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科

風靡於世界的“迪斯科”舞,它起源於非洲。非洲民間舞蹈質樸流暢、清新悅目,而且激越奔放、剛健有力,富有人體的線條美。其舞蹈語言主要集中表現在肢體、軀幹的配合及胸、腹、胯的扭動上。在18 世紀時,由於販賣黑奴,大批黑人流入拉丁美洲,使非洲的舞蹈與當地土著舞蹈結合,產生了迪斯科舞的雛形。1865 年美國南北戰爭後,黑人藝術進入繁華的城鎮,由於迪斯科舞的火熱和娛樂特性,使其開始進入夜總會及酒吧舞廳等處。這時,舞中原有的表現勞動情節的動作消失了,而代之以輕鬆自然、拍節終止時的抖動及極強的韻律性等特色,以適應不同年齡,不同階層跳舞者的氣質,當然也不可避免地注進了一定的色情成分。1975年,迪斯科音樂正式誕生而獨立於其他樂種,其特點是在錄音室中各樂手隻機械地演奏,而錄製人員則發揮自己的才能,利用各種電子設備,即興編排、混錄。一般是先把低音鼓、低音吉他等的節奏錄到音軌上,然後把多達四五十種音響疊加起來,最後還可把人聲加進去。由於灌製這種舞曲的圓盤叫做“DLSE”,因此就把這種舞蹈命名為“DLSCO”,有唱片舞會的含義。起初,這種舞隻流行於小城鎮的下層社會,跳這種舞的多為黑人集團和勞動青年,為上流人士所不屑問津。迪斯科舞采用有強烈的音樂節奏為伴奏音樂,能撥動人們的心弦,具有令人聞樂而動,欲罷不能的效果,其節奏頻率幾乎與人體心髒收縮的頻率相等。不久便征服了西方社會各階層的男女老少,並風靡了大半個世界。

其音樂特點是減少音樂的旋律性和抒情性,加強戲劇性和強烈節奏的連擊節拍,似戰鼓一樣催動人們。它的步法可繁可簡,讓跳舞者的個性能充分地即興發揮,動作男女皆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動作可以自行編排、組合。它的幾種基本動作是上、下顫動膝部,左右出胯,上下提胯,自然扭腰,甩腰,前、後、左、右轉胸,垂肩,聳肩,轉肩,伸屈臂、俯、仰頸,轉頭,甩頭。在各國都已產生了“迪斯科”和本國、本民族相結合的舞姿,在舞姿中能表現出舞者情趣的高低和審美觀的優劣。跳這種舞的好處是增強身體的負荷量。每次做30~60分鍾,相當於5~10 公裏的慢跑步。不要求花式多,而最大限度地增加運動量,這樣可以達到增強心血管係統的抗壓作用和緩解神經係統的緊張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