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多經磨難,人生幾度清閑。
來去不留史記,善惡自有人知。
-------總綱
。。。。。。
“呼,該回去了。”
欒昭滿頭大汗,彎腰一用力就從水田裏上到了田埂上,把腿上麵趴著的水蛭逐個扒拉下去,將袖口摟了起來,輕喘著氣,低聲自語道。
雖然才四月中旬,但王家村地處西南,這裏氣溫也已經不低了。即將日上中天,就到了最熱的時候,好在欒昭早早過來忙活,已經把他們家的稻秧都插了下去。他身體發育的不錯,自小就壯實,幹了這麼多活也不覺得很累。
看著眼前整齊的稻田,欒昭很是滿意,那都是上好的秧苗,是他爹欒富貴費了好大的力氣,托了熟人才弄到的。等到八月份,稻子熟了,不僅夠他們一家四口半年的口糧,拿去縣裏也能賣個好價錢。到時候,可以給小妹添置幾件好衣裳,還可以父親換一杆煙槍,給母親買個便宜好看的首飾。至於大哥,他已經在縣裏遠近聞名的陳木匠家幫工了,每月還有錢拿,不在家裏吃飯,當然是不需要這些錢的。
想著,他便向家裏走去。
在王家村裏,王姓是大族,自古來都是這裏的地主,而其下,便有欒氏,周氏等幾個小家幫王家做工。直到後來新皇帝上任,政策一改,過了幾年,把土地都還給了農民,欒家才分到這塊地。
欒昭是欒家的驕傲,自幼便聰慧無比,小時候他父親欒富貴和大哥欒大石看著他這樣機敏,一琢磨,狠下心來送他去了縣裏的私塾讀了三年書,不僅識了字,更是能背文章,讓他再次遠近聞名。而他的名字也是私塾的先生給取的,昭,便是彰明昭然的意思。
有了這樣本事的欒昭,雖然給家裏爭足了麵子,但總是顯得和村裏的人有些格格不入,他知道山的那邊,有平原,有河川,還有繁榮的城鎮。他也知道當今的皇帝姓什麼,其統治下的興國有多麼的遼闊,有數不清的子民。他知道這些,但也沒什麼用,估摸著,這輩子,最多也就到縣城裏去看看了。
他爹跟他說,等他大一點,也送到縣裏麵去做學徒,他讀過書,日後的成就肯定比大哥欒大石要大的多,怎麼說也能獨自出來做活。
不知怎的,欒昭心中總有一股悶氣。
甚至有時候,他想過自己離開家門,走到遠處去看看。但一想到家裏的爹娘,還有僅僅六歲的妹妹,他總是很快就打消了自己的想法。不論怎樣,家裏到底是最重要的,這些想法,還是太不切實際了一些。
回到家中,欒昭的母親正捧著一碗稀飯坐在外麵的板凳上喂著個子還很小的三妹欒秀秀。秀秀喜歡動,成天滿村子跑,欒母總要跟著她,擔心她出事。而她最喜歡和欒昭打鬧,遠遠的看見了欒昭回來,連忙甩開了飯碗向欒昭跑來。
“秀秀,又讓娘喂飯了。以後要學著自己吃。”欒昭有些溺愛的責罵了一下三妹,拉起她的小手向欒母走去。
欒秀秀大聲道:“不要,我要喂,娘喂的最好吃。”童稚的聲音讓欒昭感到開心無比,一上午的疲乏似乎都消失了一般,三妹是家裏最受寵的人,也是家裏的開心果,欒昭作為哥哥,更是寵溺著她,不讓她幹一點農活,生怕她累著。
欒母看到這個能幹的兒子回來,眼神中露出一絲笑意,等欒昭走近了,提醒道:“昭兒,你爹剛從縣城回來,叫你過去。”
欒昭聽到是爹叫自己,不敢怠慢,急忙交代了幾句要三妹好好吃飯的話,便向屋中趕去。他爹欒富貴也算是個有名的人物了,一把屎一把尿的拉扯大了三個孩子,大兒子現在都已經有能力在縣城生活,二兒子也是十分的爭氣。農村的人家看重這個,晚輩有出息,長輩臉上就長光的很。
有了麵子,脾氣也就大了一些,不僅在同村人麵前挺直了腰杆,就算是在欒昭麵前也有些架子,若是一個不小心,怕是免不了被嗬斥,是以欒昭快步地走到了父親的屋子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