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秣馬厲兵(一)(1 / 1)

遙想沙場,是遙想父輩的旗幟。二十二軍八千裏雲月,還要從八師“出山”的時候說起……

八師“出山”的日子,在一個“桃子熟了”的季節,是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的時候。

七月流火,炎夏將逝,秋涼未起。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整整八個年頭,艱苦卓絕的敵後抗戰已漸露曙光。人們未曾料到的是對日本法西斯的最後一擊是如此猛烈甚至狂暴,美國投下的原子彈和蘇聯紅軍發起的遠東戰役,加速了戰爭勝利進程。帝國軍刀在烈焰中消溶,櫻花飄零,第二次世界大戰落下血幕。

公元1945年8月,中國——“桃子熟了”。

如果站在曆史的斷崖,你永遠有許多難解的迷團;然而在歲月幃幕裏穿梭,多少能聽到些許遙遠的回聲。“桃子熟了”,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嗎?這是我小學課文中的一句話。歲月悠悠,彈指間,往事如煙,又恍如昨日。

,真語言大師也。

“這個命令你是下錯了,而且錯的很曆害。我們不得不向你表示,堅決地拒絕這個命令。”中國***人憤怒了。這篇電文雖然是以十八集團軍總司令朱德的名義發給蔣介石的,但文風完全是“毛式”的,也就是說電文完全出自之手。之所以讓中國***人怒不可遏,是蔣總司令自8月11日起連發了幾份電文,命令國民黨各戰區部隊“積極推進,勿稍鬆懈”;命令十八集團軍“原地駐防待命,勿再擅自行動”:命令偽軍“維持治安,保護人民”。並嚴令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中國境內之非法武裝組織擅自向日軍收繳武器,應負責作有效防衛;如果各地為股匪所占領,日軍應負責任,並應由日軍將其收回”。

八年抗戰,中國軍民熱血築長城,盼來了勝利的果實。國民黨要“摘桃”,卻不讓人民軍隊“摘桃”,這天理何在?蔣介石遠在峨眉山,想摘桃子,無奈手長腿短,隻能想到“曲線救國”的弟兄。偽軍第三方麵軍總司令吳化文搖身一變,立馬就成了國軍第五路軍。吳化文又一次改換門庭,也成了受降儀式上的座上賓。得知此事,山東軍民無不義憤填膺。

是時,山東有“八路”27萬,差不多占人民武裝全部人馬的四分之一。雖說山東軍區兵強馬壯,但直到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之時,山東不要說“八師”,實際上“一師不師”——一個整師沒有。從軍隊的編製上看,山東八路軍“地方化”非常徹底,如果依照一些人的眼光,山東幾乎沒有正規軍,最大編製也就是“團”,全由軍分區節製。“主力地方化”,當年各抗日根據地都普遍實行,但“地方化”的程度因地而異,這是和抗日戰爭的遊擊戰略相輔相成的。

但是,“遊擊戰爭的時代過去了”。山東軍區司令員羅榮桓在會議上握著中央來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