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留學為什麼

穆爾在自己的個人主頁上提醒大家在中國10:00am後、加拿大21:00pm後再到他的主頁聊天,他的高中同學蘭天的主頁也分做中文和英文兩個版本。

這樣的修改是為適應版主生活的變化,作為今年北京中加學校的高三畢業生,穆爾和蘭天都成為加拿大UNB大學(UniversityofNewBrunswick)新生,和他們同時畢業的170餘名同學在拿到4年的長期留學生簽證後,也在一個多月前分赴加拿大的多倫多、滑鐵盧、約克、紐賓士域省、哥倫比亞等十餘所大學就讀。

“我們並沒有感到太多的陌生,”在電子郵件中穆爾和蘭天告訴記者,在高二時候,中加學校就依據與加拿大教育行政部門所簽的交換學生計劃,把他們送去加拿大的高中念了3個月的書,“我先後住在兩個加拿大人家裏,他們都對我很好,我和他們的孩子成了好朋友,走的時候對那裏戀戀不舍。”蘭天說。

蘭天覺得,高中時在加拿大的經曆就像一次“預演”,解決了語言問題的同時熟悉了那裏的生活,“與別的高中畢業就出國留學的學生不同,我們不用再花幾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讀英文強化課程,直接進入正規課程,錢和精力都節省許多”。

其實,像師哥師姐們那樣順利去加拿大或英國留學,正是大部分讓孩子選擇中加學校就讀的家長的目的。了解情況的人知道,北京中加學校是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與加拿大紐賓士域政府教育部合作的項目,這所學校使每個學生同時擁有中、加兩國高中學籍,獲得雙學曆後即取得了加拿大、北美及一些英語國家攻讀大學入學資格。學校的政府背景讓家長們感到放心。

“安全感來自經濟實力,”中加學校負責招生的劉老師告訴記者,三年總計約花費14萬元,留學的費用另計,她總是對前來谘詢的家長強調這點,然後才談其他。“即便如此,我們從1997年9月開辦以來,沒有為生源發愁過。”家長和孩子看重什麼?

“沒有壓力、自由學習的感覺太好了,”自己考上人大附中又主動退了學,現在在中加學校上高三的文浩一直覺得自己的“決策”英明,父母為此多花了十幾萬,他相信能掙回來,雖然沒人指望他。

讓酷愛網絡和遊戲的蘭天興奮的則是,“每人都有電子郵箱,自由上網,很多人有自己的網頁,花大量的時間和心血維護更新”。而且,這些都是中加學校的“主業”,因為有很多課程的設計作業就需要靠網絡完成。在這樣的學習中,高中與留學很自然的“鏈接”起來,但是,承擔高考任務的國內普通高中卻隻能走另一條路。

“在窄路上走習慣了,路一寬倒不會走路了。”一位替孩子選擇了中加學校的家長用這個比喻說明,為什麼重點高中的學生在留學初期很難適應國外的教育環境。

擺脫升學壓力、接受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高興,外國學曆的高含金量和留學經曆是講究實際的家長最看重的,因為這意味著對未來過好生活提供了更大可能性。

“這所大學的商務專業證書很有價值,它意味著一份好工作,”因為有和中加學校類似的中外合作背景,從北京分司廳中學商貿外語職業學校畢業的肖飛9月初去英國桑德蘭大學(SheffieldHallamuniversity)留學。10月中旬,他在給記者發來的電子郵件中這樣評價自己的專業:“回到國內,這份學曆可以帶來比同等資曆的經理階層高10%的收入。”

從辦入學登記、找住處、確定課程,肖飛的一切都要自己安排,他說自己第一次通過這種自我決策體會到生活的滋味,“就是一些專業課老師的語速極快,有點不適應,不管做了多麼充分的準備,總會遇到一些問題,好在沒有遇到特別大的困難。”

教育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