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手足(1 / 3)

二十六日夜,上徹夜未眠!教導諸皇子、帝姬背誦《黃台瓜辭》,直至黎明!

——《世祖高皇帝實錄》

苗九東、嚴小七落網,連夜開審。聶山先拿嚴小七開刀:兩個大巴掌、一桶涼水下去,軟骨頭嚴小七從魔怔中醒來,有的沒有的一股腦地往外麵倒!再問苗九東,問一句答一句,事情很快就清楚了!

死去小村子裏的姓衛的,名叫衛奢,乃是鄆王趙楷秘密眷養的死士;苗九東、苗九西兄弟二人,曾經受過趙楷的活命之恩,又有一身的好武藝,與衛奢一起,為趙楷做些見不得光的事情!嚴小七自己則是和王、龍衛軍團上護軍趙栻的人。

前番李綱遇刺,就是衛奢帶著人做的!示警的人則是苗九東!

這一次,在流花橋上安裝炸藥,趙桓啟程返京的時間,那邊早有人過來報信!整個隊伍的行進速度,算得精確無比,孰料天算不如人算,神來龍糞竟救了趙桓一命。爆炸所用的炸藥,都是趙栻從軍營裏偷偷弄出來的。趙楷這麼做,還可以理解;至於趙栻,與康王、景王三人同受重用,名分既尊,權力又大,為何要與趙楷勾搭,做這種事情?

聶山百思不得其解,審完了犯人,渾身輕鬆,終於可以鬆口氣了!官家曾言,破不了案子,自己要致仕還鄉的,這一次,也許可以……

趙桓一邊聽聶山的彙報,一邊寫字,寫的卻是唐高宗李治的兒子、廢太子李賢的一首《黃台瓜辭》:

“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接著又是一首曹植的《七步詩》: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寫罷,將筆扔在桌子上,淚流滿麵,扶案痛哭!

福寧殿內,燭光搖曳,眾宰執跪在地上,聶山也乖乖地跪著,除了官家的哭聲,竟再聽不到其它聲響!

趙桓猛地一拳砸在桌子上,硯台、毛筆高高拋起,墨汁將紙上的字跡模糊,旋即與紙張變成飄揚的碎片!

“傳旨:趙鼎會同王德,鎖拿趙楷!秦檜會同王希夷,鎖拿趙栻!”

“臣領旨!”

趙鼎、秦檜領旨退下,趙桓擺擺手,示意其他人也退下!裴誼見所有人都退出了大殿,正想躬身而退,卻聽官家道:“宣西鳳、趙諶等皇子、帝姬到這兒來!”

官家三子兩女,最小的三皇子趙詵僅僅三歲,這個時候想必已經睡了,難道也要叫來?裴誼有心想問,卻是沒有那個膽子:今日不同往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呢!

一個人,孤獨地坐在福寧殿內,腦中一片空白,趙桓什麼也不想,就那麼呆呆地坐著!

“陛下,皇子、帝姬都到了!”

“傳!”

六個孩子都來了,包括義女西鳳帝姬單香妹!小兒子趙詵進殿的刹那,還在犯困,踩在前麵二姐的裙子上,惹得小蘭若好一陣不滿啊!

蘭若新做的裙子,穿上沒兩天,正想向父皇炫耀一下,被三弟弄髒了,委屈地哭起來:“父皇,你看啊!人家的漂亮裙子,被三弟弄髒啦!怎麼辦啊,怎麼辦啊!”

看到底下的兒女,趙桓微微笑著,趙諶拉拉蘭若的袖子,悄聲道:“妹妹別鬧,回頭哥哥賠你,可好嗎?”

趙桓看得眼睛一熱,清淚長流!

小時候,與趙楷一起讀書,一起嬉戲,也曾經是手足情深的兄弟,何時變成了拔刀相向的仇人?

蘭若見父皇哭了,再也顧不上裙子,撲進父皇懷裏,擦著父皇的眼淚,道:“父皇,蘭若不要裙子了,父皇不哭好不好?”

趙桓笑著哭著,輕輕抽動一下鼻翼,道:“好,蘭若乖,父皇不哭!”

抱著蘭若,就與兒女們坐在地毯上,道:“香妹啊,他們都是你的弟弟、妹妹,你們要象親兄弟一樣友愛,他們有什麼不對的地方,要拿出大姐的身份來,好好教導弟弟妹妹,好不好!”

香妹不知發生了什麼事,王德卻是一整天不見人影,隻是派人回來說,今天恐怕回不去了。今日的父皇好像一下蒼老了十歲,香妹哭著道:“父皇,孩兒記下了!”

“諶兒,背一首黃台瓜辭來聽聽。你們也跟著學好不好?”

“是!”

“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大殿內響起孩子們清泉一般的童聲,死氣沉沉的福寧殿,陡然多了許多生氣!

趙詵奶聲奶氣地問道:“父皇,孩兒不懂!”

趙桓左手摟著蘭若,右手抱著趙詵,柔聲道:“不懂啊,父皇說給你聽!這首詞說的是……”

正在給孩子們解釋詩詞中的含義,忽聽殿外傳來趙鼎的聲音:“啟稟陛下:臣趙鼎繳旨,鄆王趙楷已經服藥自盡了!”

趙桓的聲音被生生切為兩段,身子僵住,臉上看不到一點血色!此時此刻,仿佛整個世界都被一分為二了!這一刻的世界,與那一刻的世界再無瓜葛,生生斷開了!

“他留下一封信……”

裴誼取過信來,小跑著傳進來,明明身子在跑,卻沒有一點響聲,宛如戲台上的傀儡在遊動!

“念!”

“孤的兒女,即為陛下的親侄,請陛下稍加留意!來世,不願生在帝王家!”

“來世,不願生在帝王家!”

聲音在殿內飄蕩,久久不去!

蘭若仰頭道:“父皇,誰的信?”

“是你三叔的信!”

“哦,”蘭若道,“孩兒不懂!父皇說給孩兒聽好不好?”

“長大了,蘭若自然就懂了!”

話音未落,秦檜在殿外奏道:“陛下,臣秦檜繳旨!和王趙栻已經拿到,請旨是否立即審問!”

“宰執去問問他,他不願說,也不要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