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馬歸(1 / 2)

大隊人馬,翻山越嶺,浩浩蕩蕩奔了百裏外的雕窩砬子。

從上山拉竿子為匪那天起,郭大杆子和丁占武就在雕窩砬子一帶轉悠,把雕窩砬子當成了他們的老窩。後來打武大腦袋武家大院,以至後來受傷找鄉醫孫瘸子治傷,都是在那一帶打轉轉,很有感情。後來在鎮上偶然遇到二尖子,聽了他的策劃,才跑到這裏來,至今半年多了。

盡管這中間經曆了風風雨雨,成功殺了楚七爺,跑了兩個人,也死了十多個弟兄,綹子並沒損耗一點元氣,並且名氣越打越響,可以稱為江湖上頗有勢力的一支紅局了。這局勢不能不讓郭大杆子振奮了,當年他被迫為匪替父母報仇,最大的渴望也無非如此。

因此,這些日子一靜下來,郭大杆子就想起雕窩砬子老窩。

這次打那爾轟街大糧戶馬廣富和警察隊,沒打下來,實屬意外,為此範瞎子這幾天很是自責,悶悶不樂,郭大杆子說這並不怪他翻垛不準,要怪也隻怪自己的指揮不力。順便,他又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跟範瞎子說了,請他擺擺,算計算計,想聽聽他的看法。

範瞎子一算,點頭微笑。

他認為,此地不可久留,一是剛剛惹了那爾轟街的高俊傑,也就等於與此人仇了,而此人背後是什麼人?是日本人在撐腰,高俊傑之前也是有一號的人,拉綹子在山上混過,這回雖說沒有攻下“福盛謙”大院,卻也把他嚇個半死,吃了不小的虧,他又豈能善罷幹休?

所以,他遲早會領著日本人找上山來。

二呢,範瞎子說,既然如此,又有去處,何不趁此機會把隊伍拉回到雕窩砬子去?好事!聽他這樣一說,郭大杆子放心了,當下又把炮頭謝大嘴、二尖子、糧台陳家忠、秧子房掌櫃的謝寶貴和丁占武幾個人叫來,大家商量了一回,七嘴八舌,最後都認為大當家的說得對,讚成改換老營。

無論從地理位置,還是人脈熟悉程度上看,雕窩砬子都優於此地。

這裏盡管同樣深山林密,但作為綹子老營,卻缺少險要之處,一旦人家上來剿匪或從後麵摸上來,連退路都沒有,隻有死拚,拚得過就生,拚不過則死。而雕窩砬子則不同,山高林密,險要關口很多,進可攻,退可守,正適合他們這一幹人馬長期經營。

於是乎,大家分頭忙活了幾天,跟下麵弟兄們做好了工作,之後,就開拔了。

一把大火,郭大杆子下令燒了這個由楚七爺當初占下,經營了多年的老巢。

銀線兒騎著一條花馬,左邊背著一支匣子槍,那是郭大杆子昨晚特意給她的,說是防身之用。她的花旗袍脫了,包在了一個小包袱裏,穿上了男人的衣服,此時右邊背著一個日式水壺,那是替郭大杆子準備的,裏麵裝著滿滿一壺從那爾轟街搶來的酒溜子。郭大杆子不時回頭看她一眼,暗笑,呃,怎麼看怎麼也像是自己的一路人了。

二尖子在前麵負責防衛,炮頭謝大嘴在後麵負責壓陣。

而熟悉雕窩砬子的丁占武則負責打前站。

這些人看見銀線兒的裝扮,哈哈大笑。

“嫂子啊,你好漂亮哈哈!”

“好看嗎?”

銀線兒聽見這些男人喜歡她的這身新打扮,前後左右地看自己,打量著馬上的這些兄弟,好奇心十足,心裏卻是喜歡得不行。路上的坎子太多,又有不少的糧食、財物裝滿了十幾輛大馬車,郭大杆子帶領人馬左右相隨,走走停停,避開山鎮集市,專挑山道走,沿山間土路往目的地進發。一百多裏地,竟走了兩天。

這一路也開了眼界,見了世麵。

範瞎子緊跟在郭大杆子身邊,後麵就是銀線兒,偶爾碰上了別的小綹子,大家打個招呼,都很客氣,而且從這些人嘴裏郭大杆子頭一次聽說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新名詞。什麼“維持會”、“國統區”、“解放區”、“農民會”……雖然他還不完全明白這些詞的真正含義,但也多少摸到了這局勢的一些規律。

所謂“解放區”,相傳就是通化王鳳閣將軍和楊靖宇將軍帶領的那些抗日聯軍打下的地盤,凡是這樣的地方,不管鄉村還是集鎮,也不管駐沒駐兵,卻都成了響窯,都有一些窮苦的莊稼漢成了拿槍的“農民民兵”站崗放哨,還有一些小孩子拿著紮槍子,還沒槍高呢,卻也是一本正經地盤查路人,碰上他們,比較麻煩,而郭大杆子本來就不討厭農民兄弟,所以一路上他寧可多繞一些道,也盡量避開這些地方。

還有一些地方,就是所謂的“國統區”了,就是中央軍的人馬在鄉鎮村莊組織的“維持會”,也隻是幾間小房,掛個牌子,幾個鄉紳,跑跑腿,傳傳信,他們無力擋住郭大杆子的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