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2011年7月25日星期一華國首都最高軍事醫學研究院外科大樓17樓手術室巨大的無影燈照著手術台。手術台上,靜靜的躺著正被實行手術的病人。隻見病人身上蓋著一層白布,但還可以明顯的看出是在側躺著。左腿蜷曲,不時傳出的器械碰擊聲可以想象手術正在順利的進行。鼻孔裏插著的導管連著呼吸機,呼吸機發出均勻的“嘀…嘀…”聲,還有旁邊的各種儀器,表明他的身體機能一切都在正常範圍之內。
四麵牆上的LED顯示器不停的閃爍,分別是病人的全長圖、血管圖、骨骼圖、神經圖、穴位圖、手術部位圖以及手術最佳刀口圖。不隻是平麵圖,而是一幅幅的三維立體彩色動態圖,令人感到一絲絲的科幻色彩。
雖說是在“熱在中伏”的中伏天裏,但周圍的大功率空調發出的冷氣還是能讓人感到一陣陣的寒意。四周的窗戶關的緊緊的,掛著的白色窗簾把這間華國最高級別的手術室與外界分隔開來。
“好!翻過來!”隨著主刀醫生的一聲令下,幾個輔助醫生就下手把病人的另一條腿翻了過來。主刀醫生讓助手擦了擦額頭的汗水,正要繼續開刀。這時,手術台上的病人卻突然發生了變化。隻見病人的雙手高舉,兩腿並起,就要高抬起來,就要亂蹬。一見要出意外,經驗老到的主刀大夫一把抓住剛做完手術的那條腿,不讓病人亂動,同時高喊助手按住病人的四肢,死死壓住。而此時被壓住的病人猛烈扭動著軀體,頭部向前翹起來,嘴裏“嗚嗚”叫著,仿佛要說什麼。一個護士緊急跑上前,一把抱住病人的頭使勁按下去。由於個子比較矮,護士高高踮起腳,屁股撅起來,兩個大“胸器”在病人的臉上蹭來蹭去。“注射鎮靜劑!”隨著主刀醫生的威嚴命令,麻醉師麻利的把一針鎮靜劑注射進病人的屁股上麵。也許是鎮靜劑的作用,也許是病人鬧騰累了,不一會兒,病人安靜了下來。
“繼續手術!”助手幫主刀大夫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後,主刀大夫繼續命令。
而此時,位於13樓的等候區內,一個男人正在悠閑的一邊看著牆上的液晶彩電,一邊不時瞅瞅北麵牆上的液晶告示牌。隻見告示牌上緩緩移動的字幕,報告著手術室內手術的進度:病人秦孝已經手術03小時56分23秒,一切正常!但對於剛剛在手術室內發生的一切卻絲毫沒有報告,因此等候著的男人對這一切一無所知,依然在悠然自得的看電視,喝礦泉水,看著身旁的護士匆匆的走來走去。
最高軍事醫學研究院——也有人稱之為301醫院,是華國最高級的醫學研究院,聚集了華國最有才華、最有能力、最有水平的醫學研究人員,同時也是華國最高等的醫師培訓機構。這裏基本上會集了華國所有的醫學精英。從這裏走出去的醫生,成為了全國各地醫院的支柱。這所醫院從跟隨開國領袖起步,曆經七十多年的發展,雖然期間名稱有過變化,但做為華國最高醫學院的地位卻從沒有發生過變化。不管什麼時候,什麼人當政,給301的,永遠是當時曆史條件下,最多的研究經費,最好的設備,最優秀的人才,最開明的政策,最寬鬆的環境。而院中的醫生也享受的是全國所有醫院中最高的工資,最優厚的待遇,同時也按軍隊的規矩授銜。醫院中的科室領導的也不鮮見少將、中將之類的高級軍銜。因此,301也成了華國最高級的幹部治療醫院。政治局常委、軍隊大將等高官往往成為301的常客。有時甚至某些高官還不能在301找到床位。因此,能在301醫院就診也成了下麵許多省市的人的夢想,甚至都成了地方人士在中央、在首都有關係、有人脈、有本事的象征,特別是專家門診更是如此。由於專家門診每次隻看20個病號,而專家一般每周隻有半天的出診時間,因此301醫院的專家門診掛號處,每每上演排隊掛號的人間悲喜劇。外地來的,在首都有家人、親戚、朋友、戰友、同學,甚至八稈子都打不著的關係的,隻要想來看專家門診的,都被動員起來。拿小板凳的、扛著被窩的、穿著厚棉衣的,帶著幹糧、水壺、鹹菜,所有人體生理必須用品,提前2-3天來到掛號處排隊。為了自己的位置不被別人占去,還有的就找2個人輪班排隊;排在後麵,明明無望買到號的也不離開,就是希望前麵有人挺不住提前離開。看吧,每次專家號的窗前基本上都能從窗前一直排到大廳外,足足有半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