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沫兒順著上東天街一路狂奔,直到跑不動才停了下來。張龍臨時的驚懼眼神,著實驚到了沫兒。他指著沫兒想說什麼?

前半晌兒吃的兩根麻花早就消耗完了。沫兒又饑又渴,向路邊一個賣雜貨的小店討了口水喝,繼續順著上東天街往前走。

眼見天色漸暗,路邊的酒樓店鋪都點起了燈籠,逶迤數裏,鬥移閃爍。其時洛陽城中實行宵禁,亥時三刻,閉門鼓一響,街上空無一人。沫兒貓著腰兒,溜進旁邊的小巷中,縮著在牆角蹲了一夜,幾乎不曾凍死,不禁懷念土地廟那軟軟的稻草了。

哪知幾日之後,沫兒就如魚得水,將洛陽城摸了個遍熟。

神都洛陽天街寬闊,綠樹成蔭,樓台亭榭,歌舞升平,洛水穿城而出,其間澗水、伊水等河流彙集,山水秀麗;恰逢三月底牡丹盛開,姚黃、魏紫爭奇鬥豔,宛如天堂一般。且商貿繁榮,民間富庶,乞兒並不多。如此以來,沫兒的日子竟比在鄉村還要好過,常有酒肆茶樓將客人吃剩下的飯菜送之街角,供給那些乞討者。沫兒仗著機靈,又會扮可憐,嘴巴又乖巧,很快便有店小二專門留給他一些比較好的飯菜。

不日,又給他找到了一處好的安歇所在:周公廟。周公廟設在福承坊,是紀念周公姬旦的祠廟,亦稱元聖廟。周公廟坐北朝南正對著洛水的新中橋,橋邊便是有名的“謫仙樓”,附近楊柳依依,廟中蒼鬆翠柏,飛簷琉瓦,既不失繁華風流,又不失清淨雅致,常有文人秀士聚會吟詩,並有善男信女擺供上香,祈求保佑。周公的故事在洛陽市井之間流傳甚廣,庶民多為敬仰,因此這周公廟晚間並不落鎖。沫兒便夜夜等閉門鼓打過之後,就偷偷溜進側房,並尋機將衣服和玉魚兒也藏在廟內一塊石板之下。

(二)

轉眼之間,沫兒來城裏已有月餘。天氣日漸轉暖,沫兒的日子也更好過了些。雖然遭遇過幾次被惡狗追咬、被惡夥計痛罵,但總體來說,在城裏的日子還是相當愜意的,每日裏除了討些吃的,便四處遊蕩。

這日,沫兒在城牆根下捉了半日的蛐蛐兒,感覺餓了,便想到南市去討些吃的。

轉過定鼎路,就有一股香甜的香味飄來,著實誘人。

沫兒不住地聳著鼻子,跟著香味來到了一條巷子中。巷子口豎著一個牌坊,上書“賢德”二字,原是紀念隋末一個少年守寡、盡心侍奉公婆的女子的,故這條巷子就叫做賢德裏。整條巷子全是賣糕點的:饊子、桃酥、杏仁餅、麻花、油角、糖糕、桂花糕等,應有盡有。

沫兒在巷口一家賣饊子處討得一些碎饊子,狼吞虎咽地一口吃了,又去第二家。哪知第二家賣油角的夥計十分凶惡,不僅趕他出來,還順手給了他一火棍。

沫兒跳開,站在不遠處破口大罵:“你不給就不給了,打你家小爺做什麼?小心折了你的爪子!別以為你家有的吃就得意了,整天不做好事,哪天老天爺開眼了,讓你也沿街乞討去!瞧瞧你的樣子,呲著滿嘴大齙牙,連糞叉都不用買了!仰著一張憨斑鳩臉兒,充什麼大爺呢!……”罵完又拍手唱起來:“好小子,長得瞎(洛陽土話,差的意思),憨斑鳩臉兒麻子花;大齙牙,當糞叉,又矮又醜賽倭瓜。小雀兒見了躲著走,小猴子見了叫呱呱。美人牽來大白馬,一腳踢你個大馬趴……”

夥計驅趕叫花子,路人本來見怪不怪,但聽到後來,見小叫花子伶牙俐齒,罵得句句押韻,十分好笑,再看看這個夥計長得也確實寒磣了點,都圍上來看熱鬧,嬉笑議論。那夥計本就因麵貌醜陋至今未娶,一聽小叫花子奚落他,不禁暴怒,越發顯得呲牙咧嘴醜陋無比,抓起一把火鉗就來打。

沫兒在人群中鑽來鑽去,惡夥計始終在後麵追。到了巷子尾,眼看要抓到沫兒了,沫兒扭身躲在路旁一個中年人後麵。中年人倒也仗義,伸臂擋住沫兒,勸道:“張麻子,和一個小孩子較什麼真呢。”

張麻子氣哼哼地站了,說道:“王掌櫃,你不知道,這小乞丐牙尖嘴利,可不是什麼好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