不敢對老師講,對任何人也沒有講過。除了不想上學,我什麼都想,我想當一名大俠,四海為家;我想當一名空軍戰士,在天空自由飛翔;想乘船在各地漫遊,隻要是好玩的,好看的,我都喜歡。學習嘛,也就這樣了,混一天是一天吧。”
親愛的青少年朋友,這些現象是否在你身上發生過?是否還在繼續?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我也肯定地告訴你——這是一條危險的路,在這條路上走下去,光明便離你愈來愈遠了。
在你們這個年齡階段,對外界事物敏感性極強,而心理承受能力又很差,看問題往往隻限表麵現象,而不能深入其本質。有這樣或那樣的毛病是難免的,外麵的世界很精彩,關鍵是如何正確地把握自己。
首先要明確目標磨練意誌。人不可無誌,這是我們奮鬥的動力源泉,“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萬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軍可吞吳。”蒲鬆齡正是靠這堅定誌向寫成古典名著《聊齋誌異》;少年周恩來就立下“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宏偉誌向,最終成為備受世人尊敬的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
其次,要培養自製能力。甲同學就是典型的意誌力薄弱者,當老師和家長不在身邊時,當我界的誘惑來臨時,你要學會試著對自己說:我能行,我能管住自己。當第一次成功時,你會由衷地為自己祝賀,你會進一步領會“自信”的含義,這無疑為你戰勝下次幹擾增添了又一個砝碼。
第三,持之以恒地“做”。理想是美好的,那個想當歌星的同學卻把它建立在幻想上,沒有落實在行動上,這時理想就成了空想,甚至是妄想了。現在沒有哪個國家敢小視中國,原因何在?我們的經濟騰飛了,綜合國力增強了。這些不是喊出來的,是全國人民幹出來的,拚出來的。“落後就要挨打”這是曆史給我們的慘痛教訓呀!
第三節 “差生”如何走出自卑的情結中
今年十月某中學有四名學生,因攔路搶截偷盜自行車,被公安機關收審。
據了解,這四名學生均是班裏的“差生”,當公安人員問及他們的作案原因時,四名同學都說因為學習差,被班裏的同學、老師看不起,有“自卑”感,因而厭煩學習,常常逃學,他們偷、搶不是為了錢,是覺得“好玩兒”。
上述真實的案例,給我們教育工作者敲響了警鍾:加強對“差生”的教育,幫助他們走出自卑,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少年兒童階段,中樞神經係統發育迅速,尤其是在十三四歲,這一時期,生理上既生機勃勃又很嬌嫩。相應心理上的表現極為活躍,但很不成熟,很不穩定,人格素質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對外界事物非常敏感,好奇、好動,對所接觸到的外界事物,都要問個“為什麼”,都想試一試。然而他們又畢竟是“初生牛犢”,缺乏經驗和辨別能力,不會周密思考、權衡得失和後果,如果恰恰在這個年齡階段成為“差生”,得不到及時的補救和引導,就有很大可能喪失向上的信心和誌趣。處於富於追求、精力充沛的精神狀態下,得不到正確方麵的滿足,勢必會尋求其它方麵興趣來取代。而放任自流,獵奇冒險,對少年兒童正具有誘惑力,以致進一步發展到違法犯罪。
因多種原因而成為“差生”以後,在學校常常被同學、甚至個雖老師另眼看待。成績好的同學,經常受到讚揚,而“差生”得到“不聽話”、“懶”、“笨頭笨腦”之類的評價與責難。在家庭親友的眼光中,他們更是一種“包袱”、“失望”,甚至是一種“不幸”、“恥辱”,經常聽到的是訓斥,甚至體罰。少年兒童時期,高級的情感心理也日趨增長,自尊心理已經存在。“差生”的上述待遇,顯然對其自尊心是一個打擊。又因為這個階段高級情感不穩定,缺乏強有力的理智作後盾,因此容易變化與“反跳”。“自尊”、“自卑”錯綜複雜心理的進一步發展可以轉化為自暴自棄,什麼也不在乎、放縱任性,甚至還會產生輕生的念頭和舉動。
那麼如何幫助“差生”走出自卑的誤區呢?最重要的有兩條:
一要相信每個人都有積極因素,要在差生身上尋找閃光點,並給予肯定,以培養他們的自信心,上進心。這就要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要多組織一些集體活動,形式要多樣化,要讓每名同學,特別是“差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以保證“差生”的心理平衡,例如,有些“差生”雖然動筆能力差,但動手能力很強,學校、班內是否能組織一次手工製作展覽;“差生”學習不好,有的唱歌、彈琴不錯,班內是否常組織一些文娛活動。總之,老師不應把兩眼隻盯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要讓“差生”抬起頭走路,引導他們勇敢地邁出向上的第一步、第二步……
另外一條是啟發培養“差生”自我教育的覺悟和能力,學生有自我教育的覺悟和能力,才能真正走出“自卑”的誤區。
第四節 如何克服暴躁的壞脾氣
魏楠,十五歲,市重點中學的學生。在家,他是一個獨生子,而且是三代單傳的獨苗苗;在學校,他頗有知名度:誰也不敢惹他,有些同學還很怕他,這是因為他的脾氣暴躁,打架出手頗狠。吃過苦頭的人記憶猶新,有過目睹耳聞的人不寒而栗,那一拳下去曾將有的人打成了烏眼青,也有的人鼻子流血不止,更有甚者被打掉了門牙。所以很多人說跟魏楠說話,最好順從著點兒,說不定那句話衝撞了他,他立刻就急了,準打起來。就是家長也常叮囑自己的孩子:“在校少惹事,別惹魏楠!”他就是這麼個出了名的暴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