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十二年(1 / 2)

楚國三月的天氣還是冰涼的濕潤著,有時出太陽的時候還覺得溫暖,但平常延綿的雨天,總讓人會忍不住多加件衣裳。

嶺上鎮的雨已經斷斷續續下了快半個月,林逸也經半個月沒出去玩,因為家裏父母怕他雨天出去玩會受涼,故而一直呆在家中院裏。今天實在受不了家裏的閑悶和老夫子的文史,畢竟是才過六歲的孩子,生性好動的年紀,便偷偷的跑了出來,雖然是偷跑出來的,但是小林逸還不忘穿的厚厚實實的,不然凍著了回家會被罵的。

等著雨小一些的時候,趁著爸媽不注意,吃過午飯的林逸偷偷的從自家後院側門溜了出去。

未時三刻,林逸的父親林醒文照例準備讓下人去喊午睡的林逸,因為老夫子已經在堂中等候了。

林醒文也曾十年寒窗,但似乎天資不適合讀書,便轉而經商,十年下來略有家底,可每每思及科舉,不慎歎息,便將自己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想他能考個舉人了己心願。

"夫子,小兒近來功課如何?"做父母的都關心自己家的孩子的將來,尤其是自己的孩子才思敏捷,頗具慧根。林醒文更是對他寄予厚望。

“正則這孩子,聰慧過人,乃是我所見的最有天分的人,經史子集,過目不忘。隻是心思多於武功而少於經史,哎,奈何奈何!”

老夫子姓唐,名中山,字致遠。如今都已過知天命之年。據說年輕曾中舉人,也任過朝廷官吏,因看不慣官場黑暗,棄官而去,到了此處種地修書,不亦樂乎。

在林逸三歲時,林醒文請老夫子為他取名。

林逸嫌“子安”不好,而說了句"子安者,不若逸也。"

老夫子問他,“逸為何解。”

“逸,失也。從辵兔,兔謾訑善逃也。引以為家國逸也。”

林逸對答此話說到了老夫子的心頭上,逸家國而隱居在山林。但老夫子也不願就這樣,於是便給林逸取了"正則"為之字。

便是說,即使是不在乎任何東西,但也要時時改正自己做人的錯誤的準則。從那後老夫子遂對他有極大的興趣,想收他做關門子弟,但林逸生性不好讀書,喜歡武功。

常常與老夫子說,“如今國家安定,文治清明,少我一人不少,多我一人不多。”隻是不想父親難過,每天都是隨老夫子讀書。所以老夫子一旦提到他時,是又喜又憤。

“小兒生性頑劣,但幸遇名師,夫子辛苦了。”林醒文對老夫子是相當的尊重,堂堂舉人,又是兒子的授業恩師。

“正則聰慧不必多說,如今我也沒有什麼能教與他了,他若是能參加科舉,說不定一舉中的,那可比白狀元還要出色。

”讀書人對狀元都有一種莫名的情節,畢竟那是天下讀書人的最高榮譽,十年寒窗,隻為那一天。

“他若是敢不去考,我非把他腿打斷。不過能中進士我就心滿意足了。”林醒文的夢想可是在這個兒子身上,但小地方人,也沒指望自己的孩子能中狀元。那可是全天下的聰明人在爭奪。

“這孩子怎麼還不來,難道還想讓夫子久等,小兒頑劣,夫子稍候,我自去喊他。”林醒文臉帶的出去了。

剛出廳門口,丫鬟小翠急著跑回來了,“老爺,老爺!公子不在房間內,奴婢圍著院裏找了一圈也沒見著公子,可能是出門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