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鶯歌燕舞舟馬行 名(1 / 3)

柳翠帶綠沙洲嵐,桃紅霞爛渡口芳。馬踏雲舞雙燕飛,街擁遊客複流連。破瓦殘磚草深埋,斷垣漏壁藤枯黃。公侯伯子男如是,等得酸苦甘辛鹹。

這些殘文猶在感慨:生活一輩,或多或少,總為名聲所累;世事幾載,無大無小,難免身敗名裂。功名利祿到手,身老病死白首,得失還有取舍。

華未憂、夏有容、元律弦、任芬芳、令蓬扄一行奔赴江西贛州通天岩,夏有容所受毒蜘蛛餘症,元律弦所受梅花針傷處,都被西湖“舵公神醫”令蓬扄一一治好,任芬芳所受劍傷也自康複如初。

豫章郡洪州府,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滕王閣,悠悠矗立在贛江邊上。唐永徽四年,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都督洪州(今南昌)時所建,閣以滕王封號命名。王勃的千古名篇《滕王閣序》,其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千古絕句,令人歎服,滕王閣也因此序而名垂千古。

華未憂、夏有容重遊故地,別有心得,而這次師傅們都不在身邊了,免不了想起師傅的敦敦教誨。

元律弦、任芬芳、令蓬扄都是第一次到豫章郡,看著湖光山色,末夏柳帶,覺得別有風情,心胸超然。

滕王閣建築規模宏大,造型高雅壯美,丹柱碧瓦,畫棟飛簷,如一隻展翅欲飛的鯤鵬,恢宏大氣。

登閣縱覽,近見古街鱗次櫛比、高低錯落,贛江、撫江浩蕩彙流,“南浦飛雲”、“章江曉渡”、“龍沙夕陽”一一猶存;遠眺西山蒼翠綿延,巍巍廬山若隱若現。

據金蘭會、赤萱會弟子來報,執法輔會會領白天和黑夜送“醉真人”任三杯到了楠溪山岩奇居,“大若仙翁”喬岩山很是高興,可第二日,“小若仙童”喬麟、“小若仙女”喬麒去山下買米麵時,遇見了大隊官兵,為首的是個銀發的老嫗,偶爾聽那些官兵稱呼為“洪前輩”,官兵們都是長途跋涉的樣子,向山民打聽楠溪山的情況,兩人聽了大吃一驚,連忙繞道回了山中。

“醉真人”任三杯聽了很是悲傷,那個銀發老嫗稱為“洪前輩”的肯定是“醺仙姑”洪百蓮,不依不饒追來這裏,看來仇怨難解,不減反增。

“大若仙翁”喬岩山也知道老友的陳年舊事,既然有大隊官兵侵擾,收拾收拾,準備離開,以避鋒芒。

“鹿杖撐青天”白天和“鷹拐拄蒼天”黑夜趁著夜色明月,帶著兩老兩少,乘著“抒情”準備回去找華未憂一行,半路遇到會裏弟子,才知道自己的孫女們被“形意雙煞”陶全無、梅何物捉去,華未憂一行已趕往江西通天岩相救去了,繼而就轉向江西去了。

赤萱會、金蘭會江西洪州府分會會領“青雲相公”祝流水、“百花娘子”萬如畫最近要辦喜事,華未憂、夏有容一行恰好趕到了。

百花洲位於東湖之中,東麵一洲深入東湖湖心,名為蘇翁圃;北麵一洲疊石成峰,有亭聳於其巔,名為“冠鼇亭”。“東湖月夜”和“蘇圃春曉”是古豫章十景。湖中橋亭島堤錯落有致、湖光瀲灩,遊人雲集。

“百花娘子”萬如畫的“百花圃”位於東湖百花洲,花圃雖小,花種奇多,所產香花無論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都分外鍾愛。

“青雲相公”祝流水的“青雲居”位於郊區晚葉嶺,居室雖小,藏書、字畫甚多,紙香、墨香香飄十裏。

“青雲居”旁邊就是有名的始建於西漢年間的“青雲譜”,名梅仙祠,原是一座道院,這裏古木蔥鬱、竹徑小道、花圃亭樹、別有風情。名畫家八大山人就在此隱居,後改建為“青雲圃”,後又改為“青雲譜”。青雲譜道院三重神殿,前殿祀關雲長,中殿祀呂純陽,後殿祀許真君。

祝流水平時是個私塾先生,替人寫寫畫畫為生計,而萬如畫以種花養花賣花為生意,兩人郎才女貌互相愛慕。

離此不遠,西北方向,有座山叫飛鴻山,又叫梅嶺,因西漢梅福在此修道而得名。遠看岡巒起伏、黛峰綿延,近看洗藥塢林秀竹翠、溪清澗幽,素有“清涼世界”、“小廬山”之稱。

梅嶺自古以來就是奇山、奇石、奇澗、奇水、奇樹、奇霧吸引著文人墨客、達官貴人於此生活。

嶺下梅花坡有個梅莊,上麵住有幾十戶,老莊主“梅烏頭”梅何首,少莊主“梅花槍”梅落星,都是練家子會武功的。

梅家以種花聞名,尤其梅的品種最多,花的形態最好,已經壟斷了這一帶的花市。

“梅花槍”梅落星雖然外表看著粉麵少年似的,其實一肚子花花腸子,他早聽說了百花洲“百花娘子”的事情,就以購花人身份上門一探究竟,見了萬如畫果然妖嬈如花美豔動人,梅落星回去和他老子梅何首商量,就想娶了萬如畫,占了她的百花圃。

萬如畫雖是個女子,但是傲氣勇氣俱全,她早已聽說這梅家父子靠著財壯仗勢欺人魚肉鄉鄰的事情,再者已和祝流水暗定終身了,就毫不猶豫拒絕了梅家的求婚。

梅家父子惱羞成怒,又聽說了“百花娘子”和“青雲相公”的事,氣急敗壞放出惡言,說梅家要娶的人誰敢要,就不想在這活了。

“百花娘子”和“青雲相公”婚期漸近的時候,果然有人隔三差五來到百花圃搗亂,都被萬如畫巧妙或文或武妙解決了;而祝流水見也沒人敢請他授文寫字作畫,幹脆直接被萬如畫請到到百花圃幫忙種花養花賣花去了。

華未憂等人聽了經過憤憤不平,尤其是夏有容已經按耐不住了,要不是華未憂攔著,早就找人家算賬去了。

夜半子時,華未憂坐在涼亭裏乘涼練功,夏有容一晚上不知在鼓搗什麼,早早回房間去了。

華未憂自從和西域“蠍和尚”竺法尚交手後,就覺得“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很有道理,沒事就想著怎麼增加功力,空餘之時修身養性以期達到武學的進步。

華未憂已經把《羲和劍法》九式八十一招練得出神入化人劍合一了,可是總是覺得沒有達到最高境界。

一式“初臨天下山川移”,二式“再踏天下海疆擴”,三式“如是天下大河急”,四式“偶來天下小崗立”,五式“隨放天下萬馬奔”,六式“任發天下千舸流”,七式“就如天下江南醉”,八式“堪歎天下塞北揚”,九式“試看天下又歸一”。

華未憂正在後院當庭勤練劍法,忽然一陣琴聲慢慢響起,飄蕩在茫茫夜色中,華未憂知道夏有容也在夜下練琴了。

這《媧和樂譜》不僅僅是琴曲,更是一種超凡的武功,夏有容由心而發,可是這次琴聲過於浮躁了。

序曲“走馬天下風雲過”,再曲“放舟天下煙雨飛”,三曲“踏足天下歌舞歡”,四曲“避身天下稼穡荒”,五曲“落淚天下塵土亂”,六曲“醒目天下鬆林繁”,七曲“猶憐天下江川遠”,八曲“正喜天下海疆廣”,九曲“原來天下是一家”。

華未憂聽著琴音不對,剛想過去看看,忽然琴聲戛然而止,萬籟俱寂。

小院燈影中,樓上印出祝流水在伏案記賬,萬如畫在榻上剪花,華未憂看著心中暖融融的。

就在這時,右廂房窗台微微開合,接著院角那邊風聲一動,有人越牆而去。

華未憂大吃一驚,放下手中木劍,隨後追去,相距十丈有餘,一前一後消失在茫茫夜色裏。

漢*佚名《古詩十九首之一》詩: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摸素手,劄劄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複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五代*後唐楊璞《七夕》詩:

未會牽女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唐*權德輿《七夕》詩:

今日雲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宵。

唐*徐凝《七夕》詩: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宋*秦觀《鵲橋仙》詞: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明*湯顯祖《七夕醉答君東》詩:

玉名堂開春翠屏,新詞傳唱《牡丹亭》。傷心拍遍無人會,自掐檀痕教小伶。

試看七夕詩詞,總懷淡淡憂愁,說得是情,談得是愛,****本天成,佳偶有姻緣。

單說梅嶺梅花坡靜靜矗立在山崗下,老遠就見梅枝漫卷,月色下光影婆娑,有如鬼魅。

夜行人一路到了梅花坡,忽然站在梅樹下微微發愣,華未憂已經到了跟前。

“容兒,你想幹什麼?冒冒失失的!”

夜行人自然是夏有容,因為“百花娘子”萬如畫和“青雲相公”祝流水的事不平,一晚上都心下憤憤,彈琴也難以靜心,決定找梅家父子算賬,就不顧一切跑了出來。

華未憂看著夏有容憤然的表情,心裏對她又憐又氣,小小年紀,一腔豪情,充滿英氣,心地柔善,行俠仗義。

夏有容不理會華未憂,四處觀望起來,忽然村邊一家透出點點燈光來,就不管不顧跑了過去。

兩人到了燈光處一看,月光下兩間茅屋,竹籬笆圍欄,屋裏傳出嚶嚶女子的哭聲和哀歎。

華未憂和夏有容借著月光看清了屋裏坐著三個人,一個六七十歲的老者正在唉聲歎氣,一個五六十歲的老婆婆正在咒罵著,還有一個年約十八九的姑娘,正在掩麵痛哭。

原來這一家人也姓梅,本來一家四口子,靠租田種植為活,大兒子在莊頭梅何首家打零工,因為年成不好,年齡大了要娶親,就借了莊頭家二十兩銀子,可是梅家靠著利滾利,連本帶利要五十兩,老梅頭一家慘了,兒子被逼得逃亡去了,梅何首父子早就覬覦老梅頭的小女兒了,就威逼老梅頭拿女兒抵債。