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教學心理心理學(4)(1 / 3)

現代教育要求的教師是教育家式的教師,而不是教書匠式的教師。教育家不但要在實際工作中十分優秀,自覺地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而且還要有較為係統和獨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當然,要教師人人都成為教育家不現實,但應提倡教師人人有教育家的意識,努力使自己成為教育家。

(3)批判反思、力求創新的教育意識

教師的勞動是一種複雜勞動,具有創造性。因為,創新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師的創新意識和改革意識。創新和改革不僅是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適應時代要求的需要,也是教師享受創造樂趣和怡情的需要。否則,教師就有重複、枯燥、“背教材幾十年”的乏味感,甚至會把它當作謀生手段。

(4)良好的自製意識

教師良好的自製力是影響和感染學生及克服教育過程中一切困難的重要意誌品質。教師要具有自製力,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行為,能夠約束自己的動作、語言,抑製無益的激情和衝動。這既是教師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質,也是衡量教育技能技巧掌握程度的尺度。在教育工作實踐中,教師所遇到的外部和內部困難越多,在他們身上意誌品質的積極性就表現得越明顯,表現出較強的自我控製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

3.教師的心理素質

教師的心理素質,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其教育教學效果並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和顯著影響的心理品質的總和。教師的心理素質是搞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條件,是促進學生全麵發展的可靠保證,同時也是教師職業規範的重要內容。

良好的心理品質是一個教師獲取知識、技能,取得職業成功的重要條件和內在因素。教師的心理品質是後天形成的,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通過自我培養,把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內化為自己的需要,形成信念而逐漸發展的。因此,研究教師應具備的心理品質可以使教師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也可為學校加強科學管理、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提供理論依據。

教師的心理素質,一般可從心理品質和教育能力兩個角度來展開分析。

(1)心理品質

①教師的情感特征

教師的情感特征主要表現在以師愛為核心的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強烈的責任感三個方麵。

以師愛為核心的積極情感是教師的重要心理素質,主要表現為教師對教育事業、對學生、對所教學科的熱愛。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是教師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師對學生的熱愛,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的教育力量;教師對自己所任教學科的熱愛,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

教師的道德情操主要包括教師的道德感,教師的理智感,教師的美感。

強烈的責任感主要表現在對社會有責任感和對學生的責任感兩個方麵。

教師作為社會的代表者,對學生的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師的言行不僅代表個人,而且代表社會,必須對社會負責,應該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

②教師的意誌品質

教師應具有良好的意誌品質,如獨立性、果斷性、堅定性和自製力等。良好的意誌品質有利於教師搞好教育工作。教育工作複雜、艱巨,沒有充沛的精力和頑強的毅力很難勝任。

而且教師的意誌品質通過教學活動或師生交往,能有效地影響學生的意誌品質。教師在處理問題時,是堅定還是動搖,是獨立還是盲從,是果斷還是猶豫,是自製還是衝動,客觀上都會影響學生,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因此要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意誌品質,教師本人首先要有良好的意誌品質。

③教師的職業興趣

教師對職業的濃厚興趣,是積極地、創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的重要心理素質之一。教師的職業興趣主要有:明確的中心興趣;廣闊的興趣;關心學生的興趣活動。

(2)教育能力

影響教學效果的教師能力主要表現在溝通能力、教學監控能力以教學效能上。

①溝通的技能

教育基本上是一個溝通的過程。對教師而言,溝通不僅意味著具有充分的詞彙、合乎邏輯和清楚明確的表達方式,而且意味著要針對學生的水平,在各種情境下用學生最能理解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同時懂得傾聽也是不可缺少的。

善於溝通的教師常常能預見學生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即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言語指的是什麼,以及這些言語對於學生是什麼樣的信息。教師能夠預見同樣的言語對不同學生產生的不同影響,從而使用適合學生水平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善於溝通的教師還應該知道何時停止說話,使學生不厭倦教師的教誨並對教師的談話有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