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江山一轉人頭望(1 / 2)

冷水迢迢,一棹自北向南而來。

一人青衫草笠,在舟頭佇立,腰間玉笛斜陳,江風卷動衣袂。此刻薄霧冥冥,水天蒼茫一色。

笛聲兀的起了。如同船槳劃碎的月澤,如同晨風吹破的花露,隻那麼一聲,隻那麼一瞬,水與天都變得寥落。

而後笛音蕩開,時如扶風而上,直衝霄漢;時如潛水而下,漸通曲折。抑揚頓挫,久久方止。

是時,霧淡。遠山橫疊之間,霞光初露,西天外,悄月如鉤,飛鳥隱約,山河一片清新。

手中玉笛默然泛動一抹光澤,青衫人清嘯一聲,餘音回蕩,逐漸彌散。他不禁又高呼道:

“秀水三千,難澆我胸中塊壘!”

“清山五萬,可置君腹裏春秋?”

驀地聲音傳來,赫然與他相呼應。其聲昂揚勃發,隱隱有寶劍震鳴之意。

“好內功!”青衫人心中一動,口中卻道:“好對仗!”

循聲望去,一葉扁舟從石後悠悠轉出。舟上那人頎長身材,著一身蓑衣,遙遙抱拳道:“曲靖崔修,冒昧。”

青衫人取下鬥笠,露出一張溫和的笑臉,眉間現一點朱印,拱手道:“定遠朱英,幸會。”

兩舟相近,搭鉤連船。崔修含笑道:“兄台吹得一曲好笛音。”“哦?”朱英眉頭一挑,“我吹的什麼?”崔修略一思索,答道:“隻聽出‘關山難越,萍水相逢’。”

朱英為之一窒,不禁定睛去看,那崔修約摸二十多歲,瘦削麵龐,顴骨微高,一對劍眉格外英朗。朱英猛然撫掌笑道:“好個‘關山難越’,好個‘萍水相逢’,不想竟在此地遇到知音了!”

崔修連連笑稱“幸甚”。他一邊除去蓑衣,一邊道:“兄台好大的膽子!”朱英驚疑道:“崔兄弟何出此言?”崔修道:“雲南局勢複雜,一麵有殘元勢力盤踞牢固,一麵有各路豪強擁兵割據,更兼著茫茫山以西教化不及,殺人取命形同兒戲。眼下朱明又發三十萬軍南下,不日也將至。兄台在此地孑然而行,不可謂不大膽哪。”朱英星目含笑,道:“崔兄弟不也是隻身一人嗎,這麼說來你我可都是大膽狂徒了?”

“區區一介漁夫,既不能效太白乘舟發興,也無法學東坡泛江賦月,不過釣幾尾魚,混幾餐飯罷了。任他大軍壓境,也當是鐵馬冰河一場浮夢。”崔修負手轉望他處,神情淡然。

朱英看著眼前這個年輕人,對方言語之中,平淡下掩藏不住的桀驁,如同薄霧中依舊崎峻的山石,讓他不禁有些費思。

崔修回頭道:“朱兄意欲何往?可需土人導遊?”朱英赧顏道:“我本江上赴約,可笑竟迷路在此。”崔修皺了皺眉,道:“怎麼不乘渡口的渡船?彼處該有艄公等侯才是。”朱英笑道:“哪裏!本來說好是十文錢一趟,可我身邊素來隻帶銀子,那幾個艄公竟無一找得出錢來,便推說等其他客人往這邊來渡時,可順路捎我一程。我哪裏等得,索性買了條船,自己渡自己罷了。”崔修暢然大笑了一陣,道:“約在哪裏,我帶你去吧。”朱英道:“大江風滿樓。崔兄弟可知道?”崔修點點頭,道:“走吧,我引你去。”

當下二人逶迤而行。朱英在舟頭眺望,不時手指遠近山峰,崔修便在旁一一介紹。二人談吐應對之間,都頗有相見恨晚之意。

崔修突然道:“快到了。”

此時江流急轉而下,順水推舟,不覺已過數重山。朱英目光一凜,眼前一片如斧嶄般平整的山石緩緩移出,似乎堵住了前路,江麵也籠上一層陰影。距離越來越近,眼前越來越暗,前方顯出的山石也越來越大,上麵竟刻有五、六尺長大的文字,每個字都走龍蛇一般。朱英仰麵一字一字地讀道:“江山一轉人頭望。”一忽兒山石完全顯露,又有一串巨字映入眼簾。朱英繼續讀道:“笑看天來我道中。”剛剛讀完,山石旁豁然開朗,天光大盛,波輕水緩,一派通途。朱英由衷歎道:“好大手筆,好大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