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卷一 雲飛悲歌起 血濺壯士別(1 / 3)

三月間的蘇州,正是草長鶯飛、春暖花開的時節。古語有雲,“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足見江南二州美景之勝。這一日,太湖湖畔胥口鎮一處集市上,一群人正圍看一位白發老者賣藝。那老者手持一口單刀,使得是一套六合刀法。六合刀法從形意六合拳套路中變化而來,共分三十六勢,刀法樸實無華、勁力渾厚、氣勢逼人。那老者一套六合刀使罷,引得圍觀眾人一陣喝彩。接著便從老者身後轉出一位姑娘,那姑娘約莫十六、七歲年紀,一張圓圓的鵝蛋臉,翹鼻小口,未施粉黛,雖不若大家閨秀般嫵媚溫存,卻多添了幾分農家少女的清麗脫俗。那姑娘手托一個笸籮,走到人群之中掏賞。時下正是天啟六年,閹黨橫行、霍亂朝綱,此處應天府巡撫毛一鷺盤剝鄉裏,弄得魚米之鄉的蘇州百業凋敝、民不聊生。因此下眾人隻是圍觀,卻並無人肯接濟這一老一少。

老者見眾人不願給錢,便四下作了個羅圈揖,然後朗聲說道,“眾位父老鄉親,小老兒山東人士,今日同小女來到胥口鎮,隻為討口飯吃。聽聞這胥口鎮得名於戰國名將伍子胥,胥口鎮的父老們都是伍子胥他老人家的子孫,想來也都是慷慨解囊的豪傑之士。”

說到這裏,老者又深深作揖,可是人群依舊無動於衷。此時傳來一聲輕笑,老者抬頭望去,見發笑的是位衣冠楚楚的年輕文生公子,身後還站著個十二、三歲的書童,懷抱一對雁翎刀。

隻聽那公子開口說道,“久聞山東青州六合刀法奧妙,今日一見果然不凡。江南雖不及江北之人尚武,卻也並非無人。在下不才,願陪老人家走上幾個回合。此處有一錠十兩銀子,你若贏得了我手中雙刀,今日便取了去吧。”

那公子一邊說著,一邊將銀子丟入笸籮中,然後寬掉身上長衫,露出一身月白緞短身衣靠。那老者見這公子說話細聲細氣,舉手投足之間還有些扭捏,又見他麵皮滑膩、明眸皓齒,且出手如此闊綽,便斷定這定是哪位大戶人家的小姐女扮男裝了出來遊玩兒。

他上前兩步,衝著那公子深深一揖到,“小老兒這等三腳貓的功夫,怎敢同公子過招。公子若有雅興,不如和小女走上兩趟。”

聽了老者這話,那手端笸籮的姑娘不由臉上微微一紅,叫了聲“爹”,便將頭扭到一邊。

那公子嗬嗬一笑,“看來老人家是瞧不上在下這點粗淺功夫了,也好,待小生先活動筋骨,再來領教老人家的高招。”

說罷,伸手從那書童懷中抽出兩口長刀,身子轉了個圈,拉了架勢站在西首。

看到那公子亮刀的姿勢,老者不由得喝了聲彩,到,“好一個輕、圓、飄、倏,不知公子可識得滄州花刀沒羽箭司徒老爺子?”

聽到“花刀沒羽箭”的名字,那公子不由得笑了笑,臉上現出得意之色,說到,“花刀沒羽箭的名頭江湖上誰人不知、誰人不曉,老人家若想結識,待比過這場我給你引見便是。”

一旁站著的那姑娘聽出公子言語中的輕薄之意,不由得秀眉微蹙,上前一步說到,“花刀沒羽箭也不過如此,身為武林宗師,卻甘為閹黨鷹犬……”

還不等她說完,那公子怒到,“大膽,吃我一刀。”

說罷右手刀刀身倒置,刀尖斜下,刀刃向右,直刺那姑娘小腹,使得正是“梅花十字訣”中的“刁”字訣。那姑娘側身避過,同時從老者手中接過單刀,身子一轉,刀身平推公子右手,正是六合刀法中的“鯉魚分水”。不等招數用老,便又是一招“西子捧心”,直刺公子前胸。那公子右手刀忽地抽回,由下而上猛升,使“繃”字訣招架;左手刀卻使出“掛”字訣橫掃姑娘的肩頭。二人插招換式,鬥在一處。

那公子步伐靈動、舉手投足間衣衫飄動,宛如雲中戲雁。輕則靈便敏捷,圓則轉動自如,飄則進退迅捷,倏則左右突忽。再看那姑娘刀法則沉穩剛毅,忽如老猿登高,忽如餓虎撲食,忽如蒼龍擺尾,雖然不甚靈動,卻也穩守中盤,立於不敗之地。圍觀眾人平日裏哪見過如此精彩的搏殺,一時間都愣在當場,竟忘了喝彩。隻人群中一個手拿木杖的老花子微笑到,“好刀法,好後生。”正說話間,隻見那姑娘腳下一個踉蹌,就地滾倒。一見對手失足,那年輕公子不由得眼前一亮,忙使出“劈”字訣,雙刀一同落下。哪知那姑娘滾倒是虛,不等雙刀砍到,腳下已使出鴛鴦連環腿,一腳正蹬在公子小腿之上。不等公子站穩,姑娘已經翻身躍起,一口單刀壓在公子的頸項之中,用的正是六合刀中的“守株待兔”。那公子臉上微微一紅,甩手將雙刀擲於地上,轉身沒入人群之中。那姑娘雖是險中得勝,卻也暗自歡喜,收了單刀,從笸籮中拾起那錠銀子,交到老者的手中。

老者衝著姑娘微微點頭,以示讚許。隨即,他款步走到眾人跟前,手托銀子朗聲到,“各位父老鄉親,小女今日僥幸取勝,得了這十兩銀子。聽聞近日周大人受人誣陷,蘇州百姓為解周大人之難,籌措銀兩,奔波勞碌。小老兒不才,不敢魁受這十兩紋銀,相煩哪位義士轉送周大人府中,已盡綿薄之力。並請轉告周大人,山東小民馬萬山久仰他老人家大名,但有調遣,惟命是從。”

一聽到“周大人”三字,圍觀百姓便一陣騷動,有人說到,“周大人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卻被朝廷錯拿。應天巡撫毛一鷺貪得無厭、視百姓為草芥,卻節節高升,這是什麼世道?”

另一人憤然到,“朝廷上下,閹黨橫行,屠戮忠良,鬧得國無寧日,百姓遭殃。”

人群中那手持木杖的老叫花走到馬萬山跟前,從髒兮兮的破口袋中掏出一枚銅錢,說到,“叫花子生平隻是討別人的錢花,從來未給出過一枚銅錢,今日聽得馬老英雄之言,也不由得義憤填膺。這一枚銅錢雖少,卻是叫花子的全部積蓄,請馬老英雄交給周大人,表我蘇州人之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