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初的遊龍山莊,是何其的風光,可憐現在就剩這大門還是完好的了,看看這門前都長滿荒草了。”
“別感慨了,都陳年舊事了,趕緊走吧,兩園的詩友會都要開始了。”說罷,四人談笑著走去。
這四個人在蘇州也算小有名氣,不曉得是自稱還是外人傳道,都稱他們為“姑蘇四傑”。想來也不奇怪,當時正值詩風四起,連街頭打醬油的小兒都能吟誦幾首廣為流傳的詩句來,像“江南六友”、“唐詩八大家”等等的稱謂也不在少數,“姑蘇四傑”想必是借鑒的“初唐四傑”而引發的靈感吧。
蘇州山水相織,亭台樓閣交錯,繁華之中又不缺乏神秘與風雅,自古便是文人雅士向往之地與聚集之地,兩園便是這些文人雅士聚集的一個最典範的地方。兩園分兩地,一地以亭台花草為主要景致,一地以假山流水為主,顧得此名。每年春分當日都會在兩園舉行詩友會,無人組織,也無邀請與否,都是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有的是來一展才華的,也有許多是來湊熱鬧的。像“姑蘇四傑”這樣生於此地又胸有點墨的,這種機會是定不會錯過的。
前來赴會的大多都是一些富貴人家的公子哥,也有些識文知字的富家小姐,四傑也不例外,在蘇州大多都是有頭有臉的大戶人家之子,唯獨陸雲除外。都知道陸雲有些才華,卻總是住在客棧中,似乎除了四傑相聚之時,都隻是孤身一人的,沒人知道他到底啥來曆,他也唯獨不與外人講自己以前的事,蘇州大小的客棧幾乎沒有他沒住過的,所以大小事都能知曉一二。四人來到兩園時,園裏已聚集不少人了,好不熱鬧。
剛走進園子就看到一處涼亭下圍了好多人,陸雲還沒細看了,許少澤早已鑽進人群中了。這位許少澤雖也是大戶人家的公子,可言行卻放蕩不羈,從不顧及別人如何的眼光,也是四傑中最易帶來歡樂的一個。
扒開人群往裏看去,隻見一身著白衣中年男子斜坐在亭座上,手中拿一酒壺,談論的同時還不時飲上一口,好像還很享受的樣子。許少澤好像知道了什麼,急忙跑出去跟外麵站著這三人興奮地說:“你們猜我看到誰了?”
陸雲笑笑沒說話,蕭桐說:“你呀,注意一點形象好不好,說吧,看到啥了?”
“一個拿酒壺的中年男子。”許少澤故意賣了個關子。
梁子華有點急了:“你倒是說來啊,到底看到誰啦?”
“以我敏銳的洞察力觀之,我料這中年男子定是太白先生。”言語間透著些許的驕傲。
“先前就聽聞太白先生今年可能前來參加詩友會,未料想真就來了。走,看看去。”陸雲合上他那無論春夏秋冬都要扇兩下的折扇,也走近亭下的人群。
眾人皆讚歎太白先生詩作之精妙,而陸雲卻被人群中一圍觀者吸引住了。此人著一身青色衣衫,雖不顯名貴,但端莊大方,器宇不凡。最引陸雲興趣的是他手中的鑲有紅色寶石的佩劍,一看就知不是一般三教九流的習武者所能有的,定出自哪個名門大派。
陸雲雖然擅長的是舞文弄墨,但對舞刀弄劍的也是有著敬畏之心的,又見此人相貌裝束,不由心生相交之意。見兄弟們都專心品味著太白先生的詩句,也沒有招呼一聲便獨自走到那位手執佩劍之人身旁,恭敬地問:“公子也是慕太白先生之名前來的?”
“在下確是仰慕太白先生已久,可此番並非是慕太白先生名而來,隻是出來辦事途徑蘇州恰巧遇到這兩園舉行詩友會,便來湊個熱鬧。”青衣男子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