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表演遊戲促進幼兒語言及個性發展(1 / 2)

利用表演遊戲促進幼兒語言及個性發展

一、表演遊戲的內容

(一)選擇、改編、創編表演遊戲及練習性遊戲(情境表演、語言遊戲、角色表演)的依據

1、《規程》所規定的幼兒園語言教學的總目標:發展幼兒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

2、中央教科所和十省市語言研究組研究的幼兒語言發展的連續性、順序性和階段性的特點。

(二)改編的原則

1、語言規範精煉,通俗易懂,具有童趣,沒有旁白,全部用對話的形式。

2、重複句要多,便於記憶。

3、重複句適當地編成帶有韻律的兒歌,幼兒邊拍手,邊朗誦,既有興趣,又加速記憶。

4、表演遊戲與音樂、舞蹈相結合,並配上節奏樂,增加藝術渲染的氣氛,使角色演得更逼真、形象、幼兒邊說、邊唱、邊跳,生動活潑,寓教於樂。

5、場景設計要簡單,每個表演遊戲隻能有一個場景,易操作,便於幼兒自己遊戲。

6、將幼兒品德教育自然滲透在教材之中。

7、選擇適合幼兒表演,內容健康,有特定的場景,角色性格明顯,幼兒易模仿,有生動有趣、讓幼兒動情的情節及生動形象的語言和動作的素材進行仿編、擴編、改編。

(三)具體內容(見下表)

二、表演遊戲的指導原則和方法

(一)指導原則

表演遊戲具有遊戲性、創造性、戲劇性的特點,因此,教師在指導遊戲時必須注意興趣性、遊戲性、創造性、整合性、參與性、直觀性、啟發性、循序漸進性、團材施教等原則。

(二)指導方法

1、激發幼兒對表演遊戲的興趣和願望

①每周以娛樂活動的方式欣賞一次表演遊戲;

②在不同的教學環節,反複示範,激發興趣;

③教師參與幼兒表演,並進行間接指導;

④教學形式多樣化。(如錄像、木偶、圖片、立體教具、啞劇配音、師生同演……)

⑤每一個表演遊戲教材經過四個教育活動完成,每一教育活動都以激發興趣為主要目標。

2、教學活動設計要緊扣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小班:以反複欣賞教師的表演為主,強調直覺性和情境性,通過四個教育活動,邊感受邊玩,能表演出主要的情節即可。

中班:在反發複受的基礎上,提出學詞學句的明確要求,培養幼兒有目的的記憶。請提高組的幼兒示範,激起幼兒羨慕的情感和競爭的意識,主動去學習。

大班: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刺激幼兒的求知欲和表演欲。

3、正確處理模仿和創造的關係

通過感知積累→模仿最佳表演方式→創造性運用語言的教學方式,發展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的能力。模仿是幼兒學習口語的重要方法,但不能隻讓幼兒模仿劇本中的句子,忽略表演遊戲創造性的特點。幼兒在運用語言過程中具有抽象和類推語言規則的能力,能從經常接觸的句型中按照規則替換字詞,組成新句子,表達原句的主體精神,這種語言過程的創造性,是幼兒自身的語言能力得到迅速發展的重要內部動力之一。另外,人們的交往目的、對象、場合豐富多彩,不斷變化,語言的內容和形式也隨之變化,語言的運用過程必須是,也必然是創造性的,因此,在表演遊戲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培養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的能力。

需要說明的是,教學過程中“模仿最佳表演方式”這一環節,不是單純的模仿,而是幼兒對語言信息進行加工、處理、自行建構的模仿。教師要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采取遊戲式、啟發式、討論式的方法引導幼兒掌握與表演有關的語言及非語言表現手段,對不同的年齡及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小班:以模仿為主,部分遷移;中班:過模仿邊部分創造;大班:用嚐試創編→分析評價→模仿提高的方法掌握有關的表演技巧。

4、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發展幼兒的道德意識

在表演遊戲活動中,我們自始至終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因為情感的發展對勸兒個性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幼兒通過表演遊戲,以具體生動的形式,體會所表演的對象的思想、情感,了解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關係,明辨是非,知道什麼是正確的行動和優良品德,品德教育滲透在表演中。

①教師要利用教材中榜樣的感染力,來引起幼兒感情上的共鳴,在情境中進行情感教育。形式不拘,可台上台下相結合,也可以課上課下相結合。

②情感教育要落到實處:教師要認真仔細地分析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根據教育目標,選擇適當的融進教育活動。

項目小班中班大班(一)

表演

遊戲拔蘿卜;

小兔乖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