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馬是一個孩子的外號。

現在,他當然已經長成個結結實實的小夥子,如果你到他那個農場參觀、訪問,也許會碰見他正領著機耕隊隊員們開著新式的拖拉機,在祖國遼闊的田野上翻著黑油油的土地;也許他正和農場裏的隊長們在會議室作計劃,爭論問題;也許他正在平坦的操場上,進行一場激烈的足球比賽。總之,他現在已經是個大人,是個朝氣蓬勃的社會主義建設者了。人們或者叫他馬長生同誌,或者叫他馬隊長,很少有人再叫他小黑馬了。可是在早先,在剛解放的那時候,他可確確實實是個“小黑馬”,一個流浪街頭的窮孩子;更正確地說:是個小要飯花子。他,有師傅,有把兄弟,有一套要飯的“技術”,說起來,可也不簡單哩!

那一年,正是全國解放的第二年。一個初秋的早上,小黑馬和他的兩位“師兄”在天津市的一條大街上,溜著路邊,探頭探腦地往前走著。三個孩子都穿得破破爛爛,東吊一塊補丁,西蕩一片破布,蓬頭赤腳,不成個樣兒。這裏麵最大的一個孩子,外號叫大眼猴,長得猴頭猴腦,塌鼻子凹眼,活像個猴兒。他用胳膊肘碰碰小黑馬,眯起一隻眼兒低聲說:

“這兩天風聲很緊啊,你可要多加小心。瞧見紮皮帶的你就躲著走,要來抓你,你就鞋底下抹油,快溜!”

“沒事兒,他們抓不著我!”小黑馬吸吸鼻涕,聳聳腰裏的麻繩兒,把歪戴著的一頂破氈帽往後一推,有把握地說。

另一個從農村裏流浪出來的孩子牛牛問道:“大眼猴哥哥,他們抓我們去幹嗎呀?咱們又不礙人家的事兒。”

“傻小子,你不懂,咱們師傅不是說過麼:抓去就送兵營,當兵!老子當過小勤務兵,罪受夠啦,老子死也不去!”

“那我們也不去!”兩個孩子都應著聲兒說。

到了十字街口,大眼猴向小黑馬努努嘴,帶著牛牛就往東走,小黑馬也向他們擠擠眼,打了個招呼:“晚上見!”就往西去了。

小黑馬走到一個雜貨鋪門口,前後一看,沒有警察,就掏出一串竹板,呱噠噠、呱噠噠地打起來,一麵念著流利的數來寶:

“竹板打,慢板顛,我給掌櫃的來請安,一來請安二問好,三來又把那麻煩討,討來個麻煩沒多大,拿得起,放得下……”

雜貨鋪的掌櫃,皺著眉頭跑出來,揮手說:

“小叫花子,現在解放了,不興要飯了。走吧,真討厭!”小黑馬不理他,固執地數下去:

“咳,人要講人一般大,掌櫃的何必把我罵!我求掌櫃的給了吧,工夫大了你省不下。要省你從大處省,能省十頃帶八頃;要算你從大處算,能算十萬帶八萬。我老傻,也能算,算來算去要了飯。別說要飯的耷拉頭,要飯的不在下九流。河裏流水上下分,人留後事草留根;人留後事防備老,草留根兒等來春。人人不留兒和女,清明佳節誰上墳……”

掌櫃的叫他纏不過,丟了個小票子,罵罵咧咧地走進去了。

小黑馬收了錢,聳聳褲腰帶,又往前走。一抬頭,看見是個棺材鋪,他又呱噠噠、呱噠噠地數起來:

“打竹板,邁大步,眼前來在棺材鋪。棺材鋪,蓋得高,疊起的棺材到房腰。棺材棺材做得好,一頭大,一頭小,裝上死人跑不了……”

小黑馬正說得起勁,頭上“梆”地挨了一下,手一護頭,手指頭上又挨了一下。一扭臉,原來是胖掌櫃的拿煙袋鍋子敲他,嘴裏還罵著:

“小王八羔子,找打,你還不給我滾!”

說著就用手推他,小黑馬死賴著不走。呱噠板又響起來了:

“咳,你要打,我不走,大大的工夫慢慢地‘求’,(注:讀上聲,泡蘑菇的意思。)‘求’到黑裏你管飯,要給孬(nāo)的我不幹,雞子打鹵(lǔ)過水麵,牛肉包子蘸大蒜,吃一口,蘸一蘸,看你合算還是我合算!”

他倆一個推推搡搡,一個磨磨蹭蹭,正在僵著,小黑馬忽然覺得有一隻大手搭在他肩膀上,斜眼一看,正是個紮皮帶的人民警察。

“小孩,別在這兒搗蛋啦,跟我走吧!”警察和氣地說。

“到哪兒去?”小黑馬白眼珠子一翻。

“到收容所去,”警察熱心地說,“人民政府給你們安頓個好地方,有活幹、有書念、有飯吃、有地方睡覺,比你在外麵浪蕩強多啦,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