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努爾哈赤(1 / 3)

畫外音:

巍巍中華,漫漫長河,偉大英雄,輝同日月。他們叱吒風雲,揮鞭斷流,功勞政績,留傳萬世。清太祖努爾哈赤正是這樣一位中華曆史上、世界曆史上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努爾哈赤之所以偉大,在於他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這個長達296年的時代,占據了自秦朝以來整個中國皇朝曆史的七分之一,它的出現使中國皇朝製度達到鼎盛。

這就是清朝,它上承明朝中晚期強勁發展的封建社會,專製主義急劇加強的中央集權,經濟領域嶄新的資本主義萌芽;下接中國封建專製製度全麵巔峰之後的社會轉型,在內憂外患的社會環境中開始邁開近代化的步伐。它開疆拓土,外禦強敵,民族協和,封定藩屬,奠定了當代中國版圖的基礎。

而大清皇朝的締造者、開創者正是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清太祖努爾哈赤於16世紀後期和17世紀初期,活躍在中華統一多民族大家庭的曆史舞台上,他戎馬一生,瑕不掩瑜。所謂“時勢造英雄”,所謂“性格決定命運”,究竟是什麼足以促成天命大汗努爾哈赤開創滿清王朝?

閻崇年:

近年以來,出版努爾哈赤的傳記,小說、影視作品等等,海內外一共大約有八十幾部,這說明的確努爾哈赤受到海內外的關注。

我有一次到美國講學,一位學者,他跟我說,他說你們中國啊,英傑曆史人物太多了。但是我們西方人最關注的有兩位,一個是成吉思汗,另一個就是努爾哈赤。我在想這個問題,我們古代的英傑人物,可以說燦若星漢。為什麼他們特別關注成吉思汗和努爾哈赤?他們不僅影響了中國的曆史,而且直接地影響到世界的曆史。所以引起了西方學者的關注,我們重視努爾哈赤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努爾哈赤播下的種子,也就是說,努爾哈赤播下了“康乾盛世”的種子,但是他也埋下了“光宣哀世”的基因。我覺得努爾哈赤有兩個謎,兩個大的疑案,大家需要思考一下,第一個就是努爾哈赤這個人應當說是成功的,他從一個邊塞沒有上過學,拾鬆子采蘑菇,這麼一個青年,後來能夠“黃衣稱朕”,建立後金,這個謎底是什麼?也就是說努爾哈赤在中國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場喜劇,這個喜劇的謎底是什麼?第二,努爾哈赤死是個悲劇,寧遠之仗打敗了,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努爾哈赤一生,他的悲劇,謎底又是什麼?我們在探討他成功謎之前,先要看一下他成功在什麼地方,努爾哈赤是25歲起兵,萬曆11年,1583年起兵,到天命11年他故去,68歲故去。一共是戎馬生涯44年,努爾哈赤一生主要功績是什麼?我數了一下有十項。

畫外音:

努爾哈赤的曆史功績,舉旗大觀,共有十件:其一,統一女真各部;其二,統一東北地區;其三,製定滿族文字;其四,創建八旗製度;其五,促進滿族形成;其六,建立後金政權;其七,豐富兵談經驗;其八,指定扶蒙政策;其九,推進社會改革;其十,決策遷都沈陽。

閻崇年:

這十項了不起呀!我看過一本美國曆屆總統的合傳,合在一起,一任一任總統來數,他有哪些功績。這是美國一個曆史學家寫的。美國總統有的是一任,有的兩任,多者羅斯福三任。到曆史學家眼裏麵,有的美國總統這一任曆史功績一件沒有,有的一件兩件,多者三件四件,努爾哈赤能夠到十件就是了不起。

我認為努爾哈赤的一生,應當說是一個喜劇的一生。他在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場戲劇是喜劇,但是他晚年也演了一場悲劇。就是他68歲這一年,天命11年,1626年。《清太祖實錄》記載,說他從25歲用兵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惟獨敗在這個袁崇煥手下。

畫外音:

努爾哈赤一生經曆過許多重大戰役,所向告捷,攻無不克。但是,在寧遠之役中,卻敗給了袁崇煥。明天啟6年,即公元1626年正月14日,努爾哈赤率大軍向寧遠城,即今天的遼寧興城進發,23日,兵臨城下,次日,後金兵開始進行強攻。寧遠城守將袁崇煥,命令將士憑借堅城,施放炮火。兼用柴、棉沾酒並摻火藥,以鐵繩懸到城下,燒炸鑿城的後金軍盾車及兵士。25日,袁崇煥命令使用西洋大炮,從城上往下攻擊,重創八旗軍。努爾哈赤對明軍新引進的西洋大炮其來源,其特點,其性能,其威力一無所知,毫無準備。《滿洲實錄》圖繪,後金兵在盾車掩護下,仍抵擋不住城牆上明軍火炮的猛烈攻擊。有些金兵已身負重傷,正被護送脫離火線。

閻崇年:

當年袁崇煥才42歲,進士出身,名不見經傳。努爾哈赤68歲,是身經百戰,沙場老將。但是就這一仗,就這一幕悲劇就決定了努爾哈赤最後悲慘的結局,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那我們就要探討一下努爾哈赤成功,他這個謎底在什麼地方,他這個悲劇謎底又在什麼地方?

下麵我就要跟大家討論,就是努爾哈赤成功和失敗,喜劇和悲劇,謎底是什麼?一個運動員要想拿到世界的冠軍,奪得一個世界級的金牌,要有156個因素統一起來,集中在一個人身上,才可以得一個金牌。他當然這156個因素有主有次,你譬如說耐力呀,速度這是主要的,也還有次要的,他說缺一不可。我當時很驚訝,156個因素才能得一個冠軍。後來我又一想,你做一個大清帝國的奠基人,開創一個曆史時代,應當說比得一個世界冠軍更複雜一些。因為他要經過44年的考驗,那麼努爾哈赤他成功的因素是什麼?我想不止156個因素,當然也不能156個因素一個一個說。我分析了一下,我想主要有四個因素。努爾哈赤成功主要有四個因素,他失敗也主要有四個因素。努爾哈赤成功的四個因素就是兩個字,一二三四的四,四合。這是天合、地合、人合、己合,自己的己。努爾哈赤最後的那場悲劇,謎底四不合:是天不合,地不合,人不合,己不合。

我先說一天合。大家都知道司馬遷說過“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後兩句我們不討論,討論第一句。“究天人之際”,就是研究吧,探討吧,天和人之間的關係吧。我想重點從天時這個角度來分析努爾哈赤的成功。這個天時是有大天時,有中天時,也有小天時。大家都知道魏源了,他寫了《聖武記》。他在《聖武記》裏說,他說“小天時決利鈍,大天時決興亡”。就是努爾哈赤趕上這個天時是大天時,這個天時幾百年遇上一次。孟子說過:“五百年必有王者興”。我想他這個五百年是個概數了,也可以考慮三百年二百年。就是明朝從建立到明末,二百多年了,到了一個社會大的動蕩,大的改組,天崩地解的這麼一個天時。努爾哈赤趕上了,我們舉幾個具體例子來分析這個天時。

大家都知道薩爾滸之戰了,薩爾滸之戰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分析。

畫外音: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建元天命年號,他的羽翼日漸豐滿,便將兵鋒轉向明朝。萬曆46年,即後金天命3年,也就是公元1618年,技擊撫順,順利得手。明朝看到努爾哈赤強大起來,決定發兵攻繳後金都城赫圖阿拉,就是幾天的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老城村。萬曆47年,即後金天命4年,也就是公元1619年,明朝兵分四路,分進合擊,向努爾哈赤發起強攻。當時, 後金處於戰略劣勢,努爾哈赤巧妙運用明軍合圍赫圖阿拉的時間差,集中絕對優勢兵力,逐步擊破明四路大軍。此次戰役,明軍損失慘重。薩爾滸大捷是後金與明朝興衰史上的轉折點,明朝由進攻轉為防禦,後金由防禦轉為進攻。正是這一役,努爾哈赤以靜製動,以少勝多,成為中國軍事史上的著名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